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付费自习室以一种环境付费的共享模式极速落地。
2019年,全国约有5000家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增速达170.6%,被称为自习室元年。时年,付费自习室的用户中,近七成是青年群体,48.6%的用户为了求职准备,45.1%为了日常学习或工作,42.2%则是为了上网课或写论文。
随后的四年里,升学压力进一步加大,学生备考比重大幅上涨,付费自习室成为从学校到就业端的中转站和缓冲地带。根据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付费自习室用户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占比92.9%,他们是付费自习室的主要用户群。
区别于传统付费自习室,AI自习室搭载了人工智能兴起的快车,成为“AI+教育”的应用场景,被解读为由智能教育产品、督学伴学服务、自学场所三要素组成的新知识付费形式。AI自习室的目标用户是8至18岁的青少年,为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督学陪伴和智能辅导。在政策变化的背景下,一些教育科技企业和教培从业者将AI自习室视为转型求生的通道。同时,一些圈外人也将AI自习室视为养家糊口的新创业风口。
《飞橙生意经》有数据称,
目前全国有5万家AI自习室,增长速度惊人。这个数字恐怕还是保守了。
接下来,杀疯了的AI自习室是趋于圆满还是归于圆寂,是个问题。
大军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负责G端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年初,公司计划投资智慧教育项目,将AI自习室和编程作为两个重点考察赛道。大军从投资角度对AI自习室项目进行了大半年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走访。
在调研过程中,大军发现,许多AI自习室都宣称“不是教培,一张营业执照就能开店”。实际上,教育、文旅、科技、体育等部门承担了对应的执法任务,
AI自习室这个半新生形态,尚处于“四不管”的空白地带
。
大军前后走访了27家AI自习室品牌,发现四类人涌进了这个赛道:
第一类是学科培训机构。这类机构出于降低人员成本、增加课程收入以及绕开监管等目的,用AI自习室进行小规模尝试。
第二类是素质培训机构。这类机构大多为了提高教室利用率和拓科转化,引进AI产品,作为原有产品线的补充。
第三类是跨行业个体。这些人不是原先的教培从业者,而是把AI自习室作为30万以下的创业加盟项目来经营。这其中有房产经纪、汽车销售、建材个体户、全职妈妈,占了AI自习室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
第四类是AI专业机构。目前这个群体下场做AI自习室的仍然较少。
“AI自习室爆发到了什么程度?
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等地,每天都有新店开张,一座城市一个月就能冒出二三十家AI自习室,就这么快。
”各类AI自习室品牌主要采取招商加盟合作的模式,少量开自营店。其中,松鼠AI智习室、赶考小状元、拾光伴学书房等头部品牌采用授权经营、加盟代理、单店充值等模式,门店数量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