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A500作为新“国九条”发布后编制的第一只重要宽基指数,自9月23日发布至今备受市场关注。中证A500指数作为新时期的重要宽基指数,充分体现了当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顺应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1、编制方案特色鲜明,宽基指数走出差异化路线。
一方面,和已经发布的中证A50相比,中证A500囊括更多股票,对A股覆盖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另一方面,和沪深300等主流宽基指数相比,中证A500强调保持指数样本行业市值分布与样本空间尽可能一致,从而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打造中国版“标普500”,新一轮降息周期下,便利境内外资金参与。
中证A500指数借鉴了标普500的编制方法,特别注重行业分布与全市场行业市值分布的一致性。另外,指数引入了可持续投资理念、互联互通机制等接轨国际的编制方案,吸引新一轮降息周期下的境内外资金参与。
3、政策组合拳提振国内经济,龙头股将优先受益。
多场重磅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各项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逆周期政策的持续强化,为经济预期好转和动能恢复提供支撑,多数经济指标已呈现改善信号。后续随着供给侧持续出清、需求侧迎来弹性,龙头的基本面优势后续有望强化。中证A500具备龙头属性,将优先受益于后续经济向好环境。
4、指数化成为重要方向,A500相关产品发布以来较受市场青睐。
从首批中证A500ETF上市后的市场反馈来看,投资者对A500ETF 的认可度较高。A500ETF在10月15日上市首日即吸引了11.45亿元的资金流入,并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每日的资金净流入均稳定在10亿元以上。
-
从市值、行业、成分股等多维度来看,中证A500指数的表征性和可投资性俱佳。对于长期资金而言,中证A500是对A股更具代表性,并且容量更大的载体。
1、市值分布:
以大中盘风格为主,市值暴露位于沪深300和中证800之间。
2、行业分布:
细分行业覆盖度高,行业契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指数与中证全指的行业配置最为接近;同时,指数包含众多新质生产力行业。
3、指数成分股:
聚焦大市值标的,龙头与均衡属性兼备。
4、指数表现:
长期业绩优异。中证A500指数自基日以来的累计收益为361.48%,年化收益率8.01%,超越了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及中证800指数。
5、指数特征:高盈利叠加高成长,把握优质龙头资产。
指数整体ROE高于中证500、中证800以及万得全A;预期净利润增速均高于沪深300及中证800。
6、估值水平:
位于统计区间较低位置,具备配置价值。
-
华夏中证A500指数A(022430)及华夏中证A500ETF(512050)跟踪中证A500指数,于2024年10月31日成立,
基金经理为李俊。
基金公司具有丰富的被动指数产品布局,同时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的指数产品管理经验。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中证A500 作为新“国九条”发布后编制的第一只重要宽基指数,自9月23日发布至今备受市场关注。中证A500指数作为新时期的重要宽基指数,充分体现了当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顺应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将从多维度出发全面分析该指数,探究其长期投资价值。
中证A500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一方面,和已经发布的中证A50相比,中证A500囊括更多股票,对A股覆盖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另一方面,和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宽基指数相比,中证A500强调保持指数样本行业市值分布与样本空间尽可能一致,从而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此外,指数“新质生产力”占比较高,编制方案结合互联互通、ESG等筛选条件,便利境内外中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
我们具体来看,中证A500指数与其他主流宽基指数最大的区别在于选样方法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等指数总体上都是剔除低流动性股票后按照总市值大小选取成分股,属于宽基规模指数。中证A500指数也属于宽基指数,但编制方式有所不同,
它除了先剔除低流动性股票,同时剔除了ESG评分特别低的股票,并且尽量保证从每个中证三级行业中至少选取一个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
这种编制方式意味着其他几个指数有一定的市值暴露,而A500相对好一些,对市场具有较好的表征性。
而相较于中证 A50,中证 A500 同样追求行业均衡、聚焦行业龙头、ESG负面剔除、互联互通筛选。
两者主要区别在中证 A500 对行业均衡要求的进一步细化上,具体地,1)行业龙头要求更细致
,中证 A500 优先选取三级行业自由流通市值最大证券;中证 A50 则优先和必须选二级行业最大证券。这会导致中证 A500 将覆盖更多细分领域龙头和新兴产业代表公司。
2)行业中性
,中证 A500要求指数中证一级行业中性,而 A50则没有该要求。
中证A500指数之所以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并在未来有潜力成为中国版的标普500指数,主要得益于其在编制方案上的创新与接轨国际。
首先,该指数借鉴了标普500的编制方法,特别注重行业分布与全市场行业市值分布的一致性,而非仅仅选择大市值公司,从而大幅提升了指数的代表性。
这一点使得A系列指数与传统宽基指数截然不同:中证A500指数的样本空间涵盖中证全指样本股,全面覆盖各细分行业。
在行业均衡方面,中证A500指数的编制考虑了两大要素
:1)行业分布均衡且覆盖广泛,要求“优先选取三级行业自由流通市值最大或总市值在样本空间内排名前1%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确保覆盖更多细分行业,不完全依赖全市场市值分布;2)行业市值分布与样本空间保持一致,确保指数内各行业分布与中证全指的偏差不会过大,增强行业分布特征的代表性。
其次,中证A500指数的编制引入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可持续投资理念,这在主流宽基指数编制方案中较为罕见。
该指数在样本选择时,特别考虑了“剔除中证ESG评价结果在C级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证券”这一因素。实际上,中证A500指数中,ESG评级达到A类的公司占比高达37.20%,这一比例不仅超过了除沪深300指数之外的其他主流宽基指数,也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考量。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部上市A股中ESG评级达到A类的公司共有591家。尽管中证A500指数在引入ESG投资理念的同时,还需保持行业均衡,这导致其A类评级占比略低于沪深300指数,但其核心出发点在于提升整体标准,增强对A股市场的代表性。
总体而言,中证A500指数展现了较高的ESG评级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那些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各行业龙头企业。
随着ESG理念的日益普及,二级市场中,外资和国内日益增长的ESG基金对ESG评分较高的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例如,过去一年中,外资机构对这些企业的平均调研次数与ESG评分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这表明,优秀的ESG评价结果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还可能吸引更多外资的关注和投资,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另外,A500指数成分股均为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股票,便于吸纳海外资金参与国内机会。
陆股通机制使得海外资金能够更加便捷地投资于中国A 股市场。截至2024年10月31日,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成分股权重占比分别为66%、52%,指数“国际化”程度低于A500指数。
随着美联储新一轮降息,海外流动性预计将维持宽松,资金或将流入A股市场。而中证A500指数的这些接轨国际的编制特点更符合外资偏好,未来外资有望更便捷地以指数化的形式投资于A股市场。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促进中国经济与股市环境的正向互动与发展:
9月24日以来,多场重磅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各项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持续验证这一次政策的变化,将是一场持续的春风。
逆周期政策的持续强化,为经济预期好转和动能恢复提供支撑
。随着近期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9月多数经济指标已呈现改善信号:1)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商品消费开始回暖。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出现较快回升。2)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总投资当月同比明显回升。受地产政策组合拳带动,三季度地产投资和销售同比降幅逐月收窄,9月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也显著回升,往后看,四季度还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待使用和2000亿元投资计划提前下达,有望支撑投资需求继续回升。3)就业开始回温,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改善。9月季调后调查失业率有所下行,扭转了6月以来失业率不断上行的趋势。
我们可以期待在政策组合拳提振下,国内经济持续向上。
以各一级行业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为参考,年初以来龙头基本面优势持续显现,三季度进一步扩大。
在总量盈利平淡的当下,龙头盈利增速率先回升,凸显了其穿越周期的韧性。
更重要的是,随着供给侧持续出清、需求侧迎来弹性,龙头的基本面优势后续有望强化:
一方面,在行业供给经历中长期出清、监管鼓励并购重组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龙头集中度将迎来较快的提升,“剩者为王”的逻辑有望加速演绎,龙头将更加受益于市场出清带来的竞争格局优化;另一方面,随着政策发力稳增长,后续需求侧也有望迎来弹性。
龙头提升市占率后,一旦需求侧具备新的增长点,业绩弹性将会更大,有望成为基本面“强者恒强”的重要方向。
并且,“新国九条”之后, A 股价值管理新范式开启,除了成长性,市场也开始关注公司治理、股东回报,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回报的龙头企业将获得青睐。
“新国九条”中着重提到了关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等措施,这些举措对于业绩稳健的行业龙头公司来说都将更加受益。
中证A500具备龙头属性,因此也将受益于上述政策。此外,对于长期资金而言,其需要对 A 股更具代表性、容量更大的指数作为投资载体,中证A500就是适合的载体,“新国九条”中“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也将更加利好资金容量更大的中大盘指数。
指数化成为重要方向,
A500相关产品发布以来市场反响火热
整体来看,年初以来资金持续流入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利好大盘龙头标的。
截至2024年9月30日,股票型ETF累计净流入8678亿元,其中沪深300、上证50、中证A50等大盘宽基ETF的合计净流入资金超过6500亿元。这些资金流入为大盘股标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利好大盘股。
另一方面,从首批中证A500ETF上市后的市场反馈来看,投资者对A500ETF 的认可度显著较高。
上市首周,A500ETF的资金净流入领先于其他宽基指数ETF。同一时间段内,沪深300ETF则呈现出大规模资金流出的状态,流出总额在各标的指数中排名第一。
ETF产品上市后的前几个交易日可能会出现资金大幅流出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ETF发行时所需的资金募集成本。
然而,从每日的资金流数据来看,中证 A500 指数ETF并未出现该现象。相反,A500ETF在10月15日上市首日即吸引了11.45亿元的资金流入,并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每日的资金净流入均稳定在10亿元以上。
近期,第二批中证A500ETF开始发行。华夏、万家等11家基金公司已经申报中证A500指数产品,且均快速获批。
随着中证A500ETF产品的持续发行,将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也为A股市场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中证A500指数特点:长期业绩优异,提升宽基指数的表征性及可投资性
指数行业分布:
细分行业覆盖度高,行业契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中证A500指数从各中证三级行业中优选龙头,可及时纳入部分新兴领域龙头公司。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指数共覆盖11个中证一级行业,35个中证二级行业,91个中证三级行业,180个中证四级行业,指数行业覆盖度广。
从指数中证一级行业分布来看
,中证A500主要配置于工业、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前三大行业合计占比约52.3%,集中度水平和沪深300等主流宽基指数接近。
统计各主流宽基指数相对于中证全指的各行业超低配,可以看到,中证A500的行业配置和中证全指最为接近,行业配置平均绝对偏离度最小,行业覆盖均衡。
因此从行业覆盖度来看,中证A500对中证全指具备良好的表征性。
新质生产力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主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中证A500指数紧跟政策走向,包含众多新质生产力行业,能够进一步反映资本市场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24年10月31日,中证A500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工业、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医药卫生行业分别超配3.6%、1.6%、2.1%、1.2%。
从指数自由流通市值分布来看,
中证 A500 的市值分布以大市值为主,同时也包含了一定比例中小市值股票。具体而言,在1000亿元以上的股票权重占比最高,200-500亿元区间股票次之。
对比各主流宽基指数的加权自由流通市值,可以看到中证A500的市值暴露位于沪深300和中证80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的合计流通市值约占中证全指的53%,大于沪深300和中证A50,
因此从市值覆盖度的角度看中证A500也对中证全指具备良好的表征性。
从指数成分股来看,中证A500指数覆盖了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公司,包含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各行业龙头公司,涵盖白酒、锂电池、水力发电、电动乘用车等细分行业。指数成分股前十大集中度为20.2%,个股集中度水平和沪深300类似,低于中证A50和上证50,
较低的集中度降低了中证A500对个股特质风险的暴露,提升了指数的可投资性。
从2024年指数的合计成交金额来看,
中证A500交投活跃,覆盖了中证全指近37%的成交额。
2024年前三季度,指数日均成交额超2800亿元。
2024Q3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额为2472.90亿元,季度日均成交量为179.88亿股。指数交投活跃,可容纳较大规模资金。中证A500指数自2024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为2803.99亿元,高于同期的上证50指数及沪深300指数(2024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616.01亿元及2156.48亿元)。
基金市场整体规模:
2024Q3基金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上升
从业绩表现来看,中证A500指数自基日以来的业绩表现优于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及中证800指数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指数区间收益率为361.48%,年化收益率8.01%,同期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800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91%、7.09%及7.53%。
从过去10年的估值水平来看,中证A500指数市盈率(TTM)及市净率(LF)分别位于统计区间47.53%及12.14%的较低位置,具备配置性价比。
中证A500指数估值水平低于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具备投资性价比。
截至2024年10月31日,中证A500指数市盈率(TTM)及市净率(LF)分别为14.11及1.47。与其他宽基指数相比,中证A500的PE及PB低于中证500指数及中证A50指数,略高于沪深300指数。
指数财务数据:
高质量叠加高成长,把握优质龙头资产
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盈利能力优秀:中证A500指数2021年至2023年的ROE始终维持在10%以上,
高于沪深300、中证800以及万得全A等主流宽基指数。出色的企业盈利能力为指数优秀的长期回报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前三季度,中证A500指数整体ROE为8.05%,同期沪深300、中证800以及万得全A分别为8.07%、7.68%以及6.76%。
指数成长特性凸显
:中证A500指数2025年整体净利润预期增速为9.99%,高于上证50指数(4.40%)、沪深300指数(8.09%)及中证800(9.09%),高净利润预期增速代表了指数优秀的成长能力。
3、华夏中证A500指数A及华夏中证A500 ETF:一键布局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
华夏中证A500指数A(022430)及华夏中证A500 ETF(512050)跟踪中证A500指数
,分别于2024年10月31日及2024年11月8日成立,基金经理为李俊。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的投资工具。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也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11月8日,华夏基金旗下公募基金共计459只,总规模为1.68万亿元;非货币型公募基金共计448只,总规模达1.19万亿元。
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指数型产品线布局丰富
。从具体的产品线分布来看,当前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指数型产品共86只(剔除非初始基金及联接基金),
涵盖宽基、行业主题、风格主题等多个类型。
李俊,硕士
。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数量投资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李俊当前管理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等基金共计20只,在管基金总规模373.49亿元。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