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财富网  ·  主力复盘:7.71亿流入利欧股份 ... ·  昨天  
硅谷王川  ·  原来‘林风 / 池雨’ 那一段是 AI ... ·  3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一文讲透:普通人如何在今年致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李开复:创业维艰,我和你们一样苦过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20-02-04 18:07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李开复2009年创办创新工场,从跨国公司高管摇身变成创业者。 虽然早年成名,但就创业而言也是新兵。 往事回想起来,一地的心酸。

比如: “VC+孵化”模式被质疑,飞遍全球才融到第一笔基金,刚开始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压力大到夜夜失眠。

我经常半夜2点钟醒来,起床回Email。 回复完继续睡觉,再醒来也才5点钟,再起床回Email。 不是我睡眠天生少,只是压力太大。 长时间高压工作,造成抵抗力减弱,这可能也是后来生病的原因。



幸运的是,经过这些年的砥砺前行,创新工场已经小有成绩,管理着超过12亿美元的双币基金,投资项目300+,50+项目估值过亿美元。


今天的串吧分享,除了故事,李开复还讲到了他从多年管理和人生经历中总结出的经验,包括找人、融资和自我学习,面对困境时的策略以及解决难题后的反思。

一.创业维艰

长时间在高压工作,造成我抵抗力减弱,这可能也是我后来生病的原因。
创业者的人生经历都非常跌宕起伏,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很多人认为像我当时创业,因为算是名人,所以人啊、钱啊,各种资源,都是贴着屁股往前走。

但事实上,你们创业的艰苦,我也一样经历过。

不怕各位笑话,创新工场刚成立的时候,在清华科技园之前,我们连办公室都没有,我们借住在LP中经合位于三里屯的办公室,工作了一个礼拜,后来到了清华科技园。 当时就4个人,每天在办公室大眼儿瞪小眼儿,不过也有一个好处,我们四个人想坐什么工位就坐什么工位,没有人跟我们抢。

创办初期那两年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 我们提的“VC+孵化”模式,当时受到很多人质疑,说这个是不靠谱的,给当时的融资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后来我飞了全球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才融到1.85亿美金。

那时候,我经常半夜2点钟醒来,起床回Email。 回复完继续睡觉,再醒来也才5点钟,再起床回Email。 不是我睡眠天生少,只是压力太大。 长时间在高压工作,造成我抵抗力减弱,这可能也是后来生病的原因。

幸运的是,经过这些年的砥砺前行,创新工场已经小有成绩,管理着超过12亿美元的双币基金,投资项目300+,50+项目估值过亿美元。

二.如何找人?

不要认为公司没有你就不行,这是做CEO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要意识到,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创业公司早期都面临找人的问题,对你们来说,是找合伙人,找员工,对我来说,要找高管、合伙人、工程师、优秀的创业者。

根据我多年来的管理和创业经验,找人这方面有几点一定要注意。
第一,作为CEO,你一定要把20%-30%的时间花在找人上面,而且找人的时候不能太功利。
找人这件事情其实是人脉的事,你必须有一个非常强的人脉,要常常看看通讯录或微信上有哪些强人,并维护这个关系。 否则当你真的需要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你看到很厉害的人,就跟他认识,联系,常见面,哪怕没有目的。 理工科出身的CEO总是做什么事就要有个目的,其实不需要,跟人social,广交朋友,没有任何坏处,看到能人就交朋友啊,现在有了微信,管理起来更容易。

第二,找人永远不只是HR的事,一个很厉害的HR可以帮你加很多分,但找人永远是CEO的责任。

HR顶多在校招方面帮你走走流程,但你把招一个VP,招一个Director的事交给HR,让他做sourcing,给你弄一些简历,你来筛选,这绝对是太天真、太天真的想法。

第三,招人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行政的方式保证自己团队不会雇不够格的人。
招人的权利是不能下放的,一流的人雇二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三流的人。 而且你跟团队的想法其实是不一致的,你的目标是维护公司的文化和留住优秀的人,而团队更在乎完成KPI,可以拿到股权,然后公司上市可以分红,他不会想到公司的文化,所以很可能招不过关的人进来。

第四,不要认为公司没有你就不行,这是做CEO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因为人总是希望证明自己很重要嘛。

最黑暗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天你走了,公司倒掉,那就证明了你的价值。 这其实不对的,这证明你作为CEO,没有尽到你的职责,把公司的放权做好。 要意识到,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一个好的CEO,有责任让公司即便没有你也能够运行下去。 因为人总是会出状况,会生病,需要休息,或者想做下一个创业。
当我生病的17个月里,对创新工场基本是零参与度,但最后公司做得还不错,有很多很棒的案子都是那时候投的。 我不在的时候,可能是团队发挥得最好的时候。 因为他们有责任感,有主人翁感。

我的建议是,更多放权给下属。 最优秀的人都希望能够被信任,希望自己有一定的决策权,能够成长,做出成果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老板的英明决策。 适当放权可以让自己的压力下降,也可以让团队获得成长。

三.如何选择投资方?

要相信创新工场,我们的为人你们应该了解,我们的心你们应该很清楚,我们真的是特别爱创业者。


融资这个问题是创业者经常面临的,从你们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是看投资人给你什么价值。 钱真的很重要,但是当你做得很好的时候,会有一大堆人追着你,价值就会变成最重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