Air Jordan 17,绝对算得上去年复刻战靴的一记重拳。自2008年的Countdown Pack以来,它还没有单独回归过。复刻“Cooper”配色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其它配色是否陆续到来,也被鞋迷们所期待。面对它,我们只有慎重地,慢慢的将它氧化到碎裂的部件剥离,一点点地向大家呈现出这双元年战靴的科技结构,以及它精致的细节和扎实的做工呈现。让我们致敬2001-02年,乔丹第二再次复出的那个赛季。
整体结构
低气压气垫——外底——足弓TPU——后跟TPU——碳板——鞋面——鞋带扣——内靴
拆解细节
1
由于时间和氧化的摧残,这双Air Jordan 17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残损度,尤其是在受过压力的后掌区域,近乎没有用到什么拆解工具,后跟的大容量低压气垫就被取下。而氧化的中底不仅呈现出粉末状趋势,用手捏上去竟然呈现出橡皮泥一般的可塑感,不由得让人兴叹。
2
这看上去像是Max Air的气垫,实际采用了低气压设计,这样更适合当时乔丹的竞技状态,毕竟已经39岁了,据说连鞋楦专门的设计以让乔丹更加舒适。而那蓝色中掌TPU,也如一面破碎的魔镜,让Air Jordan 17的法力荡然无存。
3
拆卸下后掌气垫后,我们继续解构前掌科技。由于采用了分离式设计,Air Jordan 17的外底依旧是轻松拆下。也是Air Jordan 系列中少数几双采用分离式外底设计的球鞋,除此之外,23、15两代也是这样的。缓震科技方面前掌的Zoom Air并无太多神秘感,遗憾的是气压已经发生泄漏,扁扁的Zoom Air弹力为零。
4
值得一提的是中底TPU下有两台如外底纹路一般的橡胶颗粒。它并不是粘上去的而嵌入设计。可见这双鞋在细节把控上以及模具设计方面的精巧之处。
5
对于中底的拆解还并不止于此,随着这些部件的剥离,那近乎覆盖整个脚掌的“Y字形”碳板显露出来。通常来讲,碳板的使用都是在中掌向前掌延伸,而Air Jordan 17碳板的跨度之大,覆盖面积之广是一般签名鞋无法比拟的。这些支撑设计与气垫相辅相成,为乔丹提供更好的中底性能。
6
银色的U形足跟支撑,透明的TPU链接,超大面积碳纤维支撑片,嵌入式工艺,以及前后掌分离式外底。这些精巧的安排让我们对于Air Jordan 17再次加强了好感,而这种高品质的奢华打造,在如今的篮球鞋领域已经是难觅踪影了。
7
为了方便鞋面的拆解,我们先是取出了鞋面上的盖子,以及那个能让我们想起Air Jordan 5、6两代的鞋带扣。这过程中,能感觉到Air Jordan 17甚至每一个鞋带孔都是那么的精细且具有迷人的魅力。这也是Air Jordan系列能在今天仍立于签名鞋之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