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杨煜达谈千年中国时空尺度下的极端旱涝 ·  2 天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欧阳锋和左冷禅到底谁更坏? ·  2 天前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为什么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4-12 16:30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问丨 历史上,汉尼拔被欧洲人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但仔细想想,这个称谓在很多方面似乎是不妥当的。其一,便是汉尼拔出生在北非的迦太基,并不是欧洲人或者说传统的西方人。其二,汉尼拔的主要谋略,也就是穿过阿尔卑斯山去袭击意大利本土。但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高超的计谋。


那么,为什么还会将汉尼拔称为西方战略之父?难道就是因为他经常在正面交战中击败了罗马军团吗?


汉尼拔之所以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1 他被迫必须倚重战略手段而对抗罗马


2 他的战略激发了罗马一代将才的军事天赋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的地中海局势


汉尼拔为人所熟知的事迹,除了最后的服毒自杀,主要就是:


1 战略上从北方打击罗马


2 坎尼战役对罗马的大胜


3 扎马战役对罗马的惜败


然而如果分析下汉尼拔开战前,自身所处的地位与实力,与罗马势力进行一个强弱对比。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如此需要依靠战略。


一直到汉尼拔的时代为止 迦太基的军事力量都称不上强大


由于迦太基从来不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军事强国, 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依靠更多的体量与更多的资源,对抗资源不足但战斗力强于他们的希腊势力。在罗马人插手西西里之前,他们就与以叙拉古为首的希腊人争斗了很久。也有被伊庇鲁斯名将皮洛士完爆的不光彩记录。他们的那点优势,在与同样资源充沛的罗马开战后,荡然无存。


汉尼拔所在的巴卡家族,就是因为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才去西班牙进行殖民开拓的。但也让这个家族势力在实际上成为了西班牙地区的一个独立军阀。 所以,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常出现了巴卡家族VS罗马共和国的情况。深知迦太基海军已经不是罗马对手的他,非常明智的选择去高卢,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连沿途的迦太基旧仇马赛都只能放着不管。


汉尼拔的战略迂回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种战略的另一种考虑,就是联合敌视罗马的高卢人。 由于汉尼拔深知自己的军队,难以同较为精锐的罗马士兵对垒,所以必须集中更多力量。在争取到高卢人的支持后,他才勉强用高卢、伊比利亚土著、努米底亚人和利比亚雇佣军,凑出了一支像样的军队。但他本人在正面交战的部署上,并不凸出,很多时候可能还要依靠来自斯巴达的军事顾问。


凯尔特人不仅为汉尼拔提供了大量步兵 还是他最强的骑兵兵源


很多人都知道汉尼拔在坎尼的胜利。其实这种两翼包抄战术,只是当年古希腊人在马拉松的翻版。在坎尼之前的历次交战中,汉尼拔往往都避免与罗马直接交手。他的办法主要是诱敌、偷袭,或者慢慢拖到对手不耐烦松懈为止。


坎尼战役中的两翼包抄战术 早就被希腊人在马拉松所采用


由于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很多将领,都只是当选的政治家,对于军事事物并不精通,客观上成就了汉尼拔的成功。 后来在扎马会战中,面对西庇阿这样的强手,汉尼拔在部署和指挥上的选择就非常有问题。所以,汉尼拔不靠战略上的牵制与突袭,就没有胜算可言。


特拉西梅诺湖这样的伏击战 才是汉尼拔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打法


此外,由于汉尼拔对于战略的过分倚重,也间接促成了罗马一批真正具有军事天赋的人才成名。 最有名的无疑就是西庇阿。他选择了与汉尼拔针锋相对的策略,主动杀入了西班牙地区,基本上端掉了汉尼拔的后方基地。让依然在意大利苦苦支撑的迦太基军队,没有了着落。另外一个就是后来死于意外的马塞拉斯,他在汉尼拔为祸意大利时,出兵西西里岛的叙拉古。这样就阻断了汉尼拔从迦太基本土获得增援的可能。两人的战略成就,无疑是汉尼拔直接促成的。所以,称呼汉尼拔一声战略之父,也不无道理。


没有汉尼拔就没有非洲征服者西庇阿的成就


最后,由于汉尼拔进入意大利后,发现战争的困难程度超过了自己原先的预计。 所以他进一步搞战略同盟,将对罗马有警惕之心的叙拉古、马其顿,都拉入了反罗马同盟。结果就是罗马必须分兵去西班牙、西西里岛和希腊地区。并利用资金,扶持了希腊的安托利亚同盟、帕加马王国,最后策反北非的努米底亚王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