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暖新闻
鄂尔多斯关注度最高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DeepSeek火爆全网:人和人最大的差距, ... ·  昨天  
BioArt  ·  Genome Research | ... ·  昨天  
生物制品圈  ·  阿斯利康抗PD-L1单抗癌症新药新适应症在华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暖新闻

夜读| 精读暖城

暖新闻  · 公众号  ·  · 2024-04-23 23:49

正文



4月21日,在世界读书日和市委宣传部全民阅读集中活动启动日之际,由鄂尔多斯市文联指导,鄂尔多斯文学杂志社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 鄂尔多斯文学大讲堂之“通读·共诵·双创”读书创作分享活动 也同步举行。活动现场挨挨挤挤,人数远超预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阅读在大家心目中的魅力。


分享活动中,乔明、马利军、王建中、刘少蓉四位嘉宾分别就鄂尔多斯红色文化的发掘传承保护利用,本土历史文化的创新性开发与传播,漫翰文化在准格尔沿黄地区的追本溯源,舞剧《胡笳十八拍》中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发掘与表现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谈,不时有精彩的火花碰撞而出,引发台下一众书友、读友、文友的共鸣。


对谈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当分享嘉宾王建中老师谈到黄河文化与鄂尔多斯的渊源,谈到沿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时,主持人适时安排穿插了音诗画《我的黄河,我的图腾》,准格尔旗朗诵家协会张占欣声情并茂的朗诵辅之以精美的黄河、壮美的配乐等音视频画面,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现场观众有人甚至激动得眼含热泪。这充分体现出鄂尔多斯文学大讲堂“通读·共诵·双创”活动的特色定位: 立体读书,读立体的书 。以对谈分享活动为载体,倡导大家热爱通用语言文字阅读,共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展示全市双语文学创作翻译成果。


当天,有参与活动的读者朋友在互动环节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时,因为听了分享嘉宾的话题受到触动,自然而然地提到暖城鄂尔多斯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和巨大变化,提到了鄂尔多斯引以为荣的地域文化,并表示在分享活动中收获到了过去不曾了解的鄂尔多斯红色文化历史,深受教育,也倍感自豪。


这给了笔者一个启发:其实这个读书对谈分享活动完全可以深挖内涵、拓展外延,紧紧抓住立体读书,读立体的书的这个思路,拓宽话题,延展参与活动的群体范围,拟定一些更加贴合全市中心大局工作的话题,引导大家将阅读的兴趣更多地转向地方文史、文化、文学、文艺等题材,引导参与活动的专业协会广大的艺术家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创作的题材、目光集中在北疆文化等领域内,将活动的效应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来放大。


一位伟人曾说,要读社会这本大书。而我们的这档栏目,也 倡导大家要深读暖城这本大书,读它艰苦奋斗的历程,读它敢为人先的发展,读它成绩卓越的今天,读它踔厉奋发的明天。


在读书日之际,在活动举办之时,笔者还想到了2023年鄂尔多斯市在纽约、巴黎等国际都市以及全国100个城市同时投放城市形象宣传片。2024年在央媒、自治区媒体、本市媒体上,呼和浩特火车站、鄂尔多斯火车站、鄂尔多斯机场等显要位置随处可见的“暖城多味”品牌宣传。3月23日“2024地球一小时”鄂尔多斯主场城市活动。这无不释放出暖城鄂尔多斯逐步强劲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这种自信,这种担当,来源于贴心的细节、暖心的举动、无私的助农、丰富的文化活动。而组成这一切的根性力量,则源于鄂尔多斯200多万各族各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自觉与追求。


与鄂尔多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相伴而生的,是创刊40余年的《鄂尔多斯文艺》,从过去的不定期出刊发展到今天的文学月刊《鄂尔多斯》,增版扩容,办优办好,从文艺园地发展成为文学高地,成为鄂尔多斯文学的“金字招牌”。


4月21日上午,鄂尔多斯市“阅见北疆”全民阅读季之全市第十五届全民阅读、版权宣传、“绿书签”行动暨读书分享活动期间,鄂尔多斯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慧洁代表文联为草原书屋、暖城书吧捐赠《鄂尔多斯》文学月刊。每期捐赠500册,全年捐赠6000册。有读者戏称这是《鄂尔多斯》走进了鄂尔多斯的“书房”,是文学与城市在春日最美的相依相恋。


我们的鄂尔多斯文学大讲堂之“通读·共诵·双创”读书分享活动,将以文学月刊《鄂尔多斯》为平台,以新媒体矩阵为延伸和补充,在办优的基础上力争办好,实现办活,将宣传北疆文化、发掘暖城内涵,培养壮大本土作者队伍,培育孵化文学精品,联结社会各界文艺力量,把“做好人的工作”作为刊物各项活动的主旨,引导鄂尔多斯广大读者、书友参与到我们的读书分享活动中来。通过“诵读”“诠释”“分享”“二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立体地精读暖城这本“大书”。


60多年前,《鄂尔多斯文艺》的创刊人之一贺政民先生在他的代表作《玉泉喷绿》中写道:“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名胜,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景致”。经过数代鄂尔多斯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发展,鄂尔多斯从“小地方”演进为今天的大“暖城”。如何用文学的方式切题,去书写暖城文化之大,内涵之深,面貌之新;用文艺的方式引导大家多方位、立体式解读暖城之暖这本“大书”,就成为我们读书分享活动未来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的活动还将诚邀文学名家走到田间地头,伴着泥土的气息,倾听市内农民作家的创作艰辛,生活甘苦,帮助他们实现文学的理想。以文学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伟业,让文学的足迹在人民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踩越深。


下一步,我们的活动也会来到黄河岸边,在亲身体验大河滔滔、中华根脉之厚重的基础上,用诵读的浑厚,用音像的生动,向大家展示北疆文化的深邃与壮阔。


下一步,我们还会深入红色历史文化展馆、遗迹所在地,去聆听烈士的故事,追寻英雄的足迹,感悟信仰的力量,书写红色的情怀。


下一步,我们还将走出去,带着鄂尔多斯的作者、读者,走向北上广深,走向长三角、珠三角,走向新时代中国气象万千的繁荣发展之地,也走向新时代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高地,去学习,去交流,去观摩,去提升,将鄂尔多斯气象以文学的姿态展示出去,将鄂尔多斯的文化自信以文学的力量传播出去,将鄂尔多斯暖城之暖的故事以文学的形式讲深、讲细、讲好、讲活,得到更远的传播……



更多新闻,点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