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悦汇
肿瘤医患交流平台,关注即可进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悦汇

张会来教授: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医悦汇  · 公众号  ·  · 2017-08-09 20: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会来教授

2016年第四版WHO淋巴细胞肿瘤最新分类取消了“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形态学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之间”的暂定分类,取而代之的定义了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根据该版本2016年第四版WHO淋巴细胞肿瘤最新分类1,将HGBL可分为两类:1、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即双打击/三打击淋巴瘤(DHL/THL);2、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HGBL-NOS),即及形态学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前者需要除外滤泡淋巴瘤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后者包括母细胞样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不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但形态学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现就HGBL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如下:

双打击淋巴瘤(DHL)

1、临床特征及诊断

DHL中位发病年龄为51-65岁,儿童及青少年罕见,男性多见。临床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增多、LDH水平升高、分期晚、Ki-67指数较高、IPI中高危或高危、疾病发展迅速等特点,此外DHL容易伴结外侵犯、特别是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3,故DHL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约为0.2-1.5年,且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90% DHL淋巴瘤来源于GCB亚型;其中Myc与BCL-2发生重排的DHL占据了所有DHL的80%,主要来源于GCB亚型,且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非常强,在细胞遗传学上也较Myc与BCL-6发生重排的DHL更为复杂;Myc与BCL-6发生重排的DHL仅占据所有DHL的20%,主要来源于ABC亚型,常常伴有结外受累,很少表达BCL-2。DHL目前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FISH检测,需要同时检测出Myc和BCL-2或BCL-6重排阳性且形态学符合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需要注意区别Myc重排单阳性的患者(单打击淋巴瘤),该类患者尽管临床预后同样较差,但并不伴BCL-2和/或BCL-6重排。

由于FISH检测成本较高,不少病理诊断中心常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Myc、BCL-2和/或BCL-6表达水平来替代FISH检测去预测DHL淋巴瘤。采用IHC预测DHL需要考虑Ki-67、Myc、BCL-2和/或BCL-6表达的cut-off值,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阈值标准,一般认为Ki-67表达高、Myc阳性表达>30%且BCL-2和/或BCL-6表达阳性的患者DHL几率大;当Myc阳性表达大于70%时,预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达93%-100% 4。同时,我们需要清楚,约20% DHL淋巴瘤不表达Myc、BCL-2和/或BCL-6,这部分患者预后往往较双表达患者预后要好。

2、预后

DHL患者预后较差,但Myc基因易位的伙伴基因不同是否带来不同的预后目前尚存争议。Pedersen等5的研究显示,DHL患者中只有发生Myc与Ig基因易位(包括IgH、IgK或Igλ),其预后才差;而发生Myc与其它基因易位,其预后与非DHL患者没有差异。然而,2016年12月份第58届美国ASH会议上,Mayo Clinic对DHL患者Myc基因易位的伙伴基因(Myc/IgH基因易位39例,Myc/IgK基因易位6例,Myc/IgL基因易位7例,Myc/non-Ig基因易位35例)进行的回顾性分析进行了报告。结果显示Myc/Ig基因易位与Myc/non-Ig基因易位总生存(OS)并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85),因此认为Myc基因易位伙伴基因对DHL总生存无影响。此外,该团队还分析了Myc、BCL-2重排与Myc、BCL-6重排的预后差异,结果显示Myc、BCL-2重排患者的2-year OS较Myc、BCL-6重排患者更差,但没有观察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73% VS 43%,P=0.13)。

采用Myc与BCL-2状态评估DLBCL患者临床风险的模型中,一般认为Myc、BCL-2蛋白水平表达高且伴有Myc/Ig基因易位的DHL或DEL患者为高危,而Myc、BCL-2蛋白水平表达中等且伴Myc/non-Ig基因易位的DHL或不伴Myc基因易位的DEL患者为中危,低危的患者表现为Myc、BCL-2蛋白水平表达低或者非双表达的DHL或者其他非双表达的DLBCL患者6。需要提醒的是,并然而不是所有DHL患者预后都不好,其中少部分患者(约7%)仍然表现出良好预后7,导致这部分DHL患者预后良好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随着DHL的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可能也参与了DHL淋巴瘤或者DEL淋巴瘤的发病过程,如TP53。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10例DEL患者中7例(70%)表现为TP53过表达,而55例非DEL患者中仅10例(18%)表现为TP53过表达。该研究认为TP53表达可能与DEL的关系密切,但是长期的随访发现,TP53过表达并未改变患者OS和PFS。另外一项研究显示8,TP53过表达的DLBCL患者具有显著不良预后,且TP53过表达能增强Myc重排或过表达或Myc/BCL-2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效应(P<0.05),TP53过表达也对DHL患者预后存在影响但尚未观察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6)。TP53表达对DHL/DEL的准确预后价值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回顾性研究很难保证统一的治疗方案及其它因素,未来前瞻性研究或许能准确回答该问题;此外,TP53表达的cut-off值也是需要探索的因素之一。目前ESMO共识表明,除CLL外的其他淋巴瘤中,无论临床试验还是临床实践,ESMO专家组对TP53的检测状态表现为消极,不鼓励也不建议检测,主要原因在于对目前干预研究结果的失望,除非有特异性针对TP53的药物进入临床研究,这一现状或许可能发生改变。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和Moffitt癌症中心也探索了血清白蛋白(SA)对DHL/DEL的预后价值,并构建了SEA预后评分体系(包括分期、ECOG和SA)。结果显示,SEA评分能够很好区分DHL/DEL中具有不同预后的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SA<37 g/L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3、治疗

DHL目前尚缺乏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R-DA-EPOCH、R-HyperCVAD、R-CODOX-M/IVAV、R-CHOP等。国际上多个中心目前将R-DA-EPOCH作为DHL的优选诱导方案,Sesques等9对311例DHL淋巴瘤进行研究,结果显示R-DA-EPOCH较R-CHOP能显著延长患者PFS(22月VS  8月),但并未改变其总生存。另外,据第58届ASH会议报道,R-DA-EPOCH也无法克服DHL患者TP53突变带来的不良预后影响。另外一项来自Mayo Clinic的研究显示,R-CODOX-M/IVAV治疗后,DHL患者5年OS为48%,提示部分DHL患者仍然显示出长期的治愈率;此外,R-CODOX-M/IVAV对年轻<60岁的DHL患者显示了更好的疗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来那度胺联合R-DA-EPOCH治疗DHL淋巴瘤的前瞻性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来那度胺联合R-DA-EPOCH初步显示出良好疗效,目前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探索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DHL淋巴瘤中的治疗价值,该团队回顾性分析了163例DHL患者,其中68例(42%)患者达到CR1后接受ASCT巩固治疗,95例(58%)患者达到CR1后未接受ASCT巩固治疗,中位随访23.5月(0.2-104.2月)。结果显示,ASCT并未改变DHL患者3-year PFS(87% VS 74%,P=0.21)和3-year OS(89% VS 80%,P=0.49);但接受强化方案(R-DA-EPOCH、R-HyperCVAD、R-CODOX-M/IVAV)的患者较R-CHOP方案更不易复发(HR=3.45,95%CI 1.59-7.45,P=0.002)。

总之,针对DHL淋巴瘤,目前以R-DA-EPOCH、R-HyperCVAD、R-CODOX-M/IVAV等方案为代表的强化方案仍然是目前的主流选择,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PFS、降低复发。但必须承认,然而,这些强化方案并未使患者OS获益,此外也无法克服TP53带来的不良预后作用。即使患者达到CR1后接受ASCT也未改变患者PFS和OS,与来那度胺的联合治疗策略初步显示出良好疗效,期待未来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总的来说,DHL淋巴瘤难治且易复发,复发难治的DHL预后更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DHL研究较少,美国Dana-Farber、麻省总医院、City of Hope开展的多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共纳入103例患者包括14例DHL和48例DEL以及其他类型DLBCL。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克服DHL/DE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他新的治疗手段、新的药物、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包括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BCL-2抑制剂、BET抑制剂、Aurora激酶抑制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rembrolizumab联合来那度胺等可能有希望进一步改善DHL患者的预后。另一方面,中枢神经系统的预防也是DHL淋巴瘤治疗过程需要积极采取的措施。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2016年12月份,第58届美国ASH会议报道了美国匹茨堡大学对HGBL- NOS和DHL治疗疗效的回顾性研究,共纳入63例HGBL患者,包括50例HGBL-NOS患者和13例DHL患者。结果显示,HGBL-NOS患者预后好于DHL患者,除了强化方案外,可接受R-CHOP治疗,不同治疗方案OS仍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总结

HGBL是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包括DHL/THL淋巴瘤和HGBL-NOS类型,前者预后较后者更差,Myc/BCL-2重排DHL患者预后较Myc/BCL-6重排更差,TP53表达对DHL淋巴瘤患者预后需要进一步研究,低SA的DHL患者预后更差。治疗方面,强化治疗方案可使患者PFS获益,但并不改善OS。诱导治疗联合ASCT并未改善患者预后,联合来那度胺的方案有望提高DHL疗效,其他新新的治疗手段、新的药物、新的联合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