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法实务圈
探寻网络法实务,汇聚网络法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法实务圈

法院:赔偿1250万元! | 从拥堵延时指数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谈商业地产的数据资产价值释放

网络法实务圈  · 公众号  ·  · 2024-08-30 17:03

正文

案例导入

拥堵延时指数数据产品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6月28日上午,涉导航电子地图“拥堵延时指数”数据权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朝阳法院一审认定被告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该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某软件有限公司各项损失共计1250万元。


新闻来源于电子地图“拥堵延时指数”被盗取用于商业化 法院:盗取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 赔偿1250万元_腾讯新闻 (qq.com),以下为部分截图




案件分析


上述案例揭示了在数智时代,合法合规地处理和使用他人数据至关重要。2022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中提出的探索基于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运营权的三权分置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这要求数据持有企业不仅要加强数据安全防护,还要审视以往的合同,确保将数据权益与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同等对待并明确约定在合同中。此外,企业在获取数据时,应更加注重数据权益的合法性,确保来源合规,以避免因侵权而带来的损失。


关于1250万元赔偿的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第3款和第4款规定,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基于赔偿金额,一方面,彰显了法院对数据权益的保护与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笔者猜测被告也应该有一定的获利。


拥堵延时指数在地图软件上用户是可以免费查看,地图运营者一般的变现方式是通过提供广告推广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但是本案例给予了启示, 将合法持有的数据出售给不同的行业,基于行业的需求,形成不同的数据产品,不仅为地图运营者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也是放大数据价值,做大数据市场的一个路径。



从拥堵延时指数

透视商业地产的数据价值


拥堵延时指数指的是车辆实际通行时间与道路畅通时所需时间的比值,是地图服务提供商的一项常规业务产品。例如,当我们需要驾车前往某个目的地时,可以打开百度地图进行搜索。在地图上,我们会看到用绿色、黄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来表示道路的拥堵程度。这些颜色编码不仅直观地反映了路况信息,还帮助用户估算出基于当前交通状况所需的行车时间。同样的数据,以金融视角下再次进行算法加工,形成了具有投资需求,能让客户付费使用的数据产品,为金融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洞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数据市场的巨大商业价值。


通常,购买金融终端的对象包括基金公司(涵盖一、二级市场)、证券和期货研究团队、信托及保险公司、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办公室、涉及期现货交易的大型集团以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金融终端运营者通过整合拥堵延时指数这一基础数据, 开发出新的数据产品。这些产品能够根据交通拥堵情况来反映特定地区的客流量变化,进而帮助投资者评估商业地产的价值及其潜在的投资回报。 例如,在商业区或购物中心周边的道路拥堵情况可以间接反映人流量和消费活动水平,这有助于分析商业地产的吸引力和潜在收益。因此,对于那些关注商业地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数据产品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数据合规与价值发现


(一)金融终端产品如何有效进行商业磋商,签好数据采购合约,做合规数据产品?


金融终端产品的数据来源有四种方式,第一,自行在公开市场采集;第二,向数据持有方采购;第三,产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收集与自行生产;第四,基于前三项产生的衍生数据。笔者重点展开前两种方式的数据获取。


数据自行采集时应注意:


a.判断公开市场的范围:数据收集前,应明确界定公开市场的范围,确保采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b.遵守目标网站的robots协议,避免非法爬取数据。

c.遵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数据法律法规,确保采集的数据不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数据采购主要分为三步,供应商尽调,合同

签订, 后续管理。应有下述注意点:


a.供应商尽调,确保数据持有者合法持有数据并拥有转售权利。

b.明确数据的质量标准、更新频率、价值评估等关键指标。

c.签订采购协议。

d.运营数据产品时,尊重原数据持有者的权益,确保数据产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e.采购协议中可设置关键条款:

i.明确购买方的数据加工使用权,衍生数据的权利归属,购买方经加工、分析形成的数据产品的经营权。
ii.明确规定数据的使用年限、使用限制条件以及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方式。
ii.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损害赔偿等内容。


(二)商业地产运营主体如何有效挖掘数据产品, 抢占大运营时代先机?


以商业综合体为例,通过深入分析综合体的业态结构,识别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点,提炼核心数据。例如,对于新商业体的招商阶段,除了与知名大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外,引入中小型品牌同样重要。在这一过程中,租金模式的设定(如纯租金、租金加销售分成、纯销售分成等)以及销售额的预测对于项目总来说是一个挑战。


笔者拆解了商业体业态并提取关键信息。笔者认为这些数据不仅能够作为交易资产,还能为公司在其他同等级城市运营的类似项目提供重要的测算参考,从而转化为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资产。


如下图所示:


此外,数据资产还可以作为转换为两类融资模式,即信息增信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变现。



01

数据资产信息增信

信息增信有两种模式,第一,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高质量数据资产来证明自身的业务能力、市场地位、用户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进而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第二,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高质量数据资产来为业务相关方进行增信,进而使业务相关方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


· 以商业综合体运营者为商户增信为例


假设A是一家位于B商业综合体内的麻辣烫经营者。B商业综合体可以通过分析A的客流数据和交租记录来评估其信用状况,并据此为A在金融机构融资时提供增信服务。此外,B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此类数据,形成数据产品,为商户打分评级,并与一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普惠金融的算法模型优化找到共赢之处。

02

数据资产质押融资

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类似于传统的资产抵押贷款,只不过抵押品是数据而非实物资产。通过数据资产的质押融资,可以证明这些资产具有市场价值,并可以直接变现。因为质押融资不仅关注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更重视在出险时担保品的处置速度与变现价值,由此反观,可质押的数据资产可以为权利主体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