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梁建章:中国需要大量三孩家庭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4-07 18:48

正文


作者: 梁建章 (人文经济学会理事、携程旅行网董事局主席)


我们认为开放二孩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尽快全面放开,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三孩家庭,才能避免人口结构的恶化。


从 2016年元旦正式实施“全面二孩”以来,该项政策的实施时间已超过一年半。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前5个月,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为740.7万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7.8%。其中二孩及以上占57.7%,比例超过一半。这些数据给不少人造成的印象,就是中国少子化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扭转,人口形势似乎已经变得乐观起来。然而实际上,二孩比例超过50%,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脱离人口崩溃的危险。


要知道,如果规定最多只允许生两个,那么要想确保人口不萎缩,就必须达到每个妇女都生两个的程度。只要还有人不婚不育,即使所有其他人都生二胎,下一代的人口数量还是会出现萎缩。在很多发达国家,随着女性的独立性提高,很多妇女尤其是高学历的妇女会选择不结婚或者不生育。比如2010年统计显示,日本30岁至34岁女性未婚率达到约35%,甚至35岁至39岁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23%。而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12.5%,再加上自愿丁克和剩女等现象,中国不生孩子的妇女很可能会达到15%-20%。


另外还有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生了一个以后就不打算再生二孩了。所以从数据平衡的角度来看,就必须出现大量的三孩家庭,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代际更替。那么到底需要多少三孩家庭呢?不妨来做个简单计算。假设在一定范围内有12户家庭总共24名男女,其中的1/6即2户家庭不生育(或者与之对应的4名男女选择单身)。另外再假设还有2个家庭只生一个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8户家庭要生几个二孩和几个三孩才能维持代际平衡所需要的24个小孩呢(这里保守地假设所有小孩都会健康长大,实际上可能需要25个小孩才够)?


答案是剩下8个家庭里,需要有6户家庭生3个小孩(剩下2户家庭生2个),才能有24个小孩。因为6个三孩家庭生了6x3=18个,2个二孩家庭生了2x2=4个,2个一孩家庭生了2个,加起来18+4+2=24个小孩。


其结论可能会令很多人惊讶,我们需要让剩下8户家庭里中绝大多数的6户家庭(比例大于等于75%)生三个小孩,才生够24个小孩。也就是说,只有当生三孩的家庭要远远大于生二孩(或者一孩)的家庭时,才能勉强满足实现生育24个小孩的更替水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一直在呼吁仅仅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如果从小孩的角度来看,只有当绝大多数的小孩(18/24=75%)来自于三孩家庭才能维持更替水平。所以我们一直说,只有当整个社会都认为三孩家庭是主流时,才能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在美国,大多数人的理想子女数就是3个左右,而实际的生育率刚刚到2的更替水平,因为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婚不育,或者生不到理想子女数。


所以现在不允许生育三孩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亟需立刻完全放开限制,允许自由生育。如果不放开三孩,按照以上的例子,就会少了6个小孩,导致下一代只有18个小孩而不是24个小孩,也就是每代人就会减少25%,每两代人就会减半。而且这种人口衰减将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是从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文明传承来看,严重衰微的人口趋势对中国未来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中华民族复兴更是釜底抽薪。


事实上,二孩出生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生育率有多大上升,而是因为生育二孩的高龄育龄女性数量人数远远多于生育一孩的年轻女性,以及全面二孩放开后的堆积效应,但这个堆积效应正在释放结束。例如,8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妇幼保健普陀论坛”传出消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上海一年多,申城多家产院分娩量下降两成。专家表示,分娩量回落原因主要是赶“二孩”政策末班车的“70后”生育意愿已被释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