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讲座219,解析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
第一部分:
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
第二部分:
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阅兵”。
第三部分:
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背后LP全名单。附:3分钟读懂被1%学霸承包的科创板交易套路。
本期主要解析
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
,另附图解
科创板交易套路。
研究这25家公司背后的LP名单时,小编看到很多熟悉的公司,也有身边的朋友参与。他说,当时也不知道,只是跟着大佬投资的产业链上项目。。。
恭喜朋友
!
同时也
向科创板学霸致敬!
第一部分:
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
上市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将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
(摘自: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科创板开市,25家公司7月22日集体鸣锣。
25家企业的地域分布、科技成色、成长性备受关注。
记者发现,从注册地来看,首批上市公司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北上广苏浙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这5个省市共有20家公司:
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公司最多,均为5家;
其次为江苏省,有4家公司。
从科技成色看,首批25家11家研发占比超10%,3家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
4家2018年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超过20%的公司,创始团队也几乎都是科研人员出身。
从成长性来看,25家企业中,2016年-2018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在40%以上的为12家,30%以上的为15家,高成长性企业居多。
25家企业都是在新兴技术某一细分领域长期耕耘的公司,在各自领域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在开市前夕,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对话央视财经评论时表示,对科创板企业要有耐心,或许将来会成长出一批像华为或谷歌的企业。
北京上海数量领跑,北京五家企业融资额超130亿
北京5家企业共计划融资逾130亿元,其中,中国通号融资超百亿。
首批25家上市企业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最多,均为5家,其中北京的5家分别是航天宏图、天宜上佳、交控科技、沃尔德和中国通号。
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各保荐了2家企业,另外1家由国信证券保荐。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通号、交控科技、天宜上佳3家企业来自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沃尔德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航天宏图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家企业“来头”都不小。
中国通号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大型央企,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2015年成功登陆港股;
交控科技是国内第一家掌握自主CBTC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是国内12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承包商之一;
天宜上佳是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有“高铁刹车片王者”之称;
沃尔德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超硬刀具供应商;
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导航应用服务商。
从资产规模看,中国通号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截至2018年末资产规模796.79亿元,而目前149家受理企业中,多数企业资产规模尚不足30亿元。
中国通号也是唯一一家融资额过百亿的企业,根据发行价格和新股发行量,中国通号募资总额105.3亿元。
另外4家北京企业,交控科技、沃尔德、天宜上佳、航天宏图的募资规模分别为6.47亿元、5.34亿元、9.75亿元、7.16亿元。
5家企业的成长性较好。
其中,航天宏图2016年-2018年的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8%、39%。
首批25家11家研发占比超10%
虹软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和毛利率均为25家中最高。
25家企业都属于当下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
按上交所的分类,25家公司集中于两大行业:
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9家公司;
二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8家公司。
另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3家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家公司,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各有1家公司。
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也都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
如南微医学的可携带放疗粒子食道支架为世界首创,吻合支架和电植入系统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为中国首创;
天宜上佳是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
交控科技是国内十二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承包商之一。
25家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靠技术创新和突破实现了进口替代。
从研发投入比看,25家公司中有1家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3家研发投入占比在20%-30%之间,7家在10%-20%之间,还有14家在0-10%之间。
其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为虹软科技,2016年-2018年三年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30%,2018年占比达32.42%。
另外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心脉医疗三家公司的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20%。
从毛利率看,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较高的前4家企业中,虹软科技2018毛利率达94.29%,安集科技毛利率达51.1%,心脉医疗79.21%。
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较高的前4家企业中,3家去年的毛利率在50%以上,只有中微公司去年的毛利率在35.5%。
很多企业创始团队有“豪华”技术背景
四家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20%的公司,创始团队几乎都是科研人员出身。
研发人员占比方面,截至2018年末,澜起科技、虹软科技及乐鑫科技的研发人员占比均超过60%,福光股份和嘉元科技的研发人员占比未超过10%。
四家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20%的公司,创始团队也几乎都是科研人员出身。
虹软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邓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担任过美国Enertronics Research Inc.产品经理和工程师。
1994年4月在美国硅谷创立ArcSoft US,截至发行人2017年9月开始进行公司架构的调整前,ArcSoft US为母公司。
另外,虹软科技核心团队中的多人有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雷丁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等学府研究或供职背景,还有核心人员来自飞利浦半导体有限公司等。
中微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及总经理尹志尧在半导体芯片和设备产业有35年行业经验,是国际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曾就任于英特尔、泛林半导体和应用材料,2004年,其从应用材料离职并创立中微半导体,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中有多位出自应用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通持有中微公司1.14%的股份。
安集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淑敏曾是美国IBM公司研发总部研究员,入选过“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其创始团队中还有来自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全球副董事、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等。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有安集科技15.43%的股份。
心脉医疗是港交所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微创医疗创始人常兆华,作为发明人之一参与了微创医疗26个专利的研发工作。
心脉医疗研发人员专业背景覆盖材料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药学、药物制剂、纺织工程等多种类学科,核心技术团队中有成员曾入选过“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等。
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7月19日对话央视财经评论时称,25家企业的科技属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譬如他们的科技研发投入占比,包括科技人员的数量占比都是比较高的,而且这25家当中还有专利成果,其中15项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科创表征比较明显。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对记者表示,这25家技术含量都是比较高的,而且符合2025工业化发展的整体要求,很多涉及芯片、医疗等,都是引导未来中国经济转型、领先于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正式迎来首批25家挂牌上市公司!
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集体上涨,集中释放了市场对科创板的期待。
十年轮回,自2009年创业板开板到2019科创板开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座里程碑。
科创板的25家企业集中在七个行业,军工和电子元件两个行业分别以6家企业和5家企业的成绩单领跑;
半导体、锂电池和交通物流行业紧随其后,分别占4-3家,医疗器械和材料行业分别有2家公司过会。
中基协数据显示,首批上市企业中的23家企业股权结构中有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身影,他们在上市前都进行了不止一轮的融资,一级市场上VC/PE的投资见证了这批科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母基金周刊》不完全统计
,
参与科创板投资的70余家VC/PE背后,涉及央国企、地方国资、国有创投、产业基金、母基金、险资、券商、上市公司等多达500余家资本方。
《母基金周刊》还发现,国开金融在科创板此次上市的25家企业涉及的机构股东的出资人里,出现高达5次,为所有科创板覆盖之首。
其次覆盖到科创板机构的LP/最终出资人,分别为亦庄国投/产投(覆盖4家)、深创投(覆盖4家)、金晟资产(覆盖4家)、元禾控股(覆盖4家)、国创开元(覆盖3家)、盛世投资(覆盖3家)。
以上机构均为国有控股、参股资金主体,也侧面反映出国资长期以来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关注与推动。
此外,在首批上会企业的LP结构中,低调的产业资本成为了LP中的“中流砥柱”,出现频次不输国有资本。
证监会早在推出减持制度时就表示,该制度的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使产业资本专注于实体经济。
产业资本在这批科创企业背后作为LP多次“露脸”,表明国家鼓励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和基础研究的政策在交易市场中初见成效。
《
母基金周刊》统计发现,券商的投资表现也非常亮眼。
包括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平安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在内的证券公司投资布局已经触达到了各个行业最前沿的公司。
投资形式上,证券系基金往往通过旗下的私募投资子公司直接投资企业或者作为LP投向市场化的GP进而覆盖到科创板企业。
此外,据统计此次科创板机构股东上市前出资体量庞大,涉及到国有、市场化超100亿人民币资金体量。
可以预见,当机构股东解禁,科创板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一次巨大的退出盛宴。
期待已久的科创板终于开市,其能否承担促进中国创新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培养出一批像谷歌、脸书和苹果等划时代公司、吸引第三次科技浪潮下的创业公司在境内上市,成为交易规则完善、风险制度健全、上层监管明晰的资本市场还有待周期的检验。
但可以确定的是,母基金投资将站在比子基金更高的高度,带着对细分行业的全面理解和投资专业性将资金引流到更具有投资价值的科创型企业,陪伴创新企业成长,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金融强国的愿景。
以下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背后的LP名单(不完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