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是消费电子产品核心组件,电芯是电池包关键。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目前是消费电子产品主流方案。电池安全性对于手机品牌厂商十分重要,安全性是电池行业重要壁垒,同时,电池续航是消费者购买手机时重点关注功能。电芯在电池模组中成本占比较高,是电池包关键。
AI落地端侧,消费电子产品电池环节迎量价双升。AI加速落地手机和笔电端侧,将对电池容量和功耗提出更高要求,有望加速电池容量升级进程,目前多款AI产品的电池容量已经提升,硅碳负极+钢壳预计是主流方向。一方面AI手机和AIPC有望掀起一波换机潮,另一方面,电池容量的提升,将带动电芯环节价值量提升。此外,端侧AI新品持续面世,如AI眼镜,TWS耳机等,有望对电池环节提出更多要求,带动ASP提升。
PACK和电芯一体化趋势,国产替代加速进行。PACK电芯迈向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品牌厂商降低产业链成本。电芯环节,韩系电芯厂将重心投放至动力电池,国内厂商有望趁势崛起,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PACK环节,近几年中国大陆企业笔电/平板的PACK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且PACK环节相对技术难度较低,电芯厂有望快速切入。
相关公司梳理:1)欣旺达:PACK龙头,加速布局电芯环节;2)珠海冠宇:笔电电芯市占率较高,手机电芯市占率快速提升;3)德赛电池:PACK龙头,深度合作北美大客户;4)豪鹏科技:深耕消费电池领域多年,加速布局端侧AI产品;5)紫建电子:TWS耳机电池领先厂商,下游客户优质;6)万祥科技: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优质供应商,加速布局微型锂离子电池。
行业评级:端侧AI进程加速,AI手机、AIPC、AI眼镜等产品持续面世,有望提高消费者使用体验,拉动一波换机潮,同时预计将对电池续航能力提出更多要求,有望带动电池环节量价齐升,维持消费电子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上升,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升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换机潮不及预期,相关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