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姑苏区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打造城市安全“数字哨兵”》被《苏州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专刊》2024年第1期录用。
城市的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和群众生活密不可分,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2023年以来,姑苏区以苏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为契机,以实时感知监测、信息化技术为媒介,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试点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构建道路、桥梁、危旧房屋、城市内涝等领域立体化监测网络,织密城市生命线,激活城市的脉动,助力打造城市生命线监管姑苏新模式、新样板。
为保证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危旧房屋等场景,在城市生命线“一张图”里皆有其精准对应的身份认证,姑苏区按照“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新增现状数据”的原则,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手段,开展资料收集、清洗及治理,并结合现场勘查、调查走访等形式,摸清现状,科学评估风险,制定《道路塌陷及桥梁倒塌风险场景风险评估报告》和《桥梁倒塌场景监测方案》,为开展道桥检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姑苏区城市生命线建设主要涵盖道路塌陷、桥梁倒塌、危旧房屋、城市内涝等四个场景。
采用探地雷达技术,根据姑苏区159条重点道路,约203公里里程风险评估结果,选择53条(段)塌陷隐患风险较高的道路进行地质雷达普查检测,检测测线里程约为330公里,共发现道路塌陷隐患103处,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道路塌陷隐患制定了相应的防控对策,进行闭环处置。
姑苏区道路探测区域分布图
现场探测示意图
姑苏区试点区域共计选择6座试点桥梁,对每座桥梁实行“一桥一策”,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
索山大桥
索山大桥三维建模
结合苏州市城市生命线特色场景建设需求,综合考虑危旧房屋结构类型、结构本体受力及风险特征、环境风险等因素,开展10处危旧房屋的城市生命线特色场景建设。现已完成10处危旧房屋基础数据的汇聚、治理及实时监测数据与市级平台的对接、汇交,完成10处危旧房屋的传感器部署及联网建设、2栋危旧房屋的精细化模型建设及10处危旧房屋的实景三维模型建设,数据分析及场景运维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实景三维模型
精细化模型
完成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报告编制、高风险区域巡查、存量监测设备巡查和增量监测设备布设及数据对接、监测点位相关附属设施三维建模。
目前,城市内涝三类设备均已成功对接至市级监管系统。当路面上有积水时,分布式微型液位仪报警;当河流水位超过3.2m,超声波液位仪报警;当井盖倾斜角大于25度或水淹至设备,井盖异动设备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