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3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新年有效率:管理时间之前,先做好这件事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20-01-02 19:15

正文


0.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比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 管理精力

产出是「时间×精力」的乘积,是个「面积值」,而非纯线性的时间值。如图:

一天中可用时间总量多少,往往难以调整;但全天的精力好坏,可以由你控制。

能量充沛的一天,精神不振的一天,成效必是截然不同。

这就是 Tony Schwartz 等一众效能专家着手的地方。

Schwartz 研究精力管理多年,曾多次带领团队为众多企业进行「精力变革」,包括安永、索尼、美联银行等,成果卓著;

他还在《哈佛商业评论》(HBR)发表过经典的 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一文,入选 HBR 「十大必读文章」系列,经久不衰。

Schwartz 就「如何在日常工作学习保持精力充沛」多有著述,以下四条,是我认为人人可用、上手即会的技巧。

1.

最高法则:确保睡够。

如此强调睡眠,乍一眼看似有夸张嫌疑,因为睡眠时间,恰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可以妥协的问题。

然而,据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白皮书,95% 以上的人群,需要至少每晚 7-8 小时睡眠,必须睡够这么多,才可能充分休息,大脑才能休整到最佳状态。

又比如,「刻意练习」概念作者 Anders Ericsson 研究发现,顶尖专业人士,比如顶尖音乐家、运动员等,往往都会睡足 8 小时,甚至更久。

睡不够有什么影响? ——不妨回想一下,上次你需要熬夜赶工时,第二天状态如何?

研究表明,至少有两大影响:

效率损失 :专注下降、记忆下降,效率骤降;

健康损失 :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癌症风险会比常人高出两倍以上;即使只是连续一周睡眠稍微减少,你的血糖浓度就会遭受干扰,受扰程度之大都足以让你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Walker, 2017)。

「有效率」并不是纯线性的时间投入,而是「时间×精力」的面积结果,这样的话,选择牺牲睡眠来补足工作时间,实在是最不划算的选择:时间轴只会稍有增长,但专注轴却是骤然崩塌。

同样,睡眠不够,精力是必然跟不上的。睡足 7 小时以上,是精力基础,是至高法。

2.

最多持续工作 90 分钟,就要休息一下。

短休息和睡眠一样,至关重要,无可替代,不可跳过。

人体、人脑,都无法像电脑一样,高速运转,不加停歇,长时开机。疲惫的大脑无法高效产出,要工作、休息穿插安排。

可注意两点:

第一,工作时长可按需调整。

如发现无法 90 分钟长时专注,可从 25 分钟的番茄钟节奏开始;习惯 25 分钟后,可尝试 50+10 节奏,即工作、学习 50 分钟,就休息 10 分钟,这也是统计研究表明的最佳工作节奏(各项研究结果略有偏差,大体是工作不到 1 小时就休息 10 分钟)。

第二,认真休息,保证质量。

休息要有质量,可选项有:室内走动、拉伸、下楼散步、找人闲聊等。重点是,休息时做的事不必再消耗脑力,要给大脑恢复的机会。

一定不要做的是:继续看屏幕。

为什么?

不妨想想:你平时做什么时最放松最舒服?

当然,有很多,比如:躺着晒太阳、淋浴/泡澡、听音乐、撸猫…

有没有发现,这些事的共同之处是: 不用你眼睛盯着什么东西看

是的,因为大脑处理视觉信息要占用 90% 机能,所以如果休息时还要盯着东西看,就是在持续消耗脑力。

休息时还盯着屏幕,回来继续工作时只会更累,而不会有「恢复感」。

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有一种 「原地休息」 的办法,可以充分恢复脑力,操作很简单:

闭眼,深呼吸。缓缓吸气 3 秒,再缓缓吐气 6 秒,慢慢数。

这能降低心率,缓和身心,让你感觉放松。加上闭上眼睛,切断视觉输入,可以真正把休息变成有效恢复。

休息质量比时长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务必要安排出休息。

跳过休息,是最得不偿失的。

3.

把所有你要做的事,都列成清单。

注意关键词: 所有 。列到清单的本质,是给大脑认知卸载,你越不用在心里记还要做什么事,你就越能毫无负担、全情投入眼下要做的事。

这一点背后的原理是:我们极其有限的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中, 对信息暂时储存与操作的能力。

现在普遍认为,工作记忆仅能容纳 4 个组块。在 A Mind for Numbers 一书中,Barbara Oakley 教授用了一个类比来说明工作记忆:你就像个抛球杂耍的人,四个记忆组块就是在抛的四个球,如果要让球一直停留在空中——即让内容停留在工作记忆中,你就得主动分配精力去维持,否则,球就会掉地,你就会忘记。

你可以理解为,如果临时有一件事晚上要办,你如果不记到纸上或软件中,你就要把这件事一直存放到工作记忆里,直到办完为止。

工作记忆四个小球的位置,每一个都很宝贵,分配任意一个拿来做临时记忆,能拿来工作的就只有三个了,等于你把大脑四分之一给捆绑起来了;分配两个来临时记忆,你就只剩半个你了——

浪费资源、有损效率,还可能会忘事,也由此要常常要忍受「忙甲事时总怕忘了乙事」的焦虑。

而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需临时记忆的内容,全部清空到自己的收件箱去——无论是纸质清单,还是任务管理软件,甚至便利贴——都能释放你的工作记忆,既让你能全状态战斗,也不再因忘事而误事。

清单工具可按需取用,纸笔、手机、电脑,都无不可,但有一条:要快。要 5 秒内便能拿出调出、开写记下。

这样, 大脑 便可将「记事」那部分精力保存完好,而全情投入到「做事」当中去。

4.

中午小睡一会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