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台工厂
中广联合会广播文艺工作委员会官方指定唯一信息发布平台,一站式广播活动运营及节目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小河马为何能成为全球网红,还有爆炸多的二创?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央视曝光“保温杯”变“毒水杯”:一天8杯水, ...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许知远:挨打后,老实了 ·  4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真人版定格动画,还能这么玩?!丝滑的手法,差 ... ·  6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带爷奶在北京日均两万步”,今年最火“铁人三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台工厂

分享 | 所有把广播媒体搞得很复杂的那些人,都是江湖骗子

电台工厂  · 公众号  ·  · 2017-05-26 00:02

正文

文丨陈接峰  来源丨有用才王道(ID:koubei110)“电台工厂”根据原文内容进行修改


传统广播媒体当下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无论是什么问题都是发展的问题,都需要依靠高速发展来消化,没有那么复杂,做好也很简单。


广播媒体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三句话:


一是为有闲人讲故事,为有求人帮需;


二是收听、收听收听,公信力、公信力、公信力,影响力、影响力、影响力,实际上就三个词“收听率”、“公信力”、“影响力”;


三是广播不是单纯的文化人的自娱自乐、自吹自擂,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广播媒体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在这个意义上,媒体业就是服务业。


具体来讲,广播媒体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为有闲人讲故事,为有求人帮需。

广播媒体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依然还有生命力?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始终有一批有闲人存在,他们需要有一种方式来消遣,而广播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广播的“非视觉”传播成功地解放了眼球,缓解了受众的视觉疲劳。当电视中娱乐、低俗、浮躁成风时,观众的眼球已不堪重负,人们需要回归到一个“生态休闲”的时代,于是,以声音美感为特征的广播就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新选择。“听有品质的广播、过有质量的生活”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新追求。而且,处于移动状态中的人们,往往无暇利用视觉能力进行信息接收,电视、网络的视觉传播效力被大大弱化,这时,以听觉为审美信道的广播媒体在这个充斥着视觉污染的社会中就成了一位“从不妨碍我们的朋友”,其声音魅力在纷繁嘈杂的媒介环境中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只要人类的听觉没有丧失,广播就不会消亡。广播媒介具有运用听觉美感来塑造想象空间的能力,这是其他大众媒体所没有的,广播的纯声音传播更利于营造良好的受众生态环境,是其区别于其他大众媒体的标志特性,是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另一方面,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总是会有一些人,有一些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社会越发展社会矛盾越错综复杂,尤其是中国这个社会人群结构如此复杂,社会阶层落差巨大,衍生出来的社会矛盾就五花八门,而广播可以起到社会转型期的沟通作用。深层次上,广播所面对的收听人群覆盖整个高、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和诉求需要有媒体看到、听到、关注到,这才是广播媒体生存的土壤和根基。



移动终端时代,传统广播还能有什么作为?信息传播的速度优势已经丧失了的前提下,作为声音媒介,深度伴随性是广播媒体最本质的特征。在新媒体当道、大众传播语境碎片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受众接收信息的时间和对信息的需求层次都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注意力成为日益珍稀的资源,诸如报纸、电视等媒介需要手中投入较为复杂的脑力和心理活动,受众很难再兼为他事,而广播可以作为一种“背景媒介”实现伴随收听、流动收听,无论户内或是户外,静止或是行走,清闲或繁忙,人们都可以收听广播,甚至可以拿起电话参与节目。可以说,广播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补漏功能”。而且,受众在使用广播媒体的时候,没有必须与媒体面对面的要求,而是让收音机来适应人们所处的各种不同境况,从这个角度看,广播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会越来越成为以个人为对象的媒体。


信息洪水时代,媒体要求所有的受众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都只通过自己接受信息已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央集权式的灌输宣传已成为历史。对于广播媒体而言,最明智的、实事求是的选择是:有针对性地锁定自己的服务群体,有效地巩固好这一部分目标受众,把工作做深、做透、做扎实。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广播媒体就必须向服务型媒体转型。广播媒体尤其是区域性的广播媒体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个提升的过程是广播媒体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洗心革面,不可能所有的台长或者总监们都能够接受这个观点,但是哪怕只有一部分媒体运作人理解并且接受了这个基本理念,广播依然可以改变目前的劣势,为老百姓必听性的内容平台。


实际上,广播媒体最缺的是实操人才,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人才,是不是人才拉出来溜溜就知道。


广播媒体的第二个要害,是收听、公信力、影响力。


首先是收听。

收听是广播媒体的立身之本,是广播媒体的生命线。就这样一句简单的道理,就是不被认同,这才是广播媒体非死不可的要害所在啊。

 

有收听才有表明节目有人听到,才表明你说的话有人听到。说我不要收听也能有广告,或者说域内客户不管收听率都是胡扯,离开收听以及收听背后的听众的任何销售都是不可持续的。


广播媒体的收听来自哪儿呢?


第一,节目要有人听,节目有人听一是因为你节目恰好迎合了他的需求,二是因为节目正好引导了他的需求,两者必居其一,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第二,节目要有人喜欢,节目让人喜欢,就能意味着节目激发了人的兴趣,调动了人的兴奋点,在心理上尤其是心智模式上打上了烙印,节目的调性、风格和特性满足了人的需求。

第三,节目要有人认同,认同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已经上升到了情感的层面了,价值观的层面,节目做到这个层面就会有黏性,无论媒体生态如何变迁,都很难收到消弱。


这些都是一些节目的常识,但人们往往不按常识做事,不信邪。


实际上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产业链,都只不过是广播媒体的衍生形态,离开广播媒体的放大效应和聚众效益,都很难做大。
  

第二个就是公信力。


没有公信力,广播媒体恐怕已经就倒下了。总之没有收听就没有广播媒体,没有公信力传统广播媒体将一文不值。


广播媒体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是公信力透支造成的,人们一旦发现传统广播除掉一点公信力之外一无是处,还会再投放吗?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把节目办起来,节目还必须有人听,没有听众就没有广播。

   

一切的媒体创新都是想方设法把公信力放大,一切的媒体危机的本质也是公信力丧失、用户流失造成,真正的媒体经营的智慧就是设计一个风险可控、有一定公信力基础的、可靠的、有受众收听保障的内容形态。


第三个影响力,说一句顶一万句。


广播就像一个大喇叭筒,成天在那里说,可是说了管不管用?在多大范围上管用?说一句话有多少人听到?


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迁,媒体传播手段如何丰富,移动终端如何牛掰,广播媒体的地位短期内还不会看出有被取代的可能。


最后,问题的关键显然不是媒体手段变迁的问题,而是什么才是广播媒体的战略资产的问题。


听众有没有被纳入到广播媒体的战略资产里,才是广播发展需要解决根本问题,只要你任何一档节目涉及到时候没有考虑听众是谁,在哪里,如何满足他,广播的改革就不可能走远。


广播所有的手段需要为听众服务,如果不为听众服务,所有的努力就变成以媒体人为中心的自娱自乐。媒体只有在为受众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受众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社会事件的中心。


广播与传统媒体相比,虽然不具备报纸的深度和易留存性,不具备电视强大的画面和娱乐功能,也没有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和多元精神,但优势仍相当明显,如其伴随性、移动性、私密性、区域性以及听众忠诚度高等。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广播应该采取一种综合的竞争策略:在发展方向上,必须迎合数字化潮流,实现生态位创新;在横向竞争层面,必须与新媒介融合,与传统媒介联姻;在种群内部,必须深化本土化特色,同时将频率细分进行到底,力争做到适位传播和精准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必须突出情感、移动、时效、信息服务等优势。尤其需要廓清的是,在纷纷扰扰的市场竞争中,广播媒体的竞争之道首先需要的不是突破,而是功能的到位和回归,是充分利用、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媒介市场的竞争运作中翻转腾挪,以镒称铢,避实击虚,固本拓新。





电台工厂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时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