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念 日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小南从最近一年发表命名的新物种中,挑出8种,奇物共赏。
文 |嘉咏
科学家们估计全世界的动植物种类加起来的总数约为1000万至5000万之间,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只发现了其中大概200万种。
每一年,美国国际物种探索协会都会登记超过1.8万种以前从未记载过的物种,最近一年也不例外。但如果你以为发现新物种就是生物学家走在热带雨林里,弯腰抓起一只瓢虫大叫一声“我发现新物种了!”,那真是图样图森破。
《生物学前沿》报道了一项发现:研究者从2007年正式发表的16994个新物种中随机采样600个调查发现,新物种从第一次样本采集到正式命名发表,平均需要21年时间,其中最快的当年发表,最慢的则用了206年,也就是说从虎门销烟研究现在都发表不出来。
让人糟心的不只是时间。有一些新物种看起来和其他物种没有什么差异,只有当对比遗传密码才发现它们是新物种。有些新物种已经成为化石,没有被研究过就收藏在博物馆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是一个新的物种。
下面,重头戏来了。
最近一年发表命名的新物种中,有已经灭绝的,有尚存在地球上的。在未灭绝的新物种中,我们挑选了8种形态奇特或者有特殊技能的生物,让旁友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下面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请正在用餐的旁友慎点
“裸奔”的壁虎
这种被称为 Geckolepis megalepis 的壁虎在捕食者试图将其吞掉时,能够像脱衣服一样“嘶溜”一下蜕掉鳞片,裸奔着逃离“虎口”。
G.megalepis壁虎最长能到7厘米
G.megalepis是一种全新品种的鱼鳞壁虎。虽然科学家已经知道这种鱼鳞壁虎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真正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鳞片——它们很密集,像骨头一样坚硬,还能快速再生。
它的鳞片只是部分和身体相接,在遇到摩擦的时候,即使轻微碰触,鳞片也会快速脱落,软软的、粉色的身体就能趁机开溜。
鳞片脱落时完全不会有血迹和伤痕,然后新的鳞片会在几个星期内重新覆盖皮肤,很难看出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毫无破绽的“衣服”伪装
这种神奇的技能让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本来抓住这么小的生物已经很艰难了,这种狡猾的壁虎就更是让科学家叫苦连天。
精明的科学家们还是想到了捕捉方法,“一般来说,我们从用棉花包裹到将它们引诱进塑料袋,才有非常小的可能接触它们。” Mark D. Scherz说,这种方法可以让科学家和壁虎接触又不至于让它掉鳞片,但是需要大量的训练,而且失败也是家常便饭。
带“分院帽”的蜘蛛
印度孟买科研人员新发表一种外形酷似《哈利•波特》中的“分院帽”的蜘蛛,并将其命名为 “格兰芬多毛园蛛”(Eriovixia gryffindori),因为在小说中,“分院帽”最初为巫师戈德里克•格兰芬多所有。
贾韦德•艾哈迈德说:“孩童时期我非常喜欢读《哈利•波特》,当我遇到这只小蜘蛛时,我想到了那顶魔法帽。”
蜘蛛身长7毫米,发现于印度西南部的西高止山脉。研究人员说,蜘蛛身上形似“分院帽”的部分能帮助它在白天时混入枯叶中以躲避捕食者。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它还真能挥起一条爪子,大喊一声“除你武器!”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分院帽”被用来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新生分派就读学院。只要把它戴在新生头上,它就会决定这名新生最适合去哪个学院上学。
当《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知道这个小生物的名字时,表示非常荣幸,并恭喜科学家们发现了另一种神奇生物。
伪装成巫师帽的变形虫
这只新物种被命名为 “甘道夫变形虫”(Arcella gandalfi),因为发现它的科学家觉得外形颇似科幻电影《指环王》中灰袍甘道夫的巫师帽。。。
超像甘道夫帽子的Arcella gandalfi
为什么是帽子形状呢?
有研究人员猜测这样的外壳可能用于保护自己,免遭掠食性动物攻击。但是巴西圣保罗大学动物学丹尼尔-拉尔(Daniel J. G. Lahr)教授认为,无论变成什么形状,这种变形虫都可能被掠食者整个吞食,它的“帽子”外壳起不了保护作用。
变形虫生活在巴西的湿地、潮湿土壤和沼泽地,当水位下降时部分生物会面临着干旱威胁。“我们认为这种变形虫能够在壳中维持一个潮湿微环境,当外部干燥时通常存储少量水可以保湿。”拉尔教授猜测。
变化成不同形态的甘道夫宝宝
同时,这种外壳能够保护变形虫免遭有害紫外线伤害。拉尔教授说:“它们栖息在水生环境,有时经常暴露在太阳光线之下,因此预防紫外线照射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甘道夫帽子外壳,“甘道夫”宝宝就好好保护自己吧。
你看,这只鬼鲨在对我笑
这种新发现的鬼鲨 Hydrolagus erithacus 有着兔子一样的牙齿和笨重的脑袋,两只獠牙让面目狰狞的鬼鲨仿佛露出诡异的笑容。
新发表命名的鬼鲨Hydrolagus erithacus
这条鬼鲨长度接近1米,已经是现发现的第二大鬼鲨物种,同时也是第五十种新发现的鬼鲨物种。和其他鬼鲨一样,它最特殊的地方在于,雄性鬼鲨的生殖器竟然是长在头上的!
在2016年底,科学家首次在北半球发现了神秘的鬼鲨。这种生活在深海的物种全身呈蓝灰色,口鼻部突出,眼睛大而白,外表看上去就像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一样被缝合起来的诡异生物。
2016年发现的鬼鲨
“通常来说,鬼鲨头部较大,身体部分慢慢变窄,尾巴就更窄小了。这一种鬼鲨前部相比之下非常大,是一种更加笨重的品种。”太平洋鲨鱼研究中心的研究生Kristin Walovich说。
但是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糊弄,鬼鲨其实不是鲨鱼。鬼鲨又叫银鲛,有着比恐龙还悠久的历史,由近亲“魔鬼鱼”和鲨鱼演变而来,但体积上和鲨鱼没法相比。所以被恐怖片《鬼鲨》吓得不轻的同志们注意了,实际上真正的鬼鲨还不到你的胳肢窝。
指纹蚂蚁
在新加坡的热带森林里,生物学家 Mark Wong 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种长满刺的新种蚂蚁,像指纹一样曲折蜿蜒的皱纹爬满了它的皮肤,金黄色的脊椎让它非常引人注目。为了表示它的华美,这种新的蚂蚁物种被命名为Myrmecina magnificens。
长满“皱纹”的蚂蚁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有些人会觉得它像一颗可怕的葡萄干,”Wong说。
Wong除了是一个生物学家,还是一个自由调查者。在这个不允许砍伐树木也很少有人做调查研究的原始热带森林里,Wong在这里寻找新的蚂蚁物种。
你可以认为Wong就是那个全身笼罩着主角光环的人。与电影情节相似,发现M.magnificens的时候,Wong只不过是空闲时间出来想收集点树叶而已。在找到M. magnificens后,他想到森林里应该还可以找到不少有趣的东西,于是Wong把金枪鱼埋在土下做诱饵,用这种方法他又发现了4个新的蚂蚁物种。
蓝绿色蚂蚁
M. magnificens并不是唯一毛发色彩鲜艳的蚂蚁。前些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蚂蚁物种非常珠光宝气,蓝绿色的身体让它看起来像一颗宝石。而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新蚂蚁物种科技感十足,头部有着像镜子一样的银色的毛发,可以把阳光反射出去,在炽热的沙漠中保持身体清凉。
“魔鬼”兰花
新发现的兰花物种或许是大自然创造出来展示恶意的。花心的部分是一个相似度超过90%的恶魔形状,就像是哪个魔法师把恶魔封印在了花上一样。正因为它有一个“恶魔头”,科学家把它命名为Telipogon diabolicus。
“恶魔花”濒临灭绝
科学家在哥伦比亚普图马约省和纳里尼奥省交界处共发现30株该品种兰花。这种兰花和同一区域生长的其它兰花都不同,其花茎高度在5.5~9厘米之间,花心颜色为深紫色,浅红色的花瓣呈独特的弯曲状。
可能是因为“邪不胜正”,这种“恶魔花”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濒临灭绝,被记入红皮书中。
几张照片确定一个新物种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新物种就是没有一点点防备突然之间出现了。比如这种新发现的树叶螽斯Eulophophyllum kirki,也就是中国北方所说的“蝈蝈儿”。科学家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发现这个新物种的时候,正在潜心找着蛇和狼蛛呢。
粉色的雌性Eulophophyllum kirki
更有意思的是,科学家压根儿没有认真研究过,就将它确定为新物种,证据就只是几张照片。而命名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地以照片的摄影师Peter Kirk名字命名。
2013年,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George Beccaloni收到朋友送来的一些照片,上面是色彩艳丽的螽斯,但Beccaloni懵了,没见过啊。于是,Beccaloni把这些照片又寄给另一位学界大佬,潜心研究亚洲螽斯的专家Sigfrid Ingrisch。
绿色的雄性Eulophophyllum kirki
据Beccaloni介绍,“Ingrisch不太愿意仅凭几张照片就确认一个新物种,甚至为其命名,这么做不够地道。因为通常需要反复仔细观察微观特征并加以分析才能命名一种新物种,而不是仅凭一张照片。”
但这次不一样,科学家可以自信地将照片中的昆虫定性为新的物种。因为通常翅脉是区别螽斯种类的重要依据,而它们翅膀上的翅脉在照片上清晰可见,并与任何一个已知物种都不相同。
今天ESF刚公布的《2017年十大新物种》中,Eulophophyllum kirki名列其中。
“克林贡”蝾螈
《星际迷航》中的克林贡人最大的特点是额头到头顶的骨突。泰国新发现的一种蝾螈,它身上的黑、红色标记,类似电影《星际迷航》里的克林贡人,于是科学家索性把它命名为Tylototriton anguliceps,也叫Klingon newt(克林贡蝾螈)。
有亮橙色脊背的Klingon newt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2016年12月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公开了一些新发现的物种,“克林贡蝾螈”是其中之一。
这种蝾螈在2015年发现,是仅有的四种新蝾螈物种之一。它亮橙色的头部和蜿蜒到尾巴的亮橙色脊背格外引人注目,让人想起克林贡人像山脊一样起伏的额头。
从前面几个新物种的取名方式来看,科学家们还真喜欢把新物种的取名往电影形象上靠。可能这样比较省时省力,还能借势宣传吧,毕竟研究和发表新物种已经够劳心劳力了,还要想个假装高冷的名字,何必呢?
参考来源:
www.ejournals.eu
www.livescience.com
peerj.com
编辑 | 卢辉红
来源 | 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