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融圈
全球前沿即时医药咨询,医药大数据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91运营网  ·  Deepseek爆款指南!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运营总监实战手册3.0》包邮送,真香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药融圈

国采接续4变2,规则各不同

药融圈  · 公众号  ·  · 2024-05-16 08:30

正文


5月30-31日 第八届广州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扫码立即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 ,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国采第十批 4 月份启动报量,最近因为一些事推迟了,但是应该不会推迟太久,毕竟一年两批的任务在那里。确实,国采和国采期满接续是每年的热点事件,中选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国采是过评满五纳入,有的产品花费大量心血却没赶上首次国采,只能等待期满接续,否则所有的前期投入都要打水漂。

根据现行政策,国采标期结束之后,国家交由地方医保局来完成接续工作。 2023 年国采接续分上海、河南、江苏和广东四大联盟,其中上海联盟参与省份最多。 2024 年全国集采重点工作已经明确,今年的国采接续将分上海和河南两大联盟进行。只剩两大联盟,本着“一盘棋”的思路,接续规则有必要研究和比较的。比较去年的政策发现,河南联盟给与所有企业参与竞争的机会, 而上海联盟是综合评审,要素设置向原中选企业和大企业倾斜,导致非中选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的机会,只能陪跑。

根据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2021 11 4 日《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工作的通知》:上一轮集采时差额中选的品种,原则上在稳定价格水平和临床用药的基础上开展询价。以所在省上一轮中选价格和全国最低中选价 1.5 倍的低值作为基线,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询价,询价上限是上一轮国采最高中选价。需求量较大或供应保障要求较高的省份,鼓励同一品种由多家企业中选,不同中选企业的价差公允合理。按照这个政策的规定,绝大多数期满接续的产品都适用询价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询价不会产生过高或者过低的价格,且企业的供货压力被分摊供应也更有保障。

2023 年河南十三省联盟对国采二至五批到期 58 个药品进行国采接续。拟中选规则:同品种有效申报企业数量大于等于 2 家,询价与竞价相结合,报价不高于原国采中选价格,就有一定的机会中选。此次在保证多家中选(最多 10 家)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障药品供应。根据第三方的统计,该批次的国采接续,大概有一半中选企业都是原国采未中选的企业,这对于后来的企业是个很大的利好机会。例如某注射剂, 2021 年参加国采第五批集采过评 5 家,中选 3 家,标期两年。如今接续过评企业为 14 家,中选企业为 9 家,其中 8 家为原国采第五批未中选企业。接续规则公平公正,所有参与的企业都有机会,不存在走过场式的陪跑,给原国采未中选的企业一定的中选机会。同时报量具体到厂牌,也保障了原有中选企业的利益延续,很好的平衡了原中选企业和非中选企业之间的权益,获得了行业的整体好评。

2023 年上海十五省联盟国采接续涉及全国一半的省份,根据规则中设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维度( 100 分)和药品维度( 100 分)项目分值设置,明显倾向于原国采中选企业和大企业。企业维度满分 100 分中有 45 分向中选企业倾斜;药品满分 100 分,其中价格分以外的 40 分有 15 分向中选厂家倾斜,且原中选企业价格分很容易拿满分,非中选企业没办法用价格来弥补整体得分。根据第三方的统计,纳入此次接续范围的品种共涉及 148 个原国采中选产品,其中 141 产品参与报价,最终 123 个拟中选,拟中选率约为 87.23% 。而 258 个非原国采中选产品投标报价,最终仅 2 个拟中选(头孢氨苄口服常释剂型,原国采独家中选本次未投),拟中选率约 0.78% 。可见在“综合评价”多项指标倾向原国采中选企业且各省独家中选的情况下,其他企业难能通过接续争得“拟中选”资格。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办发〔 2021 2 号)提到要坚持市场主导,促进竞争。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企业以成本和质量为基础开展公平竞争,完善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

国家出台多项配套政策(结余留用、医保支付、可替代目录等)确保国采中选产品的使用落地,在各种政策叠加之下,无论是在报量医院还是非报量医院,非中选产品的使用都受到极大地限制,尤其是后过评、上市的国内企业的产品,由于没有市场基础,几乎很难产生销量。国采没有中选,国采接续再不给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导致企业的所有投入都要打水漂。

我们国家从 2015 年开始启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质量可以达到原研和参比制剂同等水平,不应当在国采接续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这一定意义上否定了企业响应政策的积极性,也变相否定了相关组织的工作。各企业在开展一致性评价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过评周期不一,对于先过评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对于后过评产品,企业的投入和收获却不成正比,影响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的积极性。

客观来讲,撇开其他的因素,政策制定应该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原有中选企业的利益和给与所有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未并不冲突,可以有很多种变通的方案,比如规则上允许多家中选、同时按厂牌报量,再比如给原中选企业设置固定比例的中选协议量。

现在的上海联盟,是从最初的长三角联盟演变而来,当时一些优待进口药品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这些相信经过过几轮标的老医药人都是有所耳闻的。规则永远做不到无懈可击,但如果确实是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肯定是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况且,今年国采接续从四个联盟集中到两大联盟,上海联盟将进一步扩大。上一批联盟接续刚刚收尾,新的接续即将启动。上海联盟 2023 年下半年到期的产品都还没启动接续,所以今年的接续任务还是蛮重的。

上海是个久经考验的城市,疫情让我们对上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有的烙印,只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魅力。相信,今年新上海联盟的国采接续规则,肯定会兼顾各方利益,在之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让我们一起,静候花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药事纵横, 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活动推荐


5月 • 第八届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