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苏州玩,刚好大闸蟹季节,就顺道去阳澄湖吃蟹。只见阳澄湖岸边,无数酒楼,都打出招牌,自称当地蟹农开的,即吃即捞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我们选了一家吃,也没觉得怎么特殊,有个比较懂行的朋友说破了:“确实刚从阳澄湖里捞的,不过咱们是中午到的,这些螃蟹是早晨到的,已经好好洗过澡了。”原因无非是个经济学原理,从周边太湖、固城湖等运螃蟹过来,运费极低,而你在阳澄湖边吃,是不用上“防伪指环”的,也就省了这笔费用。阳澄湖的蟹,产量小而名气大,贵。太湖固城湖等蟹,品质极为相似,湖面却比阳澄湖大很多,产量高却价格低。这差价,就造成了“过水蟹”泛滥的现象。
后来我不还怂恿朋友搞了场优酷直播么?三十万人现场观看,看能否盲品出阳澄湖的大闸蟹和太湖蟹、固城湖蟹的区别……答案是,完全分不出。
大闸蟹里的“过水蟹”其实还好,也就是蒙你多花点钱而已,味道其实不见得差。“职场过水蟹”就比较糟了,你多付的薪水算是次要,主要是他们不懂装懂,会把你的业务弄得混乱不堪,损失巨大。
在这件事上,我既算是间接”害过“别人,也是受害者。
早两年有一次电子商务会上,有个搞电商的同行过来和我打招呼,说“雕爷,你们阿芙那个XX副总,可把我们害惨了。”我晕头转向,这人,没听说过啊。一聊才知道,猎头把这位神奇的家伙从阿芙挖走,加价好几倍卖给他们——问题是,这人在阿芙只干过三四个月,职位低到……低到我根本不认识他,所以具体职位我根本无从知晓,然后他联手猎头,给自己官升数级,冒充“平移”去别人那里当了管业务的运营副总。接下来,为了提高业绩,整出各种似是而非的活动,害得这位同行损失惨重。
我作为受害者呢,则是在餐饮上。同样是猎头,给我们推荐个曾在肯德基、小肥羊做过“高层”的管理者,来当雕爷牛腩的运营副总。你也知道,雕爷牛腩在前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把营销做得实在是成功过了头,哈哈,所以可以掩盖一切成本、管理、细节上的瑕疵。问题是毕竟得回到餐饮行业的基本面——当客流量回归到常态,问题就全都暴露出来了。这位“过水蟹”副总,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实际上做得全是表面功夫,连最基本的成本核算都不过关,导致雕爷牛腩的所有食材进价,比同行贵了30%以上……我们赶紧把这位“过水蟹”革职,另寻找到了一个真懂行的副总,又花一年多时间,才令一切回到正轨,“坪效”再次高过大多数同行,良性运行,近期又开始扩张开新店(这次是太原……太原的朋友请举起双手,让我看到你们~)。
特别令我佩服的是——这位餐饮过水蟹,被我送走没俩月,就顶着“雕爷牛腩COO”光环,找了个餐饮企业当CEO……华丽转身、帅到爆裂!
这些“职场过水蟹”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从具备光环的企业出来,找一家急于“补缺”的企业,反正“懂的蒙不懂的”,没吃过猪肉,咱见过猪跑啊!新企业呢,仰慕那些偶像级企业出来的,且毕竟对行业涉猎不深,怎么听怎么觉得对方说得都对,所以,面试沦为形式。
公平地说,“职场过水蟹”并非想害死新雇主,只不过,真正职场的级别升迁,是实打实拼业绩“打天梯”升上来的。有些业务决策,你没见过就是没见过。有些战略风暴会,你没份参加就是没份参加。“过水蟹们”顶多是近距离观察过,就给自己官升三级,并自我催眠说“我真到了这个岗位,我就会做”——现实骨感,90%以上的可能是惨不忍睹。拜托,看过无数次上司游泳,和自己下水的区别,很大。毕竟,在现实职场中,我们提拔自己老人升一级,失败的可能性还挺高呢。“过水蟹们”跨公司连升三级,怎能不是超低概率的恐怖事件?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避免被“过水蟹们”坑呢?我到今天也只勉强有上中下三策,仅能给大家参考参考,希望有点用。
所谓“上策”,就是“熟人推荐”,这和雷军搞投资说“不熟不投”一个道理。缺点很明显,圈子不够大。优点也突出,就是不会赤裸裸被坑到。“熟人”也就是担保人,夹在中间,虽然希望促成这个交易,毕竟和猎头还是不同,猎头是纯做生意,砸锅了也不怕,顶多未来不做你们家生意了。中国很大,一家猎头能骗一百年不重样。熟人介绍特点是,中国人面子社会,这种引荐人才又不指着吃饭,所以会尽量还原真实情况。
“中策”呢,就是认认真真做背景调查吧。花钱花时间,在当时看来有点辛苦。转念想想,万一用错了,遇到过水蟹,那损失的金钱和擦屁股时间,和背调那点钱和时间比起来,简直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差别。
而“下策”,就是面试时,用一种“立体问答”的策略。本质上说,“过水蟹们”是一群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的家伙。他们最通常的伎俩,就是用听来的、原来领导的各种理论,注水一些新鲜大词儿忽悠。或者,根本不是他主导的实际案例,来为自己镀金。这时我们过滤的难题是:理论是真实的,案例也是真实的——唯一不真实的是,理论他并未真懂,案例也不是他做的(顶多是参与了一下,做为小角色,管中窥豹,不知全局。)
这时我认为甄别的重点,就变成了:“理论谈逻辑,案例论细节,再把二者打通来聊。”
所谓“理论谈逻辑”是指,任何理论都不是孤立的,而且任何理论也都有其局限性。比如,你招聘个负责新媒体营销的人,他很可能拿“90后如何如何”来劈你,没关系,再90后也是人嘛,传播总还是传播,微博也好朋友圈也罢,再玄幻也无法摆脱信息传导的关系链中,《影响力》、《引爆点》、《迷恋》等基本经典书籍所涵盖的大逻辑,真是高手,则必然“通达”,能够游刃有余把新媒体和“老传播套路”联系起来扯。而过水蟹、生瓜蛋子,则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90后已经不咋地咋地了”……别扯,就算是00后也得吃饭穿衣,火星文也还是地球人范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