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颗青杏  ·  前xi指南、姿势大全、GC攻略……情人节临时 ... ·  19 小时前  
槽值  ·  成年男女过情人节的尽头,是它 ·  昨天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爱情幌子下的 “社会初体验” ·  2 天前  
槽值  ·  内娱还在装松弛,港女已经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过年催婚?今年不用父母上了,SCI都上场发文“催”了……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5-01-30 17:48

正文



年龄大了,真是比猪都害怕过年。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大菊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来临了,伴随而来的除了亲友团聚的幸福还有令人发指的催婚大戏,不得不感叹一句:年龄大了,真是比猪都害怕过年。


笔者可是听说,今年第一批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已经在5个姑姑的催婚大战中落荒而逃,并真诚地表示想回公司上班。咋说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笔者当年可是同时舌战5位舅舅、三位婶娘、两位姑姑,把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退了,并刀枪不入、油盐不进、一枝独秀到了今天。


然而,当笔者看到这篇 Correlations in sleeping patterns and circadian preference between spouses 的研究时,顿时觉得天塌了。以前尚可以用科学、用事实讲道理,现在科学也不和笔者站在统一战线了,笔者也没了“以一敌百”的底气了。




Nature 子刊:夫妻同睡比单身独睡睡得更香更久!


该研究显示配偶可能会影响彼此的睡眠行为,并且配偶间在睡眠时长、L5时段(即睡眠中最安静的5小时)方面是存在积极影响的。


研究调查了英国生物库中47549对夫妻,利用数据调查配偶之间的睡眠模式和昼夜节律偏好之间的相关性报告和加速计得出睡眠特征。其中47420对配偶(99.7%)在研究基线时完成的触屏问卷(自我报告)中报告了他们的睡眠信息,3454对(7.3%)在研究基线后2.8至8.7年内连续佩戴长达7天的三轴加速度计设备获得了有效数据,从中得出了几个睡眠指标。


在研究基线时完成的触屏问卷的女性和男性配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6.8(SD 7.3)和58.5(SD 7.3)岁。报告的女性和男性的睡眠时间相似(平均值(SD):7.3(1.1)和7.2(1.0)小时)。男性配偶发现早上起床更容易(男性40.2%,而女性的这一比例为27.4%)。


在参与加速计评估的配偶中,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3.1岁(SD 6.9)和64.8岁(SD 7.0)。男性和女性配偶的夜间睡眠时间估计相似(7.5(0.8)和7.3(0.9)小时),与自我报告的估计值一致。L5时段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是相等的,平均中点估计为凌晨3.18(SD 1.0)。


72.4%的参与者表示与与配偶生活在一起,相比与配偶以外的人生活在一起或独居,他们不太可能报告有极端的晚睡偏好(7.2%vs9.9%vs10.7%),并且早上起床不那么困难(3.2%vs6.0%vs5.6%), 失眠 症状不那么频繁(27.1%vs29.3%vs31.7%)。也就是说, 与孤枕难眠相比,与配偶同床共枕睡眠质量更好,更不容易出现熬夜的情况,而且早上起床更容易。


纳入研究的还有23andM公司174455对配偶的数据,其中女性和男性配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5岁(11.5)和64.5岁(11.7)。报告显示女性和男性的睡眠时间(平均值(SD):5.9(1.2)和5.9(1.1)小时)相似,但低于英国生物库的报告。


英国生物库中关于配偶睡眠特征的表型相关性,除了失眠和打鼾外,配偶之间不管是通过自我报告还是加速计衍生评估的方式得出的睡眠特征均具有相关性。其中L5时段的相关性r=0.24;睡眠持续时间在自我报告方面的相关系数r=0.11,加速度计得出的相关系数r=0.12;睡眠效率的相关系数r=0.07;睡眠中断次数的相关系数r=0.08;易醒性的相关系数r=0.04;而配偶间睡眠类型的相关系数r=-0.11,呈负相关。交叉性状分析发现, L5时段和睡眠类型之间的负相关最大(r=-0.07;-0.09,-0.05)。


23andMe配偶睡眠特征的表型相关性显示与英国生物库相似,配偶之间的睡眠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12;失眠(r=0.07)和打鼾(r=0.05)也观察到弱正相关;而睡眠类型呈负相关r=-0.13。同样,配偶之间也观察到微弱的交叉性状相关性。


如果仅仅是睡眠时长相似,笔者也不至于觉得天塌了。在英国生物库中运用孟德尔(MR)随机化分析发现,配偶一方的睡眠时间较长,另一半的睡眠时间也会变长(因果效应:0.13),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明显。除此之外,根据加速计评估,MR分析中配偶之间的L5时间呈正相关(平均差异:0.49),睡眠时段的影响有一致性。


PS:看来择偶条件中还得再加一条——每日睡眠时长达8小时,23点前必须睡觉。


当然,除了以上一些积极的影响,配偶打鼾也是让人头秃的问题。该研究同样调查了打鼾与失眠、睡眠时长的相关性,即英国生物库数据显示打鼾和失眠之间的正相关最大(r=0.10;0.09,0.11),23andMe也表明失眠和打鼾之间的正相关最大(r=0.07),睡眠持续时间和打鼾之间负相关最大(r=-0.06)。


也难怪笔者身边已婚的同事天天顶着两黑眼圈吐糟,“身边像是睡了头猪,想赶走。”


然而,先不慌“赶猪”,该研究显示失眠的人群更容易报告自己的配偶打鼾(应该效应:0.10标准差),这表明 失眠的人对鼾声更敏感 ,该研究表示这种影响其实是单向的,即打鼾并不会直接导致配偶失眠,只是给本就失眠的人带来困扰。



另一项研究:相较于已婚,单身的抑郁风险增加79%


除了睡不香,单身的“暴击”还有……


2024年发表于 Nature 子刊上的一篇论文表示: 相较于已婚,单身的抑郁风险增加79%。 笔者表示,天又塌了……



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7个国家(美国、英国、墨西哥、爱尔兰、韩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106556名受试者的数据,并对其中20865人随访了4-18年,以研究已婚者和未婚者的抑郁风险。


结果发现 未婚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或比已婚人士高出79%,离婚/分居个体比已婚个体的抑郁风险高99%,丧偶个体比已婚个体的风险高64%。 该研究还发现,国家、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对抑郁风险的大小有影响,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的未婚个体的抑郁风险高于东方国家(包括韩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未婚个体,未婚男性的抑郁风险高于未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抑郁风险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


经研究团队分析,造成这种差异可能与夫妻之间可以交换社会支持,有更好的经济资源,并且在幸福感方面会互相产生积极影响有关。


所以,过年了,也别太排斥父母亲戚的絮叨,这个相亲还是得安排起来


参考文献

[1]Richmond RC, Howe LJ, Heilbron K, et al. Correlations in sleeping patterns and circadian preference between spouses. Commun Biol. 2023;6(1):1156. Published 2023 Nov 13. doi:10.1038/s42003-023-05521-7.

[2]Zhai X, Tong HHY, Lam CK, et al. Association and causal mediation between marital status and depression in seven countries. Nat Hum Behav. 2024;8(12):2392-2405. doi:10.1038/s41562-024-02033-0.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