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散赵哥  ·  A股:阿里产业链全线爆发,下周怎么看? ·  昨天  
牛散赵哥  ·  A股:阿里产业链全线爆发,下周怎么看? ·  昨天  
苏州园区公安微警务  ·  反诈进行时 |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2 天前  
苏州园区公安微警务  ·  反诈进行时 |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2 天前  
数据何规  ·  蔡崇信确认阿里将与苹果合作 ·  2 天前  
数据何规  ·  蔡崇信确认阿里将与苹果合作 ·  2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任正非,见了何小鹏、王兴兴等!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任正非,见了何小鹏、王兴兴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葛剑雄:有完全客观的历史吗?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19-10-08 07:49

正文


图:两段历史的耶路撒冷“哭墙”

葛剑雄先生,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今天,我看很多同学都不认识,有些同学还是熟悉的。有段时间没有给大家做讲座了,所以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刚才,北大出版社的主持人已经介绍了,因为他们出了一套书,就是“人文学科是什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历史学是什么?”我记得几年以前,我做过一次讲座,就是讲历史的真实性,现在呢,我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讲到历史,现在我们总是按照范围把它划为人文科学。现在,我要讲一个概念,我们总是讲哲学、社会科学,我觉得这个是不完整的。 人类已经有的科学,我认为应该有三个部分: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那么,什么叫人文科学呢?我的看法就是,关于人类自身完善的科学。社会科学呢,显而易见,这是人类社会自身完善的科学。自然科学呢,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是这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比如说,社会,社会总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科学不是绝对地和人文科学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说自然科学,他研究的是自然现象,比如说物理、化学、生物,但是,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因为有了人才成为自然界。要是没有人,比如说月球,宇宙,那是纯的。在地球上,即使跑到最偏僻的角落,它也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说,珠穆朗玛峰,科学家已经在上面发现一些人类活动的微尘。 所以,这三门学科,虽然有各自的范围,但不是截然分开的。


那么,我们一般来讲,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本身。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是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法律,如果就个人而言,就家庭而言,是不需要法律的。那么作为一个社会来说,是需要法律。又比如说经济学,如果是一个家庭、部落的内部的分配,是谈不上经济学的,那么在社会化的群体中间,是需要经济学的。我想这是其中的区别。


好,我们还是来看历史学这个题目,历史学是什么?


各位都学过历史,不管你们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从小学就开始学历史,那么什么是历史呢?我想,一开始学历史,老师也许会讲也许不会讲。但是,现在大家成为大学生,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一个国家有国家的历史,甚至以前一个村有村的历史,一个家有家谱,各人有各人的历史,但是,历史不是那么简单的。 有一种说法,“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我不赞成。

图:人类捕鱼的历史

什么叫过去的一切,我现在给你们讲的一句话,你们听到话的时候,它就成为了过去。任何你感知到的情况都是过去。如果说这些是历史,那还有没有新闻呢?报纸上,哪怕报道今天开了些什么会,这些会都已经结束了。又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最近”,两年前也是“最近”,一天也是“最近”。如果说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就没有新闻,一切都没有了。 我们知道未来,但是未来还没有到,等到我们感知到,它就成为了过去。


当然,历史学是过去,不可能是未来。但是,历史从过去,跟今天,跟我们的感知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一定时间的距离,这才叫做历史。所以,过去发生的事情,不能自然地成为历史。还需要有人去记录它,才成为历史。

比如说你们各位的经历,这两天发生什么事情,也成为历史了?我不知道,除非你告诉我,或者旁边的人告诉。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或者说比较完整的记录,不仅需要详细的资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距离。比如去年发生的9•11事件。那么,一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有些内容,反而是过去不知道的。即使你当时在现场,你所感知到的也只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当时的有些信息,可能不是事实。

比如说,失踪人数,开始说20,000,后来说6,000,现在确定才2000多人,现在发现有些名单上的人现在还活着。什么道理呢?因为 我们还没有必要的时间距离,正如我们还不知道幕后究竟怎么回事。 这个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我们反而会越来越清楚。一方面是,我们有时间来搜集和它有关直接和间接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当时间有了一定的距离以后,双方的利害关系逐渐的简化,那么有关的人可以比较超然或者说客观地记录事实。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有很多谜团还没有揭开,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史实,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当时,尽管知道很多后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但它不是历史。我想,这就是历史和新闻的区别。

新闻的话,有真实性、及时性,那么,他要把事情尽可能地记录下来报道出来,但是, 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成为历史 能够成为历史的,只是新闻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它必须是准确的,也必须是客观的 。那么,我们就会问,有没有完全客观的历史呢?我们首先应该讲,有完全客观的历史事实。事实为什么会成为历史,肯定是有人做了记录,有人做整理。等到这个事实成为历史的时候,避免不了记录者个人的感情,个人的体会,个人的知识的影响。

图:行为艺术|新闻还是历史?

所以,我只能说, 历史的事实是客观的。 这个人是怎样的,这件事是怎样的,是客观的。 这不可能改变,并不能因为你不认识他,或者你对他评价怎么样,他就改变。 但是,当这个人,这件事,成为历史的时候,就避免不开你这个纪录者的影响。

所以,我们过去都有一个传统,叫做生不立传。他活着,就不给他写传记。因为人是很容易变的,这个人,昨天还是一个显赫人物,今天却说他犯了法。当然,死了以后也不是就盖棺论定了,也会有一些新的事情发现。比如说康生,过去说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现在说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事情多得很。即使说不容易变了,也许还有利害关系。

比如说,一个很坏,但是大家都说好,只有等他死了, 利害关系断了,才可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又比如说,过去修历史,都往往是后面的一个朝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历史。 清朝灭亡以后,民国修清朝的历史,叫做清史稿。明朝亡了以后,清朝修明朝的历史。二十四史,绝大多数都是后朝修的前朝的历史,或者由官方审定认可的前朝的历史。

为什么当时不修呢,当时修起来比较麻烦。 所以,很多事情,你不可能在利害关系消除之前,就把它公布出来。需要时间。很多国家都有规定,就是档案,需要多少年才能解密。有些30年,有些50年,有些甚至100年。

前几年,美国把一份档案解密来,这是当年尼克松和毛泽东的会谈记录,因为觉得已经不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 公布的档案中,还有一些关键的地方没有公布,这个大概是因为解密的时间还没有到 。当然,我们也相信,可能有些档案是永远不会解密的。所以,未必这个历史是我们知道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同学们一定要问有多久,这就不一定了。


我们说,至少需要一代人,或者说,等整个事情完全结束以后。比如说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当时来说不可能,刚结束也不可能,直到今天,我们说,有些事情比过去要清楚一些。原因就在于,有些当时没有公开的资料现在公开了,当时有的一些利害关系现在不存在了。当然,现在还有些事情不很清楚,有些利害关系还存在,所以还要过上一些时间,我们才有可能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文革史。


那么这样讲,就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有些同学也许还记得,就会问,这不是和你以前讲的追求历史的真实是否矛盾?既然历史避免不了历史纪录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局限,那还有没有真实的历史?我认为,要看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 如果你要百分之百、千分之千地符合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这样的真实是不可能 。这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我们这样的一次讲座,过了多少年以后,有没有谁能够真实地完整地记录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这个纪录者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用记得这个的努力,这个最大的努力包括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收集了足够的资料和信息,那么,他会不断地向真实接近。不断靠拢,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相反的,如果一开始这历史的记录者就不想去记录、公布真实的历史,那就永远不可能达到真实的历史,反而会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那么,如果要使历史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使历史真正发挥科学的作用,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真实的历史,一步一步地向历史的真实靠拢。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在哲学上追求一个绝对的真理一样。 存在不存在? 我认为是存在。 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到达。 我们只能把握相对的真理。 这种相对性,是我们向绝对真理的一步一步的靠拢。

我想,这就像我们不断地登山一样。如果一切都到顶了,人类的努力也是到顶了。所以说,历史的真实,哲学的真理,就像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一样。这是因为我们永远到不了顶峰,所以我们有一种历史的冲动,有一种激情。如果那一天我们到达了顶峰,那么人们的这门科学也就没有了。可喜的是,这个顶峰永远到达不了。


我们中国古代就比较缺少这一种专业的探险的人,现在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徐霞客。但是据我知道,如果当年徐霞客科举考试考上了,就像大家考研究生考上了,他就去做官了。就是因为他没有考上,家里又有钱,所以家里母亲夫人管理家务,士大夫又有特权,可以坐轿子。当然,他自己有旅游的兴趣。即使是这样,像徐霞客这样的人,还是很少很少。所以我们缺乏一种探险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永远到达不了历史的真实。有一种认识,这是我们人文学科的魅力。我们不断地接近真实,但是距离真实总还是有一箭之遥。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努力,才形成这样一个人文学科,而且为人类的进步产生很多智慧和力量。


正是因为历史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很反对有些人所说的,人文学科是有阶级性的。科学本身,如果称之为科学,就不具有阶级性。比如说历史上的事实,难道因为你不认识它,它就改变了吗?这是不会的。比如说一个人怎么死,无产阶级看着是一回事,资产阶级看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会的。又比如一个敏感的例子——领土的归属。

钓鱼岛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难道日本的研究一定说属于日本,中国的研究一定说属于中国?那还叫什么科学?所以,日本一位教授,写了一本书论证钓鱼岛是中国的,不是日本的。那这人应该叫做卖国贼?那中国人,对钓鱼岛的归属有疑问,可以不可以?也可以嘛。他个人有疑问,和政府有什么关系?


对这个事情,其中的具体过程是真的还是假的,那是客观存在的。我记得上一次,我讲到钓鱼岛,举过一个例子,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报纸上一直在炒做,说发现了一个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证据。慈禧太后曾经把钓鱼岛赏赐给盛宣怀。有一年我到国外,还有一位老教授把一份诏书给我,说你看这就是证据。这个证据就是海外华人搞出来的,但却是假证据。

比如说,盛宣怀是清朝办理洋务的一个官员,诏书上写的是说,钓鱼岛赏赐给太常寺正卿盛宣怀,其实清朝的官员只有太常寺卿,没有这个正字。比如说,我们说卫生部正部长,有没有这种说法?部长就是部长,副部长才加一个副字。这一个假证据。我们想, 制作它的人一定是爱国的,但是却只能起到反作用 。而且,这样的证据在国际法上是没有作用的。即使当年,慈禧太后把钓鱼岛赏赐给了盛宣怀,有没有公布,有没有实行? 否则的话,我们就可以说,200年前我们的皇帝,已经把美洲赏赐我们了。


所以说,我们要讲真正的事实,我们历史是求真,就是要把这个真实求出来。历史科学和很多其他科学一样,其本身的研究没有政治性。如果本着科学态度研究出来就应该是如此。

因此,科学本身的客观事实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自然科学是客观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有主观性的。既然是科学,称之为科学,就有客观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但是,在应用这些科学的时候,这有了国家的利益,就有了阶级的利益,就有了你这个群体的利益。这是没有错的。现在,就拿钓鱼岛这个例子。如果我们研究钓鱼岛的归属,研究下来发现有些对我们国家不利的情况,我们怎么办?首先,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客观。这样才能发现对我们有利的情况,以及对我们不利的情况。如果这一部分不利的情况,还是秘密的对方还不知道,我们可以回避,我们可以不说,这没有错,这是国家的利益。如果对方已经知道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我们可以说某些有利的情况,达到抵消对方的情况。就比如说,我们的南海诸岛的归属问题,我们说,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谈判。但是我们还得和他谈。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的人地方我们是怎么认识到的,就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中得到的。有哪些不足?我给大家讲一点。很多岛屿,当然是我们最先发现。但是一个地方的领土归属, 除了要考虑谁先发现,还要考虑经营管理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很多空白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们在地图上画了这么一个圈以后,我们才开始考虑。又比如钓鱼岛的事情,也有很大漏洞。各位也应该知道。美国在归还琉球的时候,也把钓鱼岛给了日本,所以日本现在就抓住这一点,说钓鱼岛历史上是你们的,但是后来已经划归到琉球了。

所以说,这些历史事实如果您都不知道,你怎么去争取、维护国家利益。历史的事实是不容改变的,我们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免不了会有国家的、阶级的、群体的、家庭的考虑。我记得,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上,我说过,知道了历史的全部,是不是我们每一次都要讲历史的全部?是不是面对所有的对象都要讲历史的全部呢?

但是有一条, 你不能造谣 。我们讲的是怎样应用,你不能说,今天要利用这个历史事实,就去伪造一个历史证据,历史上的伪造的证据有很多,但是往往起的作用是适得其反,本来的善意的目的也达不到。


我举过一个例子,就是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我们怎么样来正确认识。1986年的时候,我在美国碰到一些主张**的人,以前仅仅是听说过,在亚洲年会的时候碰上了。他们就讲到了一些关于历史的东西,我想,我不怕你们,我自己就是学历史出身的。但是,我听了以后,觉得在有些地方我们的确应该很谨慎。比如说,你们小时候就知道,我们大陆和台湾的第一次交流,是在什么时候?三国的时候,孙权派人去台湾,那么再问,去干什么?据记载,是因为孙权和曹操作战,兵力不够,去台湾抢人口,开始因为水土不服,路上又碰到瘟疫,抢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死了,自己的人也死的不少,所以叫得不偿失。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大陆和台湾的第一次来往。

历史上确实如此,你说你相信不相信?后来又讲到,隋炀帝的时候又派人去了,干什么?还是去抢人。你说,如果我们的历史真是这样记载的,站在**分子的立场上,就可以说,你看你们大陆从古以来就一直在欺负我们。我说,你们这话是不对的。我说你们这个时候还在哪里啊?你们祖先还在黄河流域,还没有迁移到福建,你们还没有过去呢。

因为,现在台湾的所谓的本省人,大部分是清朝初年从福建迁移过去的,他们不过是在日本占领以前过去的。第二批呢,就是在1949年前后迁移过去的,或者是在台湾光复以后迁移过去的,这个就是外省人。那么,三国时期的那些台湾人在哪里呢?那也许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高山族,台湾称为原住民那些人的祖先。如果你完全不知道,**分子和你讲这些,你怎么办?还不如把真相告诉您,就靠我们怎么来解释。

我们现在每个现代国家的形成都是有历史的,在这个形成过程,这个国家的内部免不了有战争有屠杀,最后他们都合成了一体。就台湾这个问题来讲,台湾最终在清朝康熙年间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且清朝政府在台湾设置了行政区,福建的台湾府。所以,50年代,我们的伍修权同志到联合国去开会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讲话。他说,我们中国人在台湾行使主权的时候,你们美国还没有建立。你说呢,不需要2000年、20,000年。

现在还有人说,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大陆架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不连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分裂了?这连在一起和今天有多大关系?有人说,白令海峡原来也是连在一起的,美洲人就是我们中国人过去的。 这个白令海峡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和我们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关系吗? 难道这样就能变成中国的地方了吗? 这不可能。对这种说法,如果我是西方人,我可以说你们中国人有多大的扩张欲望,所以,这都是一些对历史的曲解。


所以,对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才能知道可以用什么,不可用什么,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而不是说,我们研究历史的把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拿出来,而不分时机和场合。如果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人写文章说中华民族的弱点,这个人不是汉奸就是卖国贼。因为你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讲,应该讲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反过来,在今天这个时候,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你只会讲中华民族怎么怎么好,那有什么意思呢?我们所应该考虑的是,我们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应该怎么样来做的更好。这些,我想都是历史事实。


所以我想,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历史的本身,没有阶级性,没有政治性,但是我们在运用历史的时候,的确要有选择。既有我们的历史,也有我们的价值判断。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但适用于历史学,也适用于其他人文科学。

图:历史研究可以做到牙医一样客观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