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
视频内容更精彩哟!
今天的微剧场是经典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是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演的影片,上映于 1998 年,曾获第 71届 奥斯卡的
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
5 项大奖,并获另外 6 项提名。
影片改编自二战的真实事件,瑞恩原型叫做弗里茨·尼蓝
,是美军空降兵,但故事并不完全依据真实事件,比如最后小镇的那段就属于虚构。
说到这部影片,
最让人记住的地方,应该就是那真实而震撼的战争场面了。
一切都是如此的冷酷简洁,没有过度渲染的痛苦,没有夸张的画面效果,但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音响效果给影片加分非常多,尤其是开始美军沙滩登陆的段落,身边依次倒下的士兵,耳边呼啸而过的枪声和炸弹轰鸣声,加上摇晃的镜头和纷飞的断肢,仿佛让人置身于诺曼底登陆的战场。
看完以后久久难以忘记,
堪称战争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几个段落之一
。
这段经典场面,应该是影响了之后许多战争场面的拍摄。
影片主创们通过讲述一个在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来并不划算的故事,即以 8 个人的冒险,6 个人的牺牲为代价,救回 1 个人,讲述了那些在最残忍的战争中,虽然不可言说,但确实存在的那些
高于功利和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闪光
。
其实一部失败的战争片,主题很容易陷入到两个极点,
一是进入到一种永远正确的没有立场的反战主义,二是被渲染成一种单薄虚假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斯皮尔伯格小心的没有陷入到任何一极。
他保持了对战争的冷酷残忍的描述,诚
实的表达了暴力对人的伤害,但他也同样赞颂了士兵们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努力。
厄本无疑是一个非常出彩的角色,他会以国际公约据理力争释放俘虏,也在教堂里面很轻松的说出战争对自己有益处这样的话,但等到他有机会杀人拯救战友时,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想电影是用这样的角色来表现一般人对于战争的态度,最初是理想化的,但一旦真正投入其中,便明白只依靠天真是无法有任何作为。
只是,后面他把枪对准俘虏扣下扳机的那刻,他有了一种新的与之前不同的觉悟,也正因此,
他被战争改变了。
米勒在教堂中说,自己唯一能够安慰一些的,是想象自己手下牺牲一人,可能能救 10 倍或者 100 倍的人。
但当他生命最后时,他们明明牺牲了这么多人,却只救出了瑞恩,明明不符合他牺牲少数人救多数人的条件,他却笑了,看起来仍然像是得了安慰。
或许在那刻,牺牲一人救 100 人,和牺牲 6 人救一人,并没有区别,因为都是救人,都是对生命和人性的珍视,他让瑞恩 “Earn it”,用接下来努力美好的一生去赢得这份大家用自己生命换来的对一份生命的珍视,正如战争之后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