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零壹智库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在经济调整的大环境下,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却迎来“春天”。
自2021年起至今,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已实施三周年。三年来,个贷不良资产成交规模大幅攀升。
根据银登中心公布的数据,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到965.3亿元,较2022全年增长了449.40%。
2024年对于个贷不良资产行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贷后监管的强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加之反催收机构的推波助澜,个贷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2024第八届中国贷后风险管理及资产处置峰会”上,零壹智库CEO柏亮认为,当前,个贷不良资产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规模增长较快。一方面,市场上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在增加;另一方面,很多机构的资产质量压力很大,多头贷款增长较快、违约风险在攀升。
其次,生态越来越丰富。从资产供给、定价、处置,到司法机构、调节中心,以及相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参与的机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不良资产市场的成熟度越来越高。
此外,合规成为重中之重,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金融消保机制的改革,将为个贷贷后市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市场暴增
银登中心2024年1月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显示,2023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公告挂牌的项目数量为336单,较三季度翻倍,挂牌业务规模达752.9亿元,环比增长52.66%,同比增长327.78%。
从成交情况来看,四季度成交项目数量为256单,成交业务规模达597.2亿元,同比增长329.95%。
2023年全年,不良批量转让成交项目为553单,成交规模达到1193.7亿元,
较2022年的369.9亿元
增长222.71%。
仅看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2021年1月,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大幕拉开。
到2022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在50亿元左右,2023年三季度爆发,成交规模一下从二季度的89.5亿元增长到348.8亿元,四季度更是达到475.2亿元。
2023年全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项目数量达到390单,成交规模达965.3亿元
,
较2022全年的175.7亿元大幅
增长449.40%。
图1: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统计(2022Q1—2023Q4)
来源:银登中心《2023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
上述数据显示出个贷不良领域的飙升态势。
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个贷事业部总经理陈侃在“2024第八届中国贷后风险管理及资产处置峰会”上表示,这意味着各类资产包都开始出现,而且占比会越来越大,但银登中心的成交率始终保持在80%。
因此,在市场很大的情况下,高成交价的资产包不会再出现了。
从个贷不良的转让类型来看,2023年四季度,信用卡透支类排在第一,业务规模达288.9亿元,占比60.8%;个人消费贷款类规模为121.6亿元,占比25.6%;个人经营性贷款类规模为64.4亿元,占比13.6%。
图2:2023Q4不良贷款转让出让方类型及金额结构(亿元)
来源:银登中心《2023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
“信用卡是个贷不良的蓝海,无论是从转让还是处置,信用卡在个贷不良资产中都是占比最大的”,毕马威特殊资产组中国兼亚太区主管合伙人彭富强表示。
他说,过去几年,个贷不良资产以经营贷和消费贷为主,信用卡不良比较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重新对信用卡的投资做布局。
当然,像城商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占比较小,因此对于不同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陈侃认为,2024年格局会有变化,但总体趋势不变,即信用卡依然占据很大的优势,同时消金公司、互联网贷款会“异军突起”。
最新年报中的趋势
零壹智库综合已发布2023年报的主要商业银行数据,从个人/零售不良贷款来看,除郑州银行外,其余各家银行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较上年末均呈现增长态势。
工商银行在个贷不良绝对值上位列第一,个人不良贷款达607.57亿元,增加了112.02亿元,不良贷款率0.70%,上升0.10个百分点。
郑州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贷款占不良总额的21%左右,得益于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等原因,个人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不过具体到信用卡不良数据上,上述两个指标仍有所抬升。
图3:主要商业银行个人/零售不良贷款(亿元,不完全统计)
来源:各银行2023年报,零壹智库整理
图4:主要商业银行个人/零售不良率情况(亿元,不完全统计)
注:部分已发年报的银行披露了不良率,但未披露不良贷款余额。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就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不良指标持续攀升。
截至2023年末,十余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金额均呈现上升趋势。在信用卡不良率上,除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四家银行不良率下降外,其余均为上升,其中常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最快,增长了0.78个百分点至1.40%。
图5:主要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情况(亿元,截至2023年末)
图6:主要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情况(截至2023年末)
注:数据为不完全统计,部分已发年报的银行披露了不良率,但未披露不良贷款余额。
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达到3.93%,仍排在首位,不过相较2022年末有所下降。其年报显示,2023年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减少61.32亿元,主要原因是通过强化逾期资产的清收、管控,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和临期催收管理,推动逾期率指标收敛到合理水平。
整体来看,商业银行个贷不良资产规模仍在持续增加,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也变得更强。
工商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围绕监测、催收、处置等重点工作,持续迭代升级监测模型策略,推进贷后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常熟银行则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贷款置换、归并盘活、类银团、依法诉讼、债权转让等方式化解处置风险贷款。
同时,该行积极创新处置方式,实行不良资产推介机制,拓宽处置渠道,推广“带抵押过户”、诉讼员工代理,加速资产变现,多种途径化解风险资产。
处置:诸多难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