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新世相
的第
357
篇文章
一
自从进入社交时代,你可能听说过很多陌生人交友软件,下载注册,不到1分钟就能跟一个陌生人开始聊天,谋划下一步。孤独感和荷尔蒙这两种激励,一旦找到出口就不可收拾。
到现在,人们慢慢也见怪不怪了。我们最终承认了一点,无论是约什么,社交网络的确让两个渴望在一起的人能够更方便地认识。
其中一个软件叫“探探”。人们在上面奉行着非常极端的“快速相识”原则,因此把社交时代的复杂特点展现得格外极致。
我们采访了几十个使用“探探”的人
:他
们在陌生人交友软件上到底在做什么?找到了什么?
二
这是个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只需要不断浏览其他人的照片,不喜欢就左滑,喜欢就右滑。如果你选择“喜欢”的人也看到你的照片并“喜欢”了你,你们就会“配对”成功,可以开始聊天。
这 30 多个用过“探探”的人,每个人动机和目的都不一样。总结下来,基本能够囊括人们在打开社交网络前的内心戏。
1. 是真的想找个女朋友。
2. 非常单纯,找性伴侣,解决生理需求。
3. 向陌生人倾诉烦恼,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现实生活中,我被形容有主见,但我只是选择把烦心事告诉毫无交集的人,不让熟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
4. 刚毕业,一个人来到大城市,对社交最基本的需求不是男朋友,而是同性朋友。
5. 失恋时。“每晚换个聊天对象,反复讲前男友那些破事(谁会在现实生活中听你吐槽同样的内容十遍呢?),每个人安慰我的方式都不一样,能让我减少焦虑”。
6. 会在上面听来一些学校八卦,比如哪个系gay比较多,谁是“伪直男”;怎样才能进入社团、学生会;什么样的人受欢迎、被排斥。“手机里几乎有我的另一份入学指南”。
……
想谈恋爱、需要约炮、想认识朋友、想跟陌生人倾诉、想打发无聊,原因不同,但其中包含一个共同期待:每个人都想多一次靠近陌生人机会,靠他们解决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其中几乎必然包含侥幸心理,把难题扔给“还没有出现的人”。而事实证明,在这里认识一个人很简单,真正认识一个人却非常难。
三
以下是 8 个因为探探而发生的故事。把我们这个“约”时代,简单理解为约炮是不公允的。很多人真的想在上面寻找爱情或朋友。只是,对其中大多数人来说,在社交网络上满足孤独感,很像口渴的时候喝海水,只能暂时饮饱,然后会更加口渴。
1、我们因为探探在一起,又因为探探分手了
@66
前男友是探探认识的。第二天,他就很殷勤给我发消息,比如他养的花花草草,比如刚吃了午饭,还有他昨晚刚看了《山河故人》,我也很喜欢贾樟柯,就这样聊了起来。这两个月里,我们看了8场电影,吃了13顿饭,什么都没发生。七夕他约我出来,问要不要在一起,我答应了。
后来回想,才发现这段感情的种种不靠谱之处。比如,那时他的探探经常处于“现在活跃”的状态。
交往一个月后,他对我冷淡很多。朋友提醒我:他在探探上认识了我,也有可能认识别人。我注册了个小号,通过筛选缩小范围找到他,很快就配对成功。无论我何时登陆,总看到他半小时以内曾在线。
分手时,他在微信上跟我大发脾气,说这么爱我,凭什么说分就分。我只说:“你把探探聊天页面截图给我。”对面再没回消息。
后来我和闺蜜偶然聊起这个男人,闺蜜的好友列表里也有他,配对时间是我们交往之后。
一切始于探探,也终于探探。
2、认识了个荷兰女孩。我想跟她练英语,她想跟我练中文
@Vince
认识了个荷兰女孩,那时我正要考六级,除了交友,还希望趁机锻炼下英文。虽然我全程用英文,她却一直用中文。我对她说出了我的目的,没想到她跟我说,自己的中文预科也快要考试,她用探探是为了跟地道的北京人多练练会话和口语。
后来我约她吃饭,饭后,我们两个不约而同打开包拿出了中文/英文练习册。我还记得自己辅导她完成了一篇《中国的小熊猫》填空练习。那段时间,我们在探探上联系很密切,用中英文聊遍了天文地理。但是,两个人考试结束后,再也没有交流过。
3、我才知道一直暗恋的“直男”学长,原来跟我是同类
@Pepe
使用它的一个原因是:我是同性恋。在大学里,公开性取向并不容易,要找男朋友,只能通过社交软件。
也发现一些秘密。比如我一直暗恋的直男学长,事实上是同类。他拜托我不要把他是gay这件事告诉其他人。我们多少都因为这样的身份感到焦虑。
我是他唯一的倾诉对象。他犹豫要不要出柜,我一直在探探上陪着他,鼓励他。直到有次他再向我抱怨,我告诉他“勇敢一点”,这似乎激怒了他,再也没跟我在探探上说过话。
直到毕业后,我收到他的一段语音。带着哭腔,说刚刚和父母出柜了,爸妈只跟他说要保护好自己,尊重儿子的选择。“我还是因为你变勇敢了。”后来我们再没联系过。
如果没有网络世界,我的现实生活会艰难很多。而那位学长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多坚强、看起来多优秀的人都有脆弱。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想到我这些事,我都愿意多理解他们一点。
4、我去显示离我300米的女孩家洗了澡
@飞腿毛
那时我刚刚毕业,一个人来到大城市,对社交最基本的需求不是男朋友,而是女朋友。实习受了委屈,高跟鞋磨脚,周末不知道去哪逛街,这些小事发生时,最让我感到孤独。
我经常点击喜欢的有:养猫的女孩、短发的女孩和学艺术的女孩。
有一次,我忘记交水费,没法洗澡,第二天公司还有重要会议。突然想起探探上一个离我只有300米的女孩,于是登陆探探跟她说,没想到她就住我对面楼。当下,我就收拾了护肤品、睡衣和毛巾去了她家,带了一小瓶香水表示感谢。洗完澡,我们互相帮忙吹头发,就像回到大学时代。
现在,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是我在这座大城市认识的第一个邻居,我也是她认识的第一个。
现在打开手机,突然有了安全感,才真的觉得在这城市有了可依靠的东西。
5、我用过不下50个身份,最夸张时,用五个身份同时跟人聊天
@弥西
我喜欢在探探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卖山货的大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厂工,刚毕业的理工男。
用不同身份跟人对话让我有解脱感,每次假装是别人,都像重新活了一次。最夸张时,就连朋友聚会,都会下意识打开手机滑两下,朋友一度以为我想约炮想疯了。
现实生活中,身边几乎没人愿意坦白说自己的故事,大家都被告诫要做成功的、体面的人,每个人好像都在过假日子。
我用过不下 50 个身份,比如用东北话和“老乡”聊他的北漂生活;用粤语和广东来的女孩聊彭浩翔;听住在朝阳大悦城的外围女讲自己老家的孩子;也听过中年再创业的大哥抱怨自己的装修队正在偷懒。
无数次角色扮演里,我只经历过一次失败。那次,我匹配了个中年男人,准备扮演一个佛山卖马桶的中年男子和他侃侃大山,没想到对方真是卖马桶的。他看我们俩定位只有600米,非要来找我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告诉他“我们现在是对手关系”,不能再过多交流。大哥跟我说:“朋友,我很尊敬你在工作上的专注!祝你我今后都能发大财。”就把我拉黑了。
现在每次工作不顺心,想到他当年的鼓励我仍然会感到特别快乐。
6、匹配之后我们直接约,结果完全无法继续
,两人一直笑场
@米兰达
上海出差时,姐妹们推荐了探探,发现上海男性质量高于北京太多了哈哈哈。
只露部分脸的刷走。只放肌肉照的刷走。显得受教育程度低的刷走。自我介绍非主流的刷走。
感受是,喜欢好容易,匹配也好easy。
见到一个外形极其符合口味、瞬间被turn on的弟弟。结果想约没约成。他反反复复纠结来我酒店还是不来,最后没来,说第二天过生日,不想后半夜出来折腾。约好下次出差来,然而下次出差时我已经卸载探探了。
跟一个投资界人士匹配后对方直接约,并主动上门。结果两人完全无法啪啪啪,前戏阶段就笑场,双方都笑场。我们身体不合拍,但大脑很合拍,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聊北京上海,彻夜长聊相谈甚欢。后来没再见过。
解决生理需求吧。可惜人们往往又又不能体面、真诚、直白地约起来,真没劲。使用感受就是,并不那么好约,可能我不够有耐心、总觉得浪费时间。
7、没在这软件上遇到情人,却遇到了仇人
@语茶
我带着狗从男友家搬出来后,遛狗总会碰到同小区的一位男邻居。他养了只很凶的泰迪,欺负我家狗,还差点把它咬伤。我提醒他要给狗拴好绳子,他却语气很冲对我说:“这我可管不了它,要管你管吧。”
几个月后刷探探,发现有个人“与我擦肩而过16次”。细看照片,就是遛狗呛我的男人。他应该没认出我,很殷勤地夸奖我漂亮、有品位,和之前见面时的态度判若两人。我决定报复他一下。
我问他:“这么晚,你还刚巧要出门?”他说要遛狗,甚至邀请我去家里和狗狗玩。如果说拿宠物作为加分项约女孩还只是营销手段,他那只凶恶的小狗简直算得上欺诈。我说马上出门,让他带着狗狗在小区门口等我。总之,那天他遛狗,而我也遛了他,让他在小区里站了两小时喂蚊子。后来,我把所有照片删除,卸载了探探。
8、
“
谈恋爱很难”这件事,我是在这软件上学会的
@鸭鸭
我差不多有一万个喜欢,匹配有40个,但成功聊天的不到10人。
我的男性好友都跟我说,我玩的太挑剔,差不多行了,右滑喜欢一下,说不定还能发生点什么。我不是为了约炮玩的,我真的想找个女朋友。现实生活中,我遇到喜欢的女孩总是表现的特别僵硬。
最后悔的一次,看到一个短发、大眼睛的姑娘,她写了两个爱好关键词,一个是《蓝丝绒》,一个是《幽游白书》,这两个标签都戳中了我,结果手滑点了不喜欢,就这样错过了我最想喜欢的女孩。那天我消沉了一晚上。
我明白“谈恋爱很难”这件事,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而是在这软件上学会的。那些女孩的照片,让我特别明显地感受到,每个人都很优秀、有可爱之处,但要找到自己的同类、合适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总之,我在探探上没有成功谈上一次恋爱,反而感觉自己失恋了很多次。
四
“探探”是陌生人社交软件中的一个。通过人们在上面的举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众生相”。而不管你在用什么,这些行为,或者这些心理活动,你可能也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