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没有技术和高学历,一直担心着,失去工作后,无法支撑家庭;
做了很多尝试,还是没能找到自己热爱且能带来收入的工作......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
今天与你分享,《心理倾听师培养计划》优秀毕业学员杨书芳老师的故事。
杨老师曾在国企和日企工作,曾做过销售和进入教育行业......
在40岁时,她勇敢转身,进入心理学行业。
杨老师说
:
“心理学赋予我第二次生命,像带着使命来那样,我希望倾尽所学,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至今,杨老师入驻壹心理「即时倾诉」平台1年多,已陪伴2200+位来访重新找回前行的力量。
01
心理学赋予我第二次生命
当时在日企工作,我没有技术,也没有高学历,时常担心公司经营不下去,未来我还能做些什么?
不像以前所参加的销售或管理的培训课程那样,老师教一些方法,调动在场的气氛,大家踊跃参与;
这次的课程很神奇,老师让我们停下来,慢慢去感受自己,感受周围;
当时老师说:
“当你一个人改变,你的整个家族或者周围的人都会发生改变。”
慢慢地,我发现,当我从繁忙的生活中停留下来去感受自己,内观自己时,我感受到了宁静、放松和舒服,这样的感觉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我开始相信,老师说的那句话:当我一个人改变时,我的家庭也会发生改变。
以前,我和我先生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论对错,互相指责,不断争吵;
而现在,每当先生开始指责我,我会试着去理解隐藏在他情绪背后的需求,也会主动表达我的感受和需求;
然后我们都能更冷静下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沟通。
与先生的相处模式,也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我的原生家庭影响;一直以来,我的父母也是经常吵架。
小时候,我很希望父母不要吵架,但我没有力量去改变;
而现在,虽然仍然无法去改变他们,但我有力量去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我们的痛苦感随之减少,相应地幸福感也会提升,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会更美好。
当我更多去关心和理解孩子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与他们同在,给孩子建造一个安全基地,他们也更健康成长。
以前,我的大女儿一回到家就关门,什么都不和我们说;
现在,她会经常和我们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和内心感受;
我很自豪,她也对心理学很感兴趣,还在大学里担任心理委员。
他慢慢找回自己的力量感,在学校更踊跃参与班级活动,更主动与朋友互动,还经常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
现在,我会经常和儿子去表达“我爱你”,会给他拥抱,给予支持;
02
一路走来,我踩了很多坑
当时学过曼陀罗绘画、叙事疗法各种技术......学了很多,却又发现好像没有学到什么?自己也无法运用。
对于当时零基础的我来说,更应该先找到一个正规的平台,找到可以从零到一系统学习的课程,既有所学,也能有所用。
后来,我加入一个动力学的团体,那时才逐渐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沉淀了4年,一场生活的意外,让我下定决心转行。
在照顾妈妈的时间里,我也在思考,能否找到一份既能照顾家人,又不影响收入,还能对他人有帮助的工作?
刚好看到倾听师的推广,因为之前对壹心理也有一定了解,我便加了老师询问细节。
在了解心理倾听师的工作内容后,我觉得这就是我在寻找的,因此我开始了倾听师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更系统串联起来;
通过实战练习和模拟演练等机会,我逐渐学会灵活应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
如果你想投入金钱去学习心理学,一定要先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投入的金钱和时间,再谨慎选择平台和课程。
其次,找到正规的平台,找到系统专业的学习培训课程,具备学习、练习、带教实战等环节,最好还能提供就业机会。
-
-
想更有能量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婚姻、亲子、职场等焦虑问题,和谐人际关系;
-
有意愿入门心理行业,成为灵魂导师,助己且助人,探寻心理学从业的深度发展......
如果你对心理倾听师有兴趣、有期待,但又有些犹豫或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
1、我对它很感兴趣,但是大学专业并不学心理,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是不是不够?
2、过往的工作经历,没有和心理学相关的,转业难度会不会很大?
3、现在的工作虽然不是那么喜欢,胜在稳定,贸贸然转业,经济风险也很高吧? ……
倾听师这个「新」职业,欢迎任何专业的你,只要你对心理学有爱,都可以来尝试。
它对过往的工作经历也没有要求,会有专门的督导带你学习和实践,不用担心学不会;
如果不想转行,也可以先从副业做起,双份收入双份保障……
只要你是大专学历及以上,且对心理学感兴趣,你都有机会进入心理行业,开启助人助己的道路。
关于学习计划,以及后续就业/副业的发展,你可以支付1.9元,添加老师,不满意可无条件退费。
老师会给你一对一做心理倾听师从业/副业咨询,还有「倾听师潜质测评」,测一测你是否适合成为心理倾听师:
评估你成为倾听师的潜能,精准定位你的倾听天赋,并提供更好成为倾听师的建议。
↓
收获以下内容↓
03
正式入驻「即时倾诉」平台后,我终于有机会面对实际的来访,帮助更多人;
我不再是独自享受心理学带来的疗愈,而是可以分享给更多人,与他们一起体验心理学的魅力。
同时,我也终于开始从这份「助人且自助」的工作中获得收入。
从开始学习沉淀,到真正转行,这6年来,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可能是因为对心理学太热爱了,我总会把每个困难看成是成长的机会;
现在,我仍然坚持每天6:30开始读书,然后工作,晚上一直学习到12点多......
上个月,我还参加了成人高考报名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我想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心理学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我总会感觉,自己似乎带着使命而来;我愿意倾尽所学,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那样,我们会遇到很多卡点;
但没关系,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卡点,我们还有很多同伴和老师,也有很好的平台,我们不是独自去面对的。
04
很多来访会和我说:
“老师,你是一个百宝箱,遇到你,我真的是太幸运了。”
大家选择信任我的原因,我觉得首先是,我面对他们的态度是接纳和包容的。
在倾听来访时,我能迅速听出来访是在哪个地方遇到问题,我也更能与他们共情;
当来访感受到我与TA同在,我能理解到TA的时候,TA就会觉得很温暖。
其次,我会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帮助他们理清目前遇到的困惑。
每一次来访找我倾诉,我都会希望TA是有收获的,即使只有30分钟,我也希望是有30分钟的效果。
05
如果你对人生感到困惑,
很多20多到30多岁的来访找到我,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因为在这个时候遇到困惑,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他们有机会去更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
在30多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段自我反省的时候,我把它称作是「自我萌芽」的阶段。
特别是很多女性,以前我们总是听家人的、听老师的、听朋友的,听从他人的期待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而一段时间后陷入迷茫:
“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这是我想要的工作吗?我到底在为谁努力?”
......
我们发现,原来以前都是为别人而活,那到底什么时候才为自己而活呢?
首先,询问TA以前有怎么样的兴趣爱好,陪伴TA看见,这些兴趣爱好满足了TA怎么样的需求;
然后,帮助TA回忆以前所做过的工作,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当时辞职是遇到了什么卡点;
我会帮助TA去理清楚,在以前所有工作经历里,TA最擅长哪些。
人生是旷野,不是单行轨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启全新人生,在自己的人生旷野里自由奔跑。
06
如果你渴望成为一束光,
照亮更多身处黑暗的人
如果你也想像杨老师那样,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身处黑暗的人......
如果你对心理倾听师有兴趣、有期待,但又有些犹豫或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
无论你是想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和技能修通内心,重新养育自己的心理学爱好者;
还是想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发展多一份热爱且擅长的第二职业的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