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领域又迎来了重要的技术升级。
11月26日,成都知否瑞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否瑞达”)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UWB雷达可量产的泊车辅助方案。
据了解,该方案基于紫光展锐同日在其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的一款车规级UWB芯片——UIW7710与其套片中UIW7705配合开发而成,整车通过配备4颗UWB雷达传感器,可以替代超声波雷达实现UPA、APA等功能,具备支持准确测高、盲区更小、0-10km/h探测成功率更高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知否瑞达推出的UWB泊车辅助方案相比传统的超声波雷达方案(12Uss方案),硬件BOM成本更低,如果考虑整车线束以及生产的因素,系统的实现成本更有优势。
更重要的是,主机厂后续还可以基于该UWB雷达泊车方案,在不增加任何硬件的基础上,实现UWB数字钥匙、尾门脚踢、电子哨兵甚至是AVP无人代客泊车等多种功能。
当前,各大主机厂都在加快推动泊车功能的迭代升级,传统的超声波雷达也由AK1向准度更高、可车位识别的AK2演进,但由于超声波的机械波本身的特性导致其识别准确性有限、操作体验受限等诸多原因,APA自动泊车的整体渗透率还较低。
UWB雷达传感器作为泊车领域的“新势力”,无疑会给主机厂在UPA辅助泊车方案的选择以及APA自动泊车功能普及上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知否瑞达看来,UWB拥有厘米级的精准定位、抗中继攻击高安全性、低延时以及多径反射和电磁干扰上的抗干扰等独特优势,同时UWB作为唯一一个支持定位+雷达+通信的无线技术,除了数字钥匙、舱内活体检测等应用之外,还将在泊车领域具备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未来,
U
WB
雷达有望替代超声波雷达,成为智能辅助泊车功能的主流传感器之一。
众所周知,早期的自动泊车产品大多数基于纯超声波雷达方案为主,但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体验需求的升级,市场上的自动泊车方案开始从传统超声波雷达AK1方案向超声波雷达AK2+视觉融合泊车方案升级。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传统纯超声波雷达方案(12Uss方案)的智能泊车辅助产品存在体验不佳、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大部分车主不会使用;而融合泊车方案(4V12Usss方案)主要还是以“科技配置”作为车型高低配存在,且受限于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识别精度不足、算法出错等原因,市场上的自动泊车功能很难做到“好用”以及彻底解决用户的“停车难”问题。
对比之下,UWB雷达的优势却十分明显。
比如,在角度(FOV)覆盖方面
,知否瑞达基于特殊天线设计方案的单UWB传感器可覆盖角度达到170°,打破了传统UPA/APA的区隔,最终以实际使用范围界定探测,四角盲区更小,
在特殊复杂场景等更容易泊车
。
而在低速(0-10km/h)泊车场景下
,由于目前电磁波特性及基于多普勒的动态感知,UWB雷达在极限低速识别方面远远优于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在中速(10-25km/h)方面,UWB芯片的单通道1khz的刷新频率,速度识别更为准确,
可以满足在侧面快速行驶过程中的车位识别
。
在高度检测方面
,
UWB雷达具有俯仰方向的角度探测能力
,对于车辆后方的悬空障碍物有感知探测能力,在AVP等场景下,提供更精准的路径规划及障碍物探测情况,相比较超声波传感器而言,在高度检测上面,UWB雷达的能力远远超过目前的超声波雷达。
综合以上可以看到,UWB雷达在探测距离、高度检测等性能方面优于超声波雷达,未来有望替代超声波雷达,在泊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对此,知否瑞达COO杨洪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上,UWB雷达既能覆盖超声波雷达的全部使用场景,又能涉足毫米波雷达的部分应用场景,
不仅可以探测距离车辆6米外甚至是更远距离的障碍物,在近距离探测上面也具备极大的优势,距离车辆5-10cm的障碍物可以清晰探测,且盲区一般在15cm左右,根据实际安装位置可能更小。
事实上,业界基于UWB技术在传统室内定位的优势,在未来AVP无人代客泊车上面的应用也有了相关研究与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有了 UWB 模块,除了让手机和车辆可以相互感知位置外,还可以通过给停车场加装 UWB 模块,来实现停车场感知车辆位置,从而实现AVP自动无人代客泊车功能。
知否瑞达在UWB技术雷达障碍物探测以及盲区检测等功能的突破,让这种室内AVP无人代客泊车方案成本更低的落地;UWB技术的通感一体化让场端和车端在停车上更无缝的融合。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宝马、奥迪、蔚来等越来越多汽车品牌将
U
WB
技术应用在汽车上面,
汽车
U
WB
市场进入了爆发前夜。
比如在
U
WB
数字钥匙领域,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