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岛晨报
半岛晨报-----离事实最近,离百姓最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这就是中国人的顶级审美!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岛晨报

逆天科学家:他的发明可以让人用意念驱动物体…

半岛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5 19:14

正文

这不是科幻电影!

这是已发生的事实!

他的发明可以实现用意念驱动物体!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控制我们所有的电脑、所有的数字设备,只是通过我们的想和思考的过程,比如说我们设想我们可以开车或者可以开飞机,只是想象一下我们往哪里走,如何使用我们的机械和设备。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可以和很多的人通过网络一起协调合作,我们所有的想法都聚集在一起,我们实现相互的互动,而不必需要说、也不必需要听。 这就是传说中的“BMI脑机对接”。


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边,一个叫做米格尔.尼克莱利斯的科学家发现,人们实际上可以做到那些看起来难以置信的意念驱动物体的行为。你只需要用脑来想一想,然后用机器去实现具体的某个活动和任务。也就是说我们的脑电波发出的信号,把这些信号和机器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控制我们人为设计出来工具的活动。



有的时候这些机器会很小,有的时候很大像个机器人,甚至更大,就像航空航天器一样,尼克莱利斯说他们所研究的接口,是使用最新最具有竞争性的技术和工具,来实现大脑的活动可以很迅速、有效率地接到相关的机械设备,无论距离近还是距离远,这就是人们对于脑机接口的定义。


尼克莱利斯用长达十年时间不断的做实验,其最终的目的是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实验。


你或许不知道米格尔.尼可莱利斯是谁,没关系,如果你热爱足球的话,你一定记得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时,一个常年瘫痪的14岁残疾少年身穿“机械战甲”神奇般地站了起来并为该届世界杯开出了第一球。如果你不爱看足球,也没关系,你爱看电影也行,如果你爱看电影,你一定记得那部划时代的《阿凡达》,那位战争受伤瘫痪的男主人公通过电脑将意念进入到一个健康的人造阿凡达身体里,神奇地拯救了潘多拉星球,也赢得了爱情。



这些,或多或少都与米格尔.尼可莱利斯有关系。那件神奇地“机械战甲”就是这位科技大咖发明的,这位神经科学家研究意念脑机融合已经多年,并不时发表一些惊人的实践进展,《阿凡达》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在本届软交会上,尼克莱利斯所到之处备受关注。他带来的神奇的成功实验结果也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


尼克莱利斯说,‘机械战甲’引发的轰动让他始料未及,很多人开始仿制‘机械战甲’,但尼可莱利斯不打算用专利权去阻止这一切。


2016年,这位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科学家完成一本科学著作《脑机穿越》,通过此书结合他科研的结果,你会发现,很多科幻片里有关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的情节并非空穴来风。


他的签售会现场 被热情粉丝包围


13时30分,在本届软交会现场,尼克莱利斯带着他的著作在展馆内举行了签售会。



尼克莱利斯笑容可掬地走过来,亲切地对着等着他的粉丝微笑。这次尼可莱利斯带着他的新著作《脑机穿越》来到大连,谈及自己的研究未来可能会帮助成千上万的残疾人,甚至为人类描绘出人机交互的新图景,尼科莱利斯表示,他根本不会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得失。相反,他希望更多人来研究和制造类似于“机械战甲”这样的脑机交互装置。因为,产品多了成本就会下降,普通人才会受益。     



不过,尼科莱利斯认为,“机械战甲”想要真正普及,还有一关要过,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脑机交互背后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家热衷人工智能研发相比,人类对自身大脑的探索仍然太少,到现在为止,关于大脑如何产生脑电波的机制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尼克莱利斯介绍,世界上大概有10亿人有功能障碍,但是大部分功能障碍可能是病症,比如说外伤、脊椎并等不只是脊椎受损的患者,所有人都可以从脑机交互的研究成果中受益。比如,拆弹专家能远程控制机器人拆除危险易爆品。又比如,太空迷不再需要支付昂贵的旅行费用,足不出户,派出感应机器人登上火星,来一番星际旅行,也能领略不同于地球风貌的美景,顺便感受到宇宙沙尘暴的威力。尼科莱利斯的研究无疑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新图景。 


本报记者带队的20名读友会成员排起了长队请尼克莱利斯签名。读者们的热情也吸引了其他参展人的关注,更多人也随着拍到了签名购书的队伍中。



读者王翠是一名神经科大夫,她在现场激动地与尼克莱利斯交流,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和他沟通。现场的其他读者也争相和这位难得一见的科学家合影,签售会成了展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