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借助沃尔沃之力,在自主品牌中较早较快地开展模块化平台化战略,已精简形成1个模块化架构和3个全新平台,不仅将提高规模效益,还将实现新车数量和单车销售量双提升。同时,吉利将于本月推出基于其模块化架构CMA打造的全新中高端品牌LYNK & CO,预计明年上市3款新车。未来五年,吉利将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
3.1
模块化平台是全球领先车企面向未来的共同选择
数十年来,全球汽车的研发制造持续向模块化方向发展。
引入流水线生产之后,汽车的研发制造方式经历了单车型开发-平台化开发-平台精益化-模块化等四阶段,“集成+组装”的模块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中,平台概念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平台战略兴起于90年代,截至2010年全球9大跨国车企共拥有175个车型平台,而此后,跨国车企便陆续开始实施模块化战略以精简整合基础平台,提高规模效益。
模块化架构可视为跨基础平台的平台。
模块化架构是在车型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零部件共用范围,形成零部件模组,以兼容开发跨平台车型,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多维度的扩展开发,并在零部件共享化和产品个性化之间求得更好的平衡点。一般只要是跨基础平台的平台,都可以认为是模块化架构,只是集成度不同。
目前各车企推出或规划的模块化架构名称不一,跨平台方式和数量也不同。
全球首个模块化架构是大众集团2012年发布的MQB(Modular Querbaukasten),目前较成熟的模块化架构还包括丰田的TNGA、沃尔沃的SPA等。
模块化研发制造将使车企研发制造更灵活、快速、低成本。
模块化主要使研发和制造的流程更简洁、零部件共用性更高,由此可更快速地推陈出新,并且提高零部件采购的规模效益。
3.2
吉利的模块化进展领先同类自主品牌
吉利汽车目前已精简形成1个模块化架构+3个平台。
吉利汽车过去数度重组旗下车系,最近一次始于2014年,将原先的5大平台和54款车型,重组精简到1个模块化架构的研发矩阵(CMA)和3大平台(KC、FE、CV),其中除FE是升级而来,其余都是重新开发。除CV主打MPV外,其它平台/模块化架构都将具备横向跨车型、打造全系车的研发生产能力。
吉利模块化、平台化的整体进展处于自主品牌中的领先地位。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模块化平台研发启动最早的是广汽,进展最快,研发实力较强,目前已推出几款车型。此外,吉利在模块化方面的整体进展最领先:
1) 启动较早:CMA模块化架构于2013年开始研发设计;2) 研发实力强:上千人的CEVT主导CMA、参与KC的研发;3) 模块化程度高:CMA和另外2个平台可同时设计轿车和SUV;4) 进展快:KC平台的博系列已上市,CMA打造的车型明年将上市。
3.3
FE、KC、CV:挑战、升级、新布局
FE平台由成熟平台升级而来,历来是吉利的主力平台。
FE自2005年起开发,通过借鉴丰田的卡罗拉平台,目前已成为成熟的可扩展平台,主要生产帝豪和远景系列,是当前吉利的主力平台,可搭载的发动机有9种,变速箱从4速到7速,并且能兼容多种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插混、增程式混动、纯电动等。
KC平台打造的博瑞和博越已展现吉利平台化战略效益,品牌力和产品力实现双提升。
国产车在中高端的车型领域依然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是无法建立中高端车型市场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而博瑞和博越的推出则使得吉利汽车在自主品牌中分别率先突破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天花板。其中,博瑞于2015年4月上市后,当年便成为唯一进入销量前20的国产B级车,并获得外观设计、动力性能等多方面好评。博越作为KC平台上第一款SUV自3月底上市以来爬坡迅速,销量以每月大约2,000辆的速度增加,目前已过万,预计产能释放后月销量将继续增长。
CV平台是吉利布局MPV的平台,将弥补吉利在这一市场的空缺。
去年吉利成立了专门的MPV部门,CV平台仍在开发之中,其定位将以新能源车为主,传统车为辅,并计划推出四款MPV车型。其中,2017年计划推出两款,一款相对高端,商用为主家用为辅,尺寸比丰田埃尔法稍小,将与即将推出的广汽传祺GM8直接竞争;另一款在10万元以内,家用为主货运为辅,将与宝骏730等MPV直接竞争。
3.4
CMA:全新品牌LYNK & CO,决胜未来五年之重器
CMA由吉利母公司和沃尔沃汽车联合推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共同使用。
CMA即紧凑模块化架构(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由CEVT自2013年9月起开发,目前投资已超过200亿RMB,知识产权属于母公司,两家车企将同时使用该模块化架构,各自开发车型。吉利汽车有偿使用的具体方案未定,但成本预计不会太高。
在沃尔沃,CMA将承担未来所有紧凑车型的开发生产。
包括CMA在内,沃尔沃汽车目前已推出两个模块化架构。从2017年起,沃尔沃所有车型都将在这两个模块化架构上研发生产:
1) SPA:可扩展模块化架构(Scalable Product Architecture),主要用于大中车型的开发生产;2010年开始研发,2014年推出首款车型全新XC90,第二款车型S90也将发布。2) CMA:主要用于紧凑车型的开发生产,与SPA同步开发,2016年5月发布了两款概念车——跨界车40.1和轿车40.2,第一款车型计划于2017年推出,可能是全新CC40跨界车。
依托于快速成长的CEVT,CMA已成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之间技术共享的平台。
在CEVT的打造下,CMA的品质与沃尔沃SPA一脉相承。从此前沃尔沃发布的两款40系概念车来看,CMA平台的新车型已体现出造型优异和动力强劲等重要优势。
CMA将成为吉利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
CMA给吉利汽车带来的战略性优势主要来自于三方面:
1) 吉利已走在高质量模块化的前列,不仅能迅速推出新车,更能尽快享受低成本效益(与沃尔沃共享零部件将进一步增强规模效应),在价格战中立于不败;2) CMA由CEVT打造,产品力通过沃尔沃汽车与国际水平贯穿;3) CMA定位中高端市场,将增强吉利汽车品牌力,助其向上突破。
基于CMA的全新品牌LYNK & CO将成为吉利、沃尔沃间的中高档品牌,由此展开与合资品牌的正面竞争。
吉利方面的CMA车型将成为吉利、沃尔沃之外的全新品牌LINK & CO(L品牌),将于10月20日在柏林发布,形成集团下的低-中-高三挡品牌分布,预计将衔接吉利博系列高配和沃尔沃S60L低配,大致价位在15万元-25万元间。目前释放的信息透露出L品牌年轻、时尚、运动的特点,可能会加入更多的互联网、智能、定制等元素。
LYNK & CO的三款新车将于明年推出。
吉利CMA已规划了SUV(车型CX11)、两厢(CH11)、三厢(CS11)、跨界车(CC11)等4款以上车型。预计明年将推出SUV、轿车、以及某款插混等三款车型,后年再推出三款车型。其中SUV车型的试制车预计在今年底明年初下线,并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试验、优化、量产准备,预计价位较博越提高3万元左右(即13-19万元),定价处于合资紧凑SUV和自主紧凑SUV之间,依然走性价比路线。
3.5
模块化战略决定精品化路线,吉利轻装进入3.0时代
伴随平台化,吉利实施了产品和品牌的精品化战略。
2014年宣布回归一个吉利后,吉利汽车旗下产品精简为6大系列:KC(博瑞、博越)、帝豪、远景、金刚、熊猫系列,以及未来CMA的品牌,并可能进一步精简。品牌打造的核心是造精品车。
剥离新能源微车和部分变速器业务,使整车制造核心业务所获资源更集中。
这些资产剥离之后,吉利汽车乃至整个集团的资源将更有效地集中在各版块,也将减少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重复投资,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1) 2014年7月,吉利汽车与相关方签订协议,以4.74亿元将DSI 100%的股权出售给吉利控股的全资子公司PGHI,以10亿元将山东吉利变速器100%的股权出售给浙江吉利汽车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
2) 2015年3月,吉利汽车与万里扬签订协议,以3亿元出售5MTs和6MTs的相关资产。其中DSI股权之后被双林集团、金沙江创投分别购走61%和29%的股权,最终吉利控股通过PGHI持有10%的股权。
3) 2016年7月,吉利与吉利控股订立总体出售协议,拟以总计约13.46亿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生产电动微型车的康迪(其50%股权,7.25亿元)和知豆(其45%股权,6.21亿元)的全部股权出售给母公司吉利控股(待股东大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