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
“珍稀奇文化”关注我们
最近,网友在上海逛了个嘉定出土文物展,没想到,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东西↓
拉近点看一下↓
眼熟吧?那怎么能不熟?大夏天的,喝点带度数的饮料+
撸个串儿,一周见它们的次数,比见亲妈还多。
可这么现代的玩意儿怎么会出现在出土文物里?
对此,有脑洞大的网友解释:
或许是在夜黑风高的晚上,盗墓者挖累了,开了一瓶啤酒解渴壮胆?
“太像啤酒瓶盖了,还带锯齿。这么说,那些盗墓者算是酒后盗墓咯?阴差阳错之下穿越了,一个‘吹瓶’穿越到了明朝。”
“这很像喝饮料的瓶盖,芬达的那种,也是那种小的。”
有想法更大胆的网友,甚至在网络上评论:让博物馆工作人员拿放大镜看看瓶盖周围有没有牙印,再看看瓶盖里有没有
“再来一瓶”
的字样……
尽管该展览已经开幕有一段时间了,但参观者热度不减,目前已共接待近3万参观者,目的都是来看“最古老的啤酒瓶盖”。
博物馆工作人员听到网友们的滑稽猜想后无奈地笑笑,说:网友的想象力丰富,但与事实不符。
证据是:这个小物件在古代叫
银香盒
,褶皱有19个,啤酒瓶盖则有
21
个。啤酒瓶盖人人都可以信手拈来,但
这个银香盒的主人可是大有来头
。
银香盒是2007年在嘉定江桥镇李新斋家族墓出土的,该墓为明代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叫李汝节,号新斋,是明代万历年间人,为登州同知,官职五品以上。
不过,这小物件应该是女主人的私人物品。2007年发掘时,墓穴保存完好,棺柩中发现了大量的宣纸以及发簪、铜镜、金银饰品等随葬物品,包括这个银香盒。
出土现场照片
银香盒的直径只有2.8厘米,高度
1.2
厘米,十分的小巧玲珑。上盖略大于下盒,墓穴发掘时,里面还有一些木质香料,盖面上刻一“香”字,说明它在几百年前的真实用途是妇女随身填装香料的妆具。
这么说,许多女性朋友瞬间就明白了,这玩意其实就相当于现代女同胞用的随身携带的香水嘛,小小一件,走哪儿带哪儿,毫无压力,又可以随时补妆,方便!之所以做成带齿装,或许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以免随身携带时盖子抖落,古人这想象力,你服不服?
虽然得知了银香盒的真实用途,但调皮的网友依然不肯放过它,还有机智的网友帮忙找到了它的“原配”,给盖子配上了酒瓶子。
这其实是元朝时期的一个玻璃酒瓶,在我们现在看似普通的一个瓶子,在古代可是可以和黄金媲美的。
有了酒瓶,还得
配个杯
……
凑一桌
酒
席
。
这是战
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
1990
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
国水晶杯高
15.4cm
、口径
7.8cm
、底径
5.4cm
,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现代的啤酒玻璃杯。
元代玻璃酒瓶
+
明代的银瓶盖
+
战国的水晶酒杯,这样的豪华搭配
拿来喝
啤酒
?这怕是天下最奢华的酒局了吧!
声明:
文章内容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小编,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