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罗戈夫”级坦克登陆舰
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苏联海军基本上只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1970年代,苏联调整了海军发展战略。为了实现从近海防御向远洋进攻转变,苏联海军建造了多个型号的登陆作战舰艇用于跨海域兵力投送。
冷战前期,苏联实施登陆作战的主要假想对象是部分北约国家,作战地域集中在波罗的海和挪威北部海域。因此,更注重大兵团快速航渡的苏联海军大力发展高速气垫船和坦克登陆舰,其中包括满载排水量达1.4万吨的“伊万·罗戈夫”级坦克登陆舰。虽然苏联海军拥有数量庞大的大型登陆舰,但在“小平顶”——两栖攻击舰领域却一直是空白。
美军“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达4到万吨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在战略上开始由守转攻,并且急于在亚非拉地区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与欧洲相比,在这些地区投入兵力作战更需要大型两栖攻击舰,苏联海军举行的多次军演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提高两栖作战能力,苏联太平洋舰队甚至向高层提出要建造8艘美军“塔拉瓦”级那样的两栖攻击舰。按照苏联海军的发展计划,两栖攻击舰是80年代的重点发展项目。苏联两栖攻击舰的模型
当时,苏联计划以“基辅”级航母为基础设计新型两栖攻击舰。像美军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一样,苏联的“小平顶”将搭载直升机、垂直起降战机和气垫登陆艇。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方案中新舰机库长达150米,而“塔拉瓦”级的才65米。按照“基辅”级航母4.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计算,有理由相信新舰应该不会低于4万吨。由于该型舰武器装备的配置与美军“塔拉瓦”级类似,既能遂行两栖作战任务,又能有效对外实施军事干预。从发展思路上看,苏联新型两栖攻击舰的设计方案并不落后。新舰除了强大的自卫武器继承了苏式舰艇的特征外,总体上跟美军的两栖攻击舰已无本质区别,单舰的自卫和攻击能力甚至更强。如果这型舰能够最终建成服役,那么苏联海军的远洋投送能力和战略威慑力还会上升。苏联雅克-38舰载机主要用于对地面和海面目标实施低空攻击,并具有一定的舰队防空能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军提出了“超地平线”登陆作战理论。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登陆方能够从视距以外威胁敌人广阔的海岸线,有很强的战术突然性。虽然苏联海军装备了大量的坦克登陆舰,但这些舰艇显然不具备超地平线登陆作战的能力。它们还是要采取传统的登陆作战样式,将作战人员和装备直接输送到岸上。即使是“伊万·罗戈夫”级那样的登陆舰也很难保证能够在高强度的战斗中生存下来,甚至岸防炮都能给它造成致命的杀伤。而两栖攻击舰则不然,它可以将作战力量迅速投送到敌纵深区域,非常符合“超地平线”登陆作战理论的基本要求。所以,苏联发展大型两栖攻击舰还是颇具前瞻性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型舰艇的建造计划被迫取消,这让苏联丧失了一次追赶西方两栖攻击舰技术的绝佳机遇。俄罗斯海军离“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一步之遥
苏联解体之后,大部分的军事遗产被俄罗斯继承。然而,让元气未复的俄罗斯去建造一艘4万多吨的巨舰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虽然俄罗斯海军的作战目标已逐渐转变为有效投送兵力和保持对岸攻击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就完全不需要强悍的“小平顶”。近些年来,俄罗斯有过建造新型两栖攻击舰的打算,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和技术储备不够而无法实现。为了充实海军两栖作战力量,俄罗斯还曾向法国购买“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不过,由于法国违约,这项购买计划以失败告终。俄罗斯海军拥有自己的“小平顶”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用不了几年,中国就有货源了,到时候欢迎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