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次接触原生质体实验,有什么建议?
答:建议先进行预实验,待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后,再进行批量实验。建议在重要步骤后,取样镜检,观察原生质体状态,以排除自身操作失误。例如在酶解、重悬、转化等步骤后,进行镜检,判断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同时建议使用pBI221-EGFP(VT118)质粒进行转化,便于观察原生质体荧光。
2. 酶解时包裹锡纸的目的是什么?
答:其目的是保证酶解时的避光条件。光照会引起原生质体的光合作用和氧化反应,可能会影响原生质体膜活性,造成氧化损伤。因此避光可有效保护原生质体的活性与完整性,便于后续质粒的转入。例如在冰上孵育、转化、过夜孵育等步骤都需要保持避光条件。
3. 酶解出的原生质体数量少怎么办?
答:
1)选用新鲜组培苗,保证良好的植物状态。
2)用锋利刀片将材料切为0.5-1 mm的组织,增加与酶解液接触面积。
3)增加抽真空步骤,使酶解液完全浸入。
4)增加酶解时间,使其酶解充分。
5)在过滤时,用镊子挤压未被酶解组织。此步骤最为重要!
6)在重悬清洗弃上清时,避免损失沉淀。
4. 酶解出的原生质体破碎怎么办?
答:
1)原生质体十分脆弱,整个实验需尽量温柔操作。包括:用平滑的剪尖枪头吸打、用水平转子、缓慢的升降速离心、较低的离心力、圆底离心管进行离心等。
2)实验材料应选取新鲜健康的植株。
3) 挤压过滤时,应缓慢且用力的挤压,切忌快速捣戳植物组织。
5. 没有水平转子可以用角转子代替吗?
答:水平转子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角转子仍可正常进行实验。建议将离心力和升降速调低,增加离心时间,以使原生质体缓慢的离心至管底。
6. 在离心后,原生质体呈絮状沉淀,不易再次重悬,会有影响吗?
答:造成絮状沉淀的原因:①酶解后植物组织被过滤至离心管内;②原生质体因操作大量破碎;③原生质体量多大。解决方案:建议取样镜检,若原生质体质量较好,即可进行后续实验,不影响结果。
7. 已制备的原生质体需要立即进行转化吗?
答:需要。请计划实验时间,以便正常完成实验流程。制备后的原生质体请一次使用完毕,不能搁置第二天再次进行转化。同样,过夜孵育后的原生质体不能择日观察。
8. 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低怎么办?
答:
1)原生质体浓度过高。在MMg重悬原生质体时,应调整其浓度,以免原生质体过多,导致超出体系转化限度。
2)应采用浓度>1 μg/μL的去内毒素质粒。经验证,在植物原生质体转化实验中,去内毒素质粒较未去内毒素质粒的转化效率高1倍。
3)原生质体未与PEG混匀。必要时,可将离心管缓慢颠倒,并耐心的用枪头吸打,以保证在原生质体未破碎的情况下,使两者完全混匀。
9. 转化后原生质体大量破碎怎么办?
答:请将枪头贴于液面,加入PEG。以免高密度的PEG液滴砸向原生质体,导致物理破碎。
10. 共转时质粒的建议用量?
答:建议2种质粒的浓度为1000 ng/μL,各加入10 μL。
11. 怎么判断原生质体是否成功转化?
答: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荧光质粒(pBI221-EGFP)以做阳性对照。若过夜孵育后可观察到荧光,即默认实验组也可正常完成转化,可进行后续相关实验。
12. 孵育后原生质体的破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若使用圆底离心管过夜孵育的方法会使原生质体破碎,建议使用下述更柔和的孵育方法进行实验。用1 mL 10%BSA润洗细胞培养板后,将1 mL培养液加入细胞培养板备用。将1 mL培养液重悬原生质体,将其加入上述细胞培养板中,室温过夜培养。
13. 购买Coolaber酷来搏原生质体试剂盒后,还需要额外购买其他产品完成实验吗?
答:本试剂盒包含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需要的全部试剂,无需购买额外产品。但是仍建议购买“去内毒素质粒大提试剂盒(增强型)(PE036)”配合感受态和培养基进行质粒提取,经本公司实验证明,去内毒素后的质粒更适用于原生质体转化。
14. 原生质体试剂盒会参加优惠活动吗?
答:本试剂盒每次20 mL酶解液的使用量,可供5次原生质体制备以及120个转化反应,相对到每次转化反应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原生质体试剂盒仍会参加相关“买赠”活动,详见公众号或咨询客服。
15. 可以定制某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试剂盒吗?
答:该问题烦请与本公司客服了解。对于特殊物种,本公司的售前服务会提供相关的酶解与转化建议,为客户提供实验思路与试剂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