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宣布“海底捞接班人计划的全面启动”。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就立即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也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海底捞“接班人计划”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 “计划”持续时间为10-15年;
2. 接班人排除了三位元老级人物,力求管理团队年轻化;
3. 选拔机制面向公司全体员工,包含已经开始实施的PK制、积分制、预算值,以及鼓励员工在不同岗位锻炼、内部创业等等;
4. 接班人画像:爱海底捞、业务熟练、洞察人性的领导者。
高管继任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实企业创始人的接班人
计划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不管是去年已经卸任的马云,还是还未卸任的董明珠,其实都和海底捞一样,在正式卸任前的10-15年就开始了高管继任计划。
马云,
早在11年前,阿里巴巴创建合伙人机制,来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
正是在新型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已“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迎接董事局主席的交接,这也标志着阿里巴巴完成了从依靠个人特质变成依靠组织机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
董明珠,
早在2012年,就开始启动两件事:培养人,推动领头羊干部队伍建设。
这么长的时间听起来很夸张,仔细想想却不无道理,因为高层管理者的识别方法和计划做起来很不容易。那么高层管理者要如何进行识别呢?
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层,是把控企业发展方向和成长速度的重要舵手。正因为他们在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历来各大企业在选拔和培养高管接班人上往往是不遗余力、慎之又慎。
然而,高层管理者角色对个体的挑战和要求又很高。所以对于高管的选拔,建议HR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 对不足5%的员工进行潜能评估
在企业中,可能发展成为高管的员工少之又少。研究显示,其所占组织人数比率不足5%。
在这不足5%的人才中,企业应更看重其潜能,运用适合企业的科学流程进行潜能评估,将真正的未来组织接班人中从这不足5%的员工中挑选出来。
► 用A-FAST模型看清高潜管理者的特质
能进入高潜管理者储备人才的员工往往拥有不短的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领导力。考察员工当前的领导力水平,也是预测该员工未来可以发展成为高管的可能性的有效辅助途径之一。那么高潜管理者具有哪些特点?HR又要如何预测和识别他们呢?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以30148名企业员工的在领导力测评中的真实数据为样本,样本涉及455家企业、涵盖9大行业的一线员工到集团高管。
基于以上数据,发现了高潜人才区别于一般人才的那些令人兴奋的特质。为了清晰描绘这些特质,我们将其归纳为A-FAST模型:
◆
践行抱负
:相比于一般人才,高潜人才人才渴望承担更大责任、追求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
◆
敏锐学习
:高潜人才有好奇心,愿意学习新知识,持续应用和总结。
◆
人际通达
:高潜人才能够洞察他人需求,用令人信服的方式施加影响力、激发他人潜能。
◆
跨界思考
:高潜人才能从多角度、跨领域思考并解决问题。
目前,北森已经推出了基于A-FAST模型的配套测评,并上线了FAST高潜人才评估报告,一页纸看高潜,让报告的阅读效率跟企业的高潜成长速度一样快,支持企业更科学、有效、便捷地甄选高潜人才。
► 当前岗位上是否有稳定的高绩效表现
员工在当前岗位上的绩效水平也是重要的决策参考之一。研究显示,高潜人才往往能在当前岗位上保持稳定的高绩效表现,这是企业在进行储备决策的重要参考。
► 恰当范围的工作资历和知识技能匹配
高管的储备一般是定岗储备,往往有明确的目标岗位和职责要求,这也就要求在储备选拔时对工作资历和知识技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匹配。因为我们不能将长期以来都是协调型管理的人才,随意储备为运营型管理岗位,否则极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用人风险。
关键点:以继任为核心,辅以高潜人才加速培养。
► 高潜人才加速培养
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中识别未来可以晋升至更高职位的高潜人才,放入高潜池中,公司投入资源批量培养高潜人才,关注其能力提升,追踪准备度,过程中不断观察,大浪淘沙。
高潜池
:包含被识别为高潜人才的所有人员,此池中人员会获得企业更多关注、更多资源、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更严格的要求、更完善的考核,以期获得更强的动力、更多经验、更快提升。例如营销VP高潜池,可以直接从中选拔晋升人选。
► 继任池保持充足的后备人选
在高潜人才中选拔可以继任关键岗位的人选,进入继任池中,进行定向培养,一旦岗位空缺,即可从中选拔合适人选。
继任池
:企业一般需要为关键岗位或关键人才指定接班人,一个岗位对应一个继任池,池中人员保持在2-3名,并形成不同程度的准备序列。例如,GE中国人力资源副总裁职位,必须有2-3人作为后备人选,为将来的工作调动等需要做准备。
一个完整的高管接班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