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报告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生成式大模型的国内外布局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报告还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概述,以及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数智化升级的目标和功能。此外,报告还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营、检修等方面的应用,并提供了案例研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生成式大模型的应用
报告回顾了人工智能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并详细阐述了生成式大模型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布局,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观点2: 新型电力系统的概述和数智化升级的目标
报告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概述,以及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数智化升级的目标和功能,包括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经济高效等。
关键观点3: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报告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营、检修、优化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并提供了案例研究,展示了其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
关键观点4: 能源电力行业大模型建设路线分析
报告讨论了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专用模型的建设路线,为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关键观点5: 报告的影响与展望
报告强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力系统数智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正文
在这个由数据驱动、智能赋能的新时代,我们有幸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生成式大模型的突破,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新途径。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力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如何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电力系统的数智化升级,实现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已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有幸与各位分享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展望。
报告深入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生成式大模型的国内外布局,以及它们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大模型技术如何助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以及我们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知识平台。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 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标志AI诞生,到2024年Sora模型发布,AI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
2. 生成式大模型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布局:
从ChatGPT到Sora,生成式AI实现了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跨越,国内外产学研各界都在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
3. 新型电力系统概述:
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即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载体。
4. 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升级:
介绍了数智化升级的目标和功能,包括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经济高效等。
5. 生成式大模型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
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营、检修、优化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6. 大模型多维演进路线分析:
从人机协同模式、Agent功能、技术架构等方面分析了大模型的演进。
7. 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新一代行业智能知识平台:
介绍了智能调控、业务智能化转型、多尺度精准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8. 能源电力行业大模型建设路线分析:
讨论了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专用模型的建设路线。
9. 电力系统数智化中的应用场景举例:
列举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数据增强、态势感知与预测、智能优化决策等应用场景。
10. 案例研究:
提供了多个案例,涉及电力需求预测、风电场功率预测、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智能检修与运维等领域。
11. 总结:
对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应用架构进行了展望。
报告强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力系统数智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部分报告原文节选,
点击报告封面
可以查看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