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温言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
332
篇文章。
温言,
公众号ID:wenyanhello。
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供职于系
列500强企业。
职场写作人,终身学习者。豆瓣2017年年度畅销书作者
。
成长 | 认知 | 职场 | 育儿
我之前的一份工作里,有个强悍的马来西亚女老板。
她自己的人设是女强人,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
无论我们怎么绞尽脑汁做,似乎都不能让她百分百满意。
有一次在会上,
她突然
对我们说:
“
你们有人想升职加薪吗?
如果你们想升成经理,就要从今天起主动去干经理的活;
如果想升成总监,就应该把自己当成总监去工作!
”
一离开会议室,我们
几个
关系好的同事立刻吐槽起来:
又想拿这种话哄骗我们多干活!
后来,我还是在她手下升了职又加了薪,
但那是靠拼死拼活多干活换来的,完全付出了比职位要求多得多的努力——所以虽然我达成了目标,心里却觉得自己亏了
。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离开女老板很多年了,因为自己更换了领域,和她也不再有联系——
但她说过的许多金句都萦绕耳边。
随着我自己在职场上越走越远,许多以前被自己腹诽不已、暗自嘲笑过的话,却在亲身实践中被一步步
验证。
回顾我自己
和
前同事们这些年来
的
发展轨迹,发现:
那些在职责内奋斗的,多年来确实就只是捧住同一只饭碗,打发日子而已;
而那些愿意迈出一步吃点“亏”,把自己放在一个更主动位置、多承担职责的,兜兜转转,最终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
验证了多年前,女强人老板言之凿凿告诫过我们的话:
这世界上大部分的升职,都是
被追认的。
作为基层员工时,我们会边干活边想:
我累死累活干这些,已经对得起工资了,多干的那些,你又不付我钱,我凭什么多干?
但换个角度,假设我们自己就是老板,会给什么样的员工去升职加薪呢?
假如员工差异度很大,好坏一眼就能看分明,那固然容易判断。
但假如每个员工平时都表现得很努力、很积极、资历又差不多呢?
升A,升B,还是升C?
这时当老板的会陷入两个困境:
第一,万一升错了人做不好怎么办?
第二,谁能提供给我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凭据,让我更期待他未来的产出?
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都藏在过去。
这也是我们作为员工时和老板在思维方式上的最大分歧:
我们会想:
过去我当职员表现得不错,老板升我当经理后,我一定会努力做得更好。
而老板想的是:
这群人当中,谁已经做得像个经理、干得不错了,只是缺个名分?
我们之间的思维方式有着本质差异:
一个是未来时态,一个是过去时态。
临时抱佛脚是肯定来不及的,老板们都只会一个比一个鸡贼,你只有提前主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倒逼老板“不得不”提拔你才行。
多观察、去学习、积极包揽更有价值的任务、超值交付,这些都只能你提前完成,就算没人要求。
而这一成长上升
路
径的终点
,
就是老板的“追认”,这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
最后说下“亏不亏”的问题。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5级,做6级的工作就亏了;
或者自己是初级员工,如果把中级员工的工作做了,那至少应该给我中级的工资才行。
其实亏不亏的,只是
我们
内心衡量自己工作价值的一种角度。
过去我觉得亏,是因为觉得老板和公司通过“压榨我”赚到了便宜。
但后来换了几份工作后,我的想法有了改变。我会时不时地
遗憾在过去的工作中,有过很长一段优哉游哉的时光。那时没能给自己
及时
加码、学习、磨练某个职业技能。
在那段“工作不找我,我绝不主动找工作”的时光里,我虽然看似成功“捍卫住了”自己的权益,没让公司占到太大便宜,却在后面的很多年里吃了“不够成熟老练”的亏
——
从自己得到了什么的角度看,用有限
的时间内,尽可能让自己多学多练,才是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至于你多干的那些,有没有同时让公司和老板捡了便宜?我想说,
只要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不必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