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B的两难又摆在了桌面上,当然大家最直接关心的就是ECB究竟啥态度,这或许直接关系到短期内汇率市场的波动,嗯,之前的几篇日记絮絮叨叨的讲述了一些欧洲一直无解的深层次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从第一次欧债危机开始大家就已经看的通透通透的了;且听我慢慢的从各个维度慢慢聊聊欧洲的问题;
推荐阅读:
欧洲观察:德国模式下无解的意大利
今天的日记,从这个角度聊起:
“不知道从第一次欧债危机开始后,就有一种
冥冥有种感觉,这些年每次欧洲和美国有分歧很大的时候,总有南欧猪队友的神助攻”
,巧合么?偶然么?呵呵我记得当年希腊的问题暴露的时候就有人曾经阴谋论的怀疑过;
欧洲就如同三国演义下的环境一样,魏蜀吴究竟谁和谁一起,都没有一个绝对值,很多时候欧洲就是处在博弈的边缘,一边要寻求自己的存在感,一边还要两头受到挤压;
欧洲偏向多边主义,德重视规则与制度,特朗普政府则单边主义或少边主义显著,更多重视当下的实力与利益,两者放到一起来看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一年多的发展来看,两者之间的几个大的问题:
1,欧美之间贸易问题:
这方面一如既往,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再平衡的动作也并没有放过欧洲,其实包括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在内的盟友,都或多或少的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是欧洲显然自己的想法已经开始变得更多了,德国和法国目前积极的寻求多变制衡关系,例如和同样的贸易制裁的对象中国之间走的越来越紧密,默克尔出访中国之心的意思,一方面是做给美国人看,一种施压,另一方面也是让中国给个定心丸吃(如果削减贸易逆差,加大和美国之间的进口合作的话,不能够以伤害德国的贸易利益为代价,这需要来中国让中国领导者给一个定心丸);很多观察家都觉得美国人咄咄逼人的结果就是三国博弈论最终会造成蜀吴联盟抗魏的,但
反观美国人也丝毫不客气不担心,宣布对欧洲进行制裁,同时顶住压力在
G7
财长会议上根本就不在乎其他人的声讨,依旧一副我是为了更加平衡和公平的意思,似乎完全不担心的样子;
2,伊朗(中东)问题:
关于伊朗问题,美国人铁了心是要制裁了,现在为了做好一切准备做好了一切的铺垫,不管欧洲高不高兴,奥巴马时代造成的中东真空期下获得的在中东的利益肯定要受损(如上),为了防止一切不利的因素,全球都担心油价会意外的上到
100
(如果
opec
不去填补缺口的话确实是会发生,美国那边暂时只能影响价差,管道瓶颈),美国也直接的参与了对于油价的“调控”;
沙特率先说出了如果制裁伊朗油价会到100的言论,随后特朗普推特回复太高了,5月8号开始从特朗普到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的讲话,都明确的暗示了美国制裁伊朗的话,希望油价不要进一步大幅度上涨,并且希望各方增加原油供应来抵消影响,沙特后面开始表态回应要保持稳定(从最新信息来看应该是美国也施压希望opec释放一点点产量),opec开始讨论冻产执行率的调整;
欧洲人肯定不赞同对伊朗制裁,当然主要原因非常简单-利益,在奥巴马的真空阶段欧洲人大量的投资伊朗,有了非常丰厚的利润,当然不愿意丢掉,当然当初伊朗是不是故意用利益拉欧洲人上钩,用这种方法绑住欧洲让其在一条战线呢?这就不得而知了,随后美国发言人说的一句话道破了玄机:“
欧洲人要小心自己被伊朗人利用而最终要付出代价”,呵呵,
虽然
以色列总理亲自出访德国游说默克尔希望默克尔对伊朗制裁可以做出正确的表态,但铁娘子似乎也并不怎么买单,
欧洲真把自己当成了一把刷子,以为自己出面可以说服美国对伊朗温柔点,结果发现特朗普根本就不理睬,
美国方面则越来越强硬,似乎也不太在乎欧洲人的利益,而
伊朗原本以为自己用利益绑住欧洲的话,在和美国抗衡中能够得到欧洲的有利支持,结果走到现在这一步似乎发现欧洲在美国人眼中的份额真的不值得一提,影响力完全不给力,甚至现在伊朗也不再相信欧洲能抵抗美国的制裁,那就更别提欧洲的这些大公司如西门子、空中客车、道达尔等如何去和美国抗衡,单单金融系统这一条,所有公司都无法绕过去,只能是在美国宣布退出核协议后,只能是纷纷从伊朗退出。
3,
北
溪2号管道:
合纵连横之术,欧洲人也是玩的66的,这边为了施压给美国,德国和法国对于俄罗斯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变,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5月接连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总统会晤,公开表达了愿与俄罗斯修复关系的意愿,德国人似乎想拉住俄罗斯和中国,来对美国表达的不满;政治上来看虽然欧洲试图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但因安全利益,俄欧难以互信;而以北约作为安全纽带,美欧关系却难以变得松散,所以这其中只能是用利益去牵制特朗普,这其中就牵扯到了德国和俄罗斯的北溪管道问题;
原来俄罗斯的天然气到达欧洲主要是走乌克兰管道,乌克兰可以雁过拔毛收不少过境费用,反正天然气是俄罗斯制约欧洲的一样武器,而美国也不希望欧洲在能源问题上被俄罗斯绑架,后来乌克兰危机或多或少都有着美国的影子,至于说有没有阴谋论就不得而知了;
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内部就有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说乌克兰的问题很可能就是美国搞得,目的就是让欧洲不要太过于的依赖于俄罗斯,同时美国的天然气可以出口到欧洲,一石二鸟,那么为了不制约与美国,北溪2号管线采用直通模式(德国直接通俄罗斯)不但可以节省费用,还可以保障绝对的安全;
另一种是说乌克兰问题是俄罗斯人搞得,就是让欧洲感觉到自己的经济命脉被掌握在俄罗斯手上,进而欧洲需要减少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加大从盟友美国的进口;
俄罗斯对于乌克兰要加入北约怀有极大的戒心,格鲁吉亚的问题有相似之处,涉及和欧洲的边境安全,俄罗斯很难退让,从谁怂恿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角度来看,美国人搞得概率极大,但只可惜并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现在北溪2号改成了德国俄罗斯直通;
北溪
2
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
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德国意昂能源集团、壳牌石油、法国能源、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和意大利埃尼集团等
5
家欧洲大型能源公司合作计划共同投资修建的天然气出口管道输送项目。北溪
2
号将跨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总长
1224
公里。俄方称,
"
北溪
2
号
"
建成后每年将再增加
55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输送能力。项目计划于
2019
年建成,最晚从
2020
年起,俄罗斯输往西欧的天然气将直接运抵德国。
若"北溪2号"管线建成后,对俄的天然气进口可能提高到40%。基于欧洲能源环保的严格要求,预计未来欧洲对天然气的使用比例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欧洲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会越来越重;
而特朗普之前前往德国参加G20峰会顺访波兰期间,公开向东欧伙伴推销美国天然气,而且一批美国天然气此前已通过海运抵达波兰。
北溪项目严重的影响了原来特朗普的构想:美国国会制裁俄罗斯既满足了两党建制派对俄罗斯的反感与遏制,又服务于特朗普的美国能源独立构想,还回报了那些资助他的石油企业。
这显然是美国不愿意见到的,
美国为阻止
"
北溪
2
号
"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不断向欧盟成员国施加外交压力,
年初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不断重申,反对包括丹麦在内的欧洲国家批准
“
北溪
2
号
”
项目通过波罗的海和丹麦博恩霍尔姆以南海域向西输送俄罗斯天然气,并表示要帮助欧洲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传统中美国有关键的一步让欧洲放弃站队的方法,那就是强调安全利益,这些年最终证明利益分歧不足以严重冲击美欧关系,只要让欧洲认为俄罗斯会对其造成威胁,美欧就会因安全议题捆绑在一起;
波兰,乌克兰,斯洛文尼亚等都立场保持在美国一侧,一方面这条直通管道对于他们而言是伤害其自有利益的,另一方面美国的压力也给了他们声讨的勇气,当然理由自然就是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