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外掘金
海外资产配置第一门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31岁生日,给过去总结了两句话!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外掘金

李嘉诚又现跑路动作:原以为是“短跑”,没想到是“长跑”

海外掘金  · 公众号  ·  · 2017-08-01 20:54

正文

 ◎海外掘金 | 掘金大师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最近,各地的“首富们”忙着抢镜。内地首富榜近段时间出现挪移;世界首富榜中,亚马逊总裁贝佐斯也当了不到一天的首富。

 

而此时,香港首富李嘉诚却在三天内做了两个大动作,再次登上报纸版面。

 

7月27日,李超人以412亿港币拟收购德国能源公司依斯塔,加仓欧洲;三天后的7月30日,他又卖掉145亿港币的香港资产,出售其在香港的固网业务——和记环球电讯(即HGC)。

 

大家又看到了近年来熟悉的“李氏套路”:抛售内地和香港资产,大举买入欧洲资产。

 

1

 

撤离“大中华”仍在进行时。

 

尽管此次卖出和记环球电讯,被认为可以更有效地集中资源为客户提供移动通讯服务,和记电讯股票大涨,但无法让人不去猜疑:李家还是在撤离。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以来,李嘉诚已经在大中华区卖掉了800亿港元的资产。此次经过大半年再有出售资产的大动作,且并非出售地产物业。

 

这也说明,并非看衰香港楼市那么简单,而是有其它原因。

 

2

 

有人评论:李嘉诚是伟大的商人,而非伟大的企业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超人从事的行业,都是传统的基础设施行业,并没有为产业和创新方面带来过多贡献。

 

而基础设施行业需要找到“大树”底下的阴凉处,才能更好地开展。无论是地产、电信,还是港口。

 

2013年至今,内地和香港都经历了地产的几轮暴涨,而李嘉诚却放弃这轮投资机会,毅然决然地执行“剥离大中华”战略,与几年前出现的一次政商周期变换有关,“大树”可能不再阴凉。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行业在内地和香港,都不是纯粹的商业周期行业,会与政治周期出现重合。

 

2012年梁正英当选第四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随后是中央新一代领导班子上任。

 

从那以后,李嘉诚在大中华区的大额投资就销声匿迹了。

 

2013年,甚至出现了针对他本人的码头工人罢工事件。从此以后,逃离“大中华”成了集团的“战略方向”。

 

之后甚至将长和集团的注册地迁往开曼群岛。

 

3

 

香港的这一代富豪,其实在97年后享受到了不少红利。

 

中央提出的“港人治港”,字面上是香港人管香港事,但实际的治理模式是香港精英来治理香港。

 

富豪成了精英治理的代表,也是97年后连接北京与香港的重要力量。

 

从早年的英属香港,到后来的特别行政区初期,李嘉诚都被“港英政府”和中央政府视为精英。尤其是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被香港民众认为是“英雄”、“超人”。

 

回归后,“港人治港”的需要,也就赋予李嘉诚特殊的社会地位。在内地经济腾飞的十多年里,他也跟着起飞,不断拓展商业版图,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然而随着后来香港贫富差距变大,逐渐成为“李家的城”,香港财富畸形集中于地产、金融,人们不再视其为“英雄”。面对港人愈加“仇富”,李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威望的丧失,富豪不再能充当北京与香港之间的调和者,过去精英治港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香港这种治理模式的变化,是李嘉诚出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4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李嘉诚年事已高,面临着财富传承的考虑。

 

他本人,长袖善舞,政商经验丰富,在京港间有腾挪的能力。而下一代,承袭西式教育,无此积淀与擅长。

 

巨额财富迟早要交到李家二代手里,李嘉诚必须选择与二代能力、禀赋匹配的环境。无政商关系的能力,如何能在京港间生存、发展?

 

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两人皆是加拿大国籍,均在西方国家受教育长大,斯坦福大学毕业。他们对西方的熟悉程度远胜过对内地的了解。

 

早年曾看过李泽楷在内地参加经济论坛,英语比中文说得溜的他,直接用英语发言,见微知著。

 

更不用说在人脉深耕方面,与其父亲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了。

 

那么,一个现实的选择,就是把李氏财富移至对政商能力要求没那么高的区域。欧洲成了一个当然的选择。

 

5

 

选择欧洲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英语国家),首先是因为“李二代”熟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李嘉诚就已经走上跨国收购的道路。经历过最近几年的西欧投资高潮,长和系15000亿元的资产,已经有7500亿元来到了欧洲。其中英国就占到了3000亿,成为李氏家族的“大本营”。


来源:大猫财经


可以看出,李嘉诚重仓的国家是英国、加拿大、荷兰、奥地利、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有如下几个特征:西欧、英联邦、英语国家等。

 

除了是他儿子了解的国家,这些地方同样在2010年之后,遭遇经济低迷期。这段时间也成为李嘉诚抄底欧洲的最集中几年。

 

许多人都会笑他选择欧洲这片无生机的地方进行投资是失策,再加上英国脱欧产生的不确定性,也让他在英国的投资可能蒙受损失。

 

几年前深陷危机时,人们普遍看衰欧洲,李嘉诚看到的确实机会。

 

目前,经历过经济衰退泥沼后,欧洲也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时间再次证明,这位投资几乎没有出过错的商人,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作为成熟市场,英美、西欧的资产安全程度和边际,依然高于内地和香港。再加上为“李二代”们考虑,西方国家更是不二之选。

 

当然,大举加仓英国和欧洲,还有另一个历史渊源。

 

据张国庆先生在《英国人套现李嘉诚的政治智慧》一文中所述,早在1989年,李嘉诚就曾向撒切尔夫人表达过希望成为英国公民的请求。

 

当时经过再三考虑,英国政府为避免中英移交香港时被指“故意生事”,挖走华人首富,便回绝了李嘉诚的请求。

 

而老李在随后的20年里,也搭上了中国内地发展的快车,赚得盆满钵满。不过他依然没有忘记内心认同的英国,在内地和香港地产行业逐渐饱和、政商周期出现变化时,再次带着几千亿港元来到英国。

 

这里不光体现了英国人“套现”李嘉诚的长远目光,还能看出李氏大举增资欧洲,意在延续自己当年未了之情怀。

 

6

 

不谈爱国,不要高回报。

 

已经89岁高龄的李嘉诚,此时做出的选择旨在规避风险。因此,离开自己曾经游刃有余的大中华政商圈,来到投资环境更确定、法律更健全的西方国家,实在一个理性人的选择。

 

结合自己的年纪、后代财富传承、政商周期变化和自己未完成之“心愿”,李嘉诚再一次“逃跑”,只是再次证明:资本,从来都是用脚投票,趋利避害才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