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刘守英:顺应城乡融合,变革土地制度 ·  19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国金证券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启动! ·  22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围猎英特尔 ·  3 天前  
哲学王  ·  三联的猛料,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石家庄女孩,在高风险区“扛”了一个月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1-02-02 19:55

正文



大家好,我是脸叔。
上个月,石家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经过各方不懈的努力,疫情基本已经得到控制。
从1月25日开始,新增病例便已放缓,连续数日均为个位数。1月29日,石家庄实行分区分级管控,高风险区域执行现行的管控措施,低风险区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月1日,此前为高风险地区的新乐市全域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新乐市的一位志愿者,从疫情爆发以来,她便在疫区提供服务,为各个封闭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至今,已经快 一个
志愿者工作很苦很累,但她毫无怨言地全部“扛”了下来,即使天气再冷,她也得站在寒风中坚守岗位,为素不相识的人默默奉献。疫情爆发之后她再没有回过家,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等疫情结束以后,回家吃一顿爸爸做的饭。
以下是这位志愿者的真实故事:
寒风中的志愿者
1月18日,石家庄新乐市全域升为高风险区,连夜再次进行全民核酸检测。
早上7点,王婷的手机一直在振动,但她顾不上接电话。作为志愿者,她正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小区的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
爬完4栋7层楼后,王婷的小腿肚止不住地打颤。趁着休息的一点时间,她拿出手机,看到母亲一个又一个未接来电,迅速回了电话,向家里报平安。
半个月前,王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猝不及防地被疫情困在外地。
研究生毕业后,王婷考了公务员,单位在石家庄下属的县级市新乐市,距离她在石家庄市区的家约一小时车程,工作日她住在宿舍,只有周末才回家。
2021年的元旦,石家庄全市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氛,王婷和家人也度过了难忘的假期。然而,3日的一则新闻,瞬间引爆了家人群:石家庄市藁城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增村镇小果庄村。
王婷心里一沉,确诊病例所在的小果庄村位于藁城、正定、新乐三地的交界处,离王婷工作的地方非常近。
父母劝王婷先请两天假,看看疫情的发展态势。但她本着工作第一的原则,假期一结束,就像往常一样,开车回单位上班。
1月5日,河北省启动应急机制。一夜之间,石家庄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王婷所在单位的业务没办法开展,也进入了停工状态。
1月6日,石家庄“封”城,全员核酸检测。王婷内心焦躁不安,和父母视频通话的时候,得知他们都在小区做志愿者。父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王婷十分感动,恰好她所在的单位也在招募志愿者,她便与同宿舍的同事一起报了名。
那天的石家庄非常冷,白天都在零下11度,大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王婷穿着羽绒服和雪地靴,依旧冻得直哆嗦,呼出的水汽在口罩里结成了冰碴,连眉毛上都挂着冰晶。
她的任务是到各个小区门口贴核酸检测的通知,寒风一直在呼啸,通知一贴到门上,就被风刮掉了。她捡起来再贴,贴了又掉,掉了又贴。
那一刻,王婷终于明白了负重前行的含义。
守护小区平安
大部分时间,王婷和同事两人一组,在小区门口站岗,检查证件、登记信息、扫码测温。
这片老小区共计33栋楼,约1000多户居民,将近5000人口。虽然大部分人都居家隔离,但防疫与民生保障人员总要出入,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王婷忙起来几乎一刻不停。

图丨居民给王婷和其他志愿者送的酸奶
大多数居民都很配合防疫要求,有热心肠的居民见志愿者们太辛苦,还给他们送来鸡蛋、酸奶和小蛋糕。可是,也有少数人不服从管理。
一次,有位大爷偏要出去遛弯。王婷按照要求劝他回去,大爷骂骂咧咧,趁她不注意,掀起红色封锁线,从下面钻了出去,一溜烟便没影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大爷似乎逛累了,慢悠悠地往回走。刚到小区门口,保安就把他拦住了,王婷立即报警。见到警察后,大爷完全没有了之前和他们吵架的气势,警察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才放大爷回去。
对于小区内居民的合理需求,王婷想方设法提供帮助。某天,小区内一位阿姨走到门口找志愿者,她满脸愁云,见到王婷后欲言又止。王婷看出她大概是需要帮忙,问她有什么事,阿姨用恳求的口吻说,她和老伴进城看望女儿,家里没有人,留在乡下的狗已经饿了三天三夜,希望王婷帮个忙,联系老家那边的志愿者,替她上门喂狗。
王婷家中也养过狗,她能理解这位阿姨对狗狗的担忧,立刻给当地村委会打电话,联系到一位志愿者:“阿姨说狗脾气很好,随便给它吃点什么都行,馒头和水就可以,好歹让它撑过这段时间……”
拨通电话的时候,王婷很担心听到“这都什么时候了,人都顾不上还管狗”之类的回答,没想到,对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王婷把买食品的钱转账给对方,对方婉言谢绝。
他在电话里对王婷说:“我做志愿者就是为了帮助所有人,疫情期间,我们不会放弃任何生命。”
新乐市升为高风险区以前,小区内的商店和药店还能营业,升为高风险区以后,店铺全都关闭了,居民们只能网购物资。穿着防护服的骑手穿梭在店铺和小区之间,将物品放在门口指定的桌子上,王婷要先拿酒精喷一喷,消完毒以后,居民才可以拿走。
执勤期间,王婷总共目睹了两次救护车进入小区。第一次从小区里拉走了4位大型商超工作人员,第二次拉走了6位次密接者。
每次听到120“呜拉呜拉”的笛声,王婷的心都要咯噔一下。时常活动在外面,不管是进小区还是出小区的人,都要与自己接触,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等待第一次核酸检测的结果最是煎熬,看到“阴性”时,王婷还怀疑是不是“假阴性”,直到后面5次核酸检测的结果都正常,她才放了心。
高风险区每两天要做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有检测的日子,王婷便停下执勤的任务,帮忙登记人员信息。
首先,志愿者要入户填表,登记每个人的信息,如果有不方便出门的老人、病人,要在表格上备注上门检测。有的人怕不安全,不给开门,王婷就隔着门喊话,把信息填写完整。也有的人很热心,会邀请王婷进屋坐一坐,喝口热水,王婷都婉拒了。
第一次爬楼时,王婷口罩上结了冰碴,刺得她嘴唇生疼,身上又没有多余的口罩,只能开口向居民求助,对方给她拿了一打,她连声道谢,只取走一个戴上。
她服务的小区住户中,有许多不会使用微信的老人,为了照顾他们,开始检测的时候,王婷需要拿着大喇叭在楼前喊话,让大家下楼。
第一次核酸检测场面十分混乱,有人在登记之前就做完了核酸检测,也有人不愿意下楼,总想等人少了再下去。
有位带着孙子的老太太,刚一下楼就冲王婷发火,责备王婷指挥得不好,蛮横地吼道:“都冻着我孙子了!”
同事及时解围,安抚了老太太的情绪,但王婷心里十分难受。小孩只下来了不到5分钟,而她作为志愿者,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已经冻了5个小时。她很想大哭一场,但想到眼下的任务,她坚强地忍住了眼泪,继续工作。
第一场核酸检测结束后,王婷和其他志愿者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以后的几次检测顺利了许多。
为居民提供保障的物业经理
除了像王婷这样为千家万户服务的志愿者,在石家庄“封城”期间,物业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居家隔离的市民才能正常生活。
沈丽华是桥西区某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1月 5日晚上,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石家庄新闻发布会时,她与物业的其他工作人员正在紧急接受核酸检测。6日凌晨2点,她接到通知,次日一早封闭小区,对全体人员实行闭环式管理。
不巧的是,那天有个单元的下水管道堵塞,污水从井盖汩汩冒出,臭气熏天。沈丽华紧急联系维修人员,总共拉走了4大罐污水,才彻底疏通完毕。
清晨6点15分,沈丽华目送最后一趟吸污车离开小区,然后在门口拉上了隔离带。
最初,沈丽华对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缺乏信心。这片小区是两年前建成的新楼盘,小区内的各项设施不完善,常常有业主在社区群里抱怨,责备物业的工作不认真,甚至有人会用侮辱性的语言谩骂物业,物业和业主的关系十分复杂,沈丽华不知道居民们会不会服从物业的指挥。
6日晚上,医疗队进入小区。那天恰逢北方遇到21世纪最强寒流,沈丽华怕检测的时候会冻到大家,选择在相对温暖一点的地下车库里进行检测。
在这期间,有个单元的水管被冻爆了,导致多户停水。沈丽华一边组织大家排队,一边安排工作人员抢修,及时恢复了小区供水。
在几次检测之间,沈丽华不断改进组织方式,提高登记效率,降低排队时间。
第一次登记信息,每队都在同一个本子上填写,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到了第二次登记时,沈丽华专门打印出表格,裁剪成小纸条,上门分发给每一户。第三次登记时,已经改成了用手机扫身份证录入信息,更加快捷有效,各个单元还建立了单独的微信群,协调下楼的顺序,避免不必要的等待。
疫情期间,物业全体人员都滞留在了小区办公室内,办公室没有厨房,只有一个不常用的电煮锅,他们只能每天煮方便面填饱肚子。
沈丽华和同事们的辛苦,居民都看在眼里。
第三次核酸检测那天,正好赶上腊八节,检测结束后已经是中午,有热心的居民端来了一锅腊八粥,分给在场的工作人员。还有一次,小区住户敲开物业办公室的门,送来自家做的饭菜。一时间,满屋都是香喷喷的味道,沈丽华吃着菜,心里暖暖的,像回家一样幸福。因为工作忙碌,她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很想念丈夫和孩子。
24小时亮灯的便利店
在石家庄市区,离王婷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家社区便利店,她偶尔会来这里买东西。
便利店所在的小街,是一条窄窄的死胡同,车开进去都没法掉头。街上总共有4个不同单位的宿舍区,老周在宿舍区建成时,就开了这家小店,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让便利店的招牌24小时亮灯,是老周儿子小周的想法。他的初衷,是想给社区居民带来安全感。他坚持营业到午夜,只要居民打电话订购急需物品,他也立刻会把东西送到小区门口。
小周是家中的独生子,父亲希望他继承店面。起初,小周不想接受父亲的安排,被困在这家小小的便利店里,他更羡慕那些去北京闯荡的同学。小周与父亲发生争执,有几次直接在店里吵了起来。
去年爆发的疫情改变了小周的选择,他决定留在家里,接替父亲的事业,帮家里打理店铺。空闲的时候玩玩手机,过着单调的生活。“但我觉得很幸福,父母健康,还都在身边。”
石家庄“封”城以后,便利店线上订单量剧增,小周和父母全部出动,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开始工作。
因为老周不太会使用网络,小周需要一个人和配送平台联络。他每天把厚厚的一打订单打印出来,照着上面的信息,和父母一起清点商品。每天下午4点以后,小周把货物送到自提点,顾客在隔离带另一边排队等候。

便利店为全社区几千人提供服务,保障了隔离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这让小周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他也更加理解了父亲对店铺的执念: 这个社区需要他们,他们也需要这个社区。
曙光
王婷已经做了快一个月的志愿者了,她很想念在市区的父母,每天晚上忙完回到宿舍,再累都会和他们视频,聊聊日常。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等疫情结束以后,回到家里,吃一顿爸爸做的饭。
1 25 日开始,河北疫情便已放缓,新增病例连续数日均为个位数。 1 29 日,石家庄实行分区分级管控,高风险区域执行现行的管控措施,低风险区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
王婷石家庄市区所在的家为低风险区域,她当志愿者所在的新乐市仍为高风险区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