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媒体出书热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内容方面,认为自媒体出书不但不是“经典”,还有可能挫伤读者的审美情趣,丧失对经典的接受能力。这种论调言语之中有种“自媒体辣眼睛,读多了不消化”的鄙视感。
这种偏见显然偏离了正确理解何为经典的轨道,缺乏对自媒体图书的了解、调查和认知,背后的潜台词是对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内容生产源的轻蔑,所谓“公号狗太low”就是这种态度的集中表达。
实际上,自媒体与传统出版行业能够互生“情愫”,来自于互相的需要。而自媒体与出版社之间互为渠道、互为内容的合作互动,之所以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出版行业新景象,还是在于自媒体本身的内容具有出版的必要性。
那些能够得到出版机构青睐的自媒体,只是自媒体大军中的很少数。成功的自媒体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只有符合社会普遍认知的内容才会得到数量巨大的转发和评点,自媒体在内容上有最基本的质量和数量保证,读者群体也相当可观和稳定。虽然在现阶段,故事类、励志类等“心灵鸡汤”类的内容,会得到出版社和读者的青睐,但这部分内容并非自媒体图书的全部内容,只能说这类图书的读者接受面最广。
如今出版类别日益多元化、品类日益小众化,出版机构渐渐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动辄制造百万级畅销书的时代走出来,迎接读者圈层划分更加确切明晰的“精准出版时代”。而自媒体内容正符合出版革新的几乎全部需要——自媒体涉及的领域有多广泛,自媒体图书的出版内容就能够延伸到哪里,并且借助公众号或者微博大V等自媒体自身携带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找到此类图书的读者。
抛开人们熟知的鸡汤类作者,在财经、科普、时尚、文学等众多领域,自媒体为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实力的出版之间架通了桥梁。这在自媒体诞生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以财经类网络社区雪球网为例,有人统计就有不少于20位活跃于该网站的大V或自媒体出版了相关的财经类图书,这类图书的知识含量在实际操作层面远远超过一些高校或者研究机构里守在象牙塔中的财经学者的专著,有其生鲜活泼的内容价值。
而那些流传至今的所谓经典读物,又有多少在诞生之初就具备了经典的头衔呢?很多在诞生之初只是通俗读物,例如法国文豪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一开始只是一本通俗小说,因经得起时间的洗礼,隔着漫长的岁月,才具有了经典的资格。也许如今风口上的自媒体,正是下一部经典图书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