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11月20日,2024北京天桥音乐剧盛典论坛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以科学的维度,详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和精准的调研分析,为业内提供一份参考的样本。
音乐剧在我国演出市场上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是商业演出市场较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和灯塔专业版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音乐剧演出场次1.36万场,较2023年同比增长5.5%;票房达到13.96亿元,同比增长26.7%;观众人数582.1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预计2024年全年音乐剧场次达到1.7万场,票房超过16亿元,观众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市场供给保持活力,音乐剧的受众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中国音乐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原版引进音乐剧热度不减
中文音乐剧快速崛起、新作叠出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国内市场引进原版音乐剧目42部,中文音乐剧目共计225部,中文音乐剧数量占多数。从市场表现来看,引进原版音乐剧场次占比为12.3%,票房、观演人次占比显著高于场次占比,票房占国内音乐剧市场总票房的50.2%。观演人次占比为35.9%。中文音乐剧演出场次多,观演人次多。场次占比达到87.7%,观演人次占比64.1%,票房占市场总票房的49.8%。
优秀的国外原版作品拥有地道的音乐剧形制、风格,且有国际知名主创、国际音乐剧明星加持,在国内音乐剧消费中仍占重要地位。同时,原版引进作品对于音乐剧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和观众观演习惯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0月,场次数超过50场的原版引进音乐剧达到8部。当前由国内制作机构制作演出的中文音乐剧包含四类:本土原创题材音乐剧、国内文学&影视IP改编、国外音乐剧作品本土化改编,以及国外文学&影视IP改编。中文音乐剧内容、品类丰富,创制作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国风国潮,体现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获得年轻观众的青睐。小剧场音乐剧《蝶·变》不仅在国内市场票房成绩优良,还实现版权输出,开启海外驻演。许多国内经典文学作品和影视IP被改编为音乐剧,这类改编借助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吸引大量观众,以音乐剧形式赋予作品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截至2024年10月31日,2024年首演的音乐剧剧目达到68部,场次共计1369场,票房累计突破4200万。国内创作团队对于音乐剧这一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使得音乐剧可以承载更为多样的题材,同时也不断在细分观众群体,例如,改编自B站高人气原创动画IP《时光代理人》的街舞音乐剧《时光代理人:法则游戏》;在大世界“星图剧场”驻演,展示音乐剧创作过程的“元戏剧”音乐剧《星图》;粤语音乐剧《雄狮少年》以及历史人物主题音乐剧《大江东去》等。
音乐剧观众群体在不断巩固和扩大,不仅有了细分观众群体音乐剧,更催生更多演出品类,例如音乐剧版音乐会,以及各类音乐剧GALA音乐会获得观众青睐。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文化氛围浓厚的二线城市,越来越多的剧院引进此类演出,2023年至2024年10月,音乐剧版音乐会演出场次累计超百场,票房超4000万。大型剧目巡演“音乐会化”成为新趋势,观众对音乐剧版音乐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
纵观全国音乐剧发展,当前音乐剧消费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已经出现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的趋势。在场次分布上,2024年1-10月,一线城市音乐剧场次占全部场次的76.2%,二线城市占21.6%;在票房收入上一线城市票房占比79.5%,较去年同期的82.9%明显下降;二线城市票房占比为19.6%,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
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较为明显,音乐剧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下沉正在缓慢推进,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长三角地区是国内剧场类演出消费的热门地区,拥有数量最庞大的观众群体。2024年1-10月上海音乐剧票房占全国比重的56.0%,大量音乐剧作品在上海的各大剧院频繁上演。以上海为轴心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汇聚音乐剧创作者、表演人才,同时生发出更多的音乐剧演出新空间。2024年1-10月,北京音乐剧市场热度持续上升,票房收入占全国票房的14.1%,是音乐剧创作和演出的重要阵地之一。北京作为中国音乐剧的重要发源地和创作中心,吸引了国内外优秀音乐剧作品和人才汇聚,对全国音乐剧市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北京保利剧院、世纪剧院、二七剧场,以及刚投入运营的北京艺术中心等专业演出场馆,为音乐剧演出提供了优质场地,其先进的设施和良好的观演环境能充分展现音乐剧的魅力,吸引大量观众。
上海和北京在音乐剧的演出场次和票房方面一直稳居全国前两名。同时,成都、深圳、广州、武汉、杭州、苏州以及南京也是音乐剧消费的重要城市。2024年广东省音乐剧票房占比10.0%,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在以上音乐剧重点演出城市之外,近两年还涌现出了一批新兴潜力城市,逐渐成为热门IP扩展巡演的新选择。如英文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在长沙、重庆、珠海、宁波均开展多场巡演,音乐剧《人间失格》全国巡演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北至哈尔滨,南至珠海。《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在重庆、长沙、西安、天津也收获不俗的票房成绩。在全国音乐剧市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音乐剧的首演地不再局限于上海、北京,而是逐渐向更广泛地区扩展。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成为新的热门选择。
目前国内音乐剧演出场所类型多元且分布广泛。大中型专业剧场以其完备的硬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淀的文化品牌成为音乐剧演出的主要阵地。近年兴起的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的音乐剧演出也非常活跃。数据显示,专业剧场音乐剧票房占比达到总体票房的79.3%,场次占比为30.1%,而演艺新空间及小剧场的音乐剧场次占比则高达69.9%。专业剧场凭借高品质的设施设备和成熟的运营模式,在音乐剧市场中占有主体地位;同时,演艺新空间和小剧场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成为培育人才、孵化项目、推动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专业剧场层面,首先,专业剧场承担更多艺术普及和人才培养功能。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例,自2019年起天桥艺术中心创新性设立了“音乐剧人才培训基地”,旨在为音乐剧产业打造和创新谋新路,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音乐剧产业培养专业性、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作为巡演的重要阵地,专业剧场扩大了音乐剧演出的市场覆盖面。以保利院线为例,目前保利院线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个城市经营管理81家专业剧院。2024年1-10月,专业剧场的音乐剧演出场次占比达到5.93%,票房收入占比达到18.78%,保利剧院院线共57个市(县、区)的专业剧场举办过音乐剧演出。专业剧场是扩大音乐剧影响力和培育观众的重要力量。上海文化广场打造集剧场、户外广场、绿地、黑胶唱片店、咖啡屋等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为观众提供舒适惬意的环境,使观众在观剧之余能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将剧场变成音乐剧爱好者和观众的精神家园。在小剧场新空间层面,蓬勃兴起的小剧场新空间中大量演出产品为音乐剧,且多为长档期驻演。当前演出消费呈现年轻化趋势,“95后”“00后”逐渐成为线下演出消费的主力军。音乐剧将音乐、舞蹈和戏剧结合,形式丰富多样,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以亚洲大厦的演艺新空间为肇始,持续推动中国音乐剧的聚集化、产业化、大众化发展。亚华湖院线推出“星空间”系列计划,借鉴“外百老汇”模式,打造小剧场音乐剧群落。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以其灵活性、创新性,以及与商业、日常消费的强融合性,成为扩展音乐剧观众,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主要力量。驻场演出集聚带的形成,产生了鲜明的牵引带动效应,催生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和新消费,同时也促进了一台好戏、缪时文化、魅鲸文化等一大批民营音乐剧出品机构和音乐剧专业人才发展,奠定音乐剧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承载更多题材,满足个性化消费
音乐剧成为文化消费新增长点
到底什么样的音乐剧有市场、有票房、有观众?又如何让特定的作品触达最欣赏它的观众?当这一“舶来”的艺术形式能为我作用,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同的艺术理念和舞台追求往往导向不同的选择。融合传统戏剧的具象表达和音乐的情绪传递功能,主旋律音乐剧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理念,越来越多的演出机构以音乐剧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2024年,在音乐剧舞台上的主旋律故事感人至深,市场好评不断。东方演艺集团、北京演艺集团,推出包括《绽放》、《潮起东方》、“奋斗三部曲”等多部佳作创新中国原创音乐剧生产模式,在音乐剧运营上也展示出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音乐剧也成为文旅融合的突破口,陕西旅游集团打造原创音乐剧《丝路之声》,以“驻演+巡演”双线并进的模式探索文旅融合新可能。浙江演艺集团推出首部以南孔文化为题材、承载儒学道义的音乐剧作品《南孔》,开辟弘扬传统文化的又一路径。
音乐剧产品凸显更鲜明的商业属性,不断吸引新消费。这其中,民营音乐剧制作出品机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长档期驻场演出的音乐剧。民营机构对于市场更加敏锐,善于捕捉创作热点,同时也更易形成自成一家的作品风格,挖掘属于自己的、稳固的音乐剧观众。以一台好戏、缪时客、染空间、徐俊戏剧、开心麻花、小柯剧场、当然有戏等为代表的民营机构音乐剧佳作频出,千帆竞进,推进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多层面的音乐剧市场,激发音乐剧以及和音乐剧联动的演艺新空间产业向阳生长。
数据显示,女性观众在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比例相对较高,自2019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5%以上。2024年1-10月,音乐剧观众中女性占比为77.4%,男性观众占比为22.6%。对比美国百老汇联盟2022年5月-2023年5月 (The Broadway League)发布的研究报告“The Demographics of the Broadway Audience 2022-2023”,中国音乐剧女性观众占比高出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女性观众约10个百分点。
在音乐剧人均消费方面,2023年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200-499元区间,占比达到54.7%。2024年1-10月,500元以上高价位消费占比增加,观众消费能力呈现增强趋势,500元以上消费占比较2023年总计增加6.5个百分点。大多数音乐剧观众一年观演频率为1次,观演2次及以上的观众占比为23.3%。而据前文所提百老汇发布报告,44.6%的剧院观众观演1次,33.7%的观众观演2-4次,21.7%的观众一年观演5次及以上。从观演频次来看,国内音乐剧市场在培育观演习惯,增加观众粘性等方面还有更大发展空间。随巡演增加、供给多元,音乐剧跨城观演较 2019年有明显下降。2019年跨省观看音乐剧的观众比例达53.2%,截至2024年10月,这一比例下降至29.5%。与此同时,本地观演和省内跨城观演的比例有所增加,观众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较近的距离来欣赏音乐剧表演。上海、北京本地观演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24年10月均在70%左右。深圳、杭州有60%左右的观众来自本城,深圳省内跨城观众占比18.6%,杭州的省内跨城观众占比为11.4%。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成为市场“顶流”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打造好作品;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在于形成足够的人才储备;生产制作机构安身立命的关键在于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中国音乐剧正彰显出愈加广泛的影响力和热烈的活跃度,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剧行业健康化、产业化发展正逢其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长图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张丽佳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