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传媒
专注新金融、新价值、新思维的金融人知识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三日涨超7%!DeepSeeK概念“点燃”恒生科技 ·  12 小时前  
牛散赵哥  ·  A股:放量两连阳,下周还能涨吗? ·  3 天前  
牛散赵哥  ·  A股:放量两连阳,下周还能涨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传媒

经济进入存量时代,独角兽会是“次新物种”吗?

陆家嘴传媒  · 公众号  · 金融  · 2020-12-29 22:11

正文

导读

12月23日,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来到陆家嘴创投课年会,他的分享主题是“赋能:存量时代的独角兽逻辑”。他从VC生意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当中国经济进入存量时代后,如何把握次新物种。
以下为 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在陆家嘴创投课年会上的主要演讲内容 ,编辑有删减。


合鲸资本是一家VC机构,主要投资A轮,核心团队几 乎都是媒体人出身,主要投资消费类项目——包括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

在投资之余,合鲸资本团队喜欢去总结、复盘,去思考每一个项目跑出来,背后是为什么?


即使不能确定100%把握项目成功背后的真理,也要争取提炼出通用的要素,再加以复制,这就是我们投资的方法。


VC的本质:集中度


巴菲特曾提到四大竞争优势:1.无形资产,2.转换成本,3.网络效应,4.成本优势。


为什么之前的风险投资偏爱TMT领域呢?因为TMT中的 Tech技术(专利保护)、Media媒体(规模效应)、Telecom通讯(网络效应) 天然覆盖了巴菲特所说的四大护城河


有集中度才能带来持续的护城河。 历史上, 在采集时代,哪里有野果子,哪里就有人生存。 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也一样。那时候都没有什么护城河。


工业社会慢慢出现规模效应。 到了信息技术时代,社交/社区、支付、移动出行、软件都能产生网络效应,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电商/外卖、新品牌都能产生规模效应。所以上述赛道都能见到VC的身影。


另外还有一些赛道,规模很大,但是都是小公司。例如消费品、教育、娱乐、出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集中度低。


教育之前不被VC热衷,就是集中度低这个问题。教育是一个万亿市场,但每一个门类都是极度细分的。教育行业前三大公司加在一起,市场占有率可能只有3%。


今天我们看到一些在线教育项目被风险投资追逐,被“玩命地投”。这是因为大家发现 在线化有可能提升教育的集中度 。如果前5大 在线 教育能占据市场份额的10%以上,那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


品牌也是同样的情况。品牌是一个护城河,它的护城河源于心智的占领。


人类的大脑是有缺陷的,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品牌。任何一个品类都会有神奇的数字 ,比如空调99%的人记不住(讲不出)超过七个空调品牌。一旦你的品牌进入品类前七名,就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但品牌的护城河又没那么强,通常不会一个品牌完全垄断掉一个市场。

从增量到存量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巨大的增长时代。


增量时代的集中模型是 种间替代 。新的技术红利催生新的物种。 集中度的提升,靠的是增量的扩张和种间的替代。


种间替代就是新物种替代老物种,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是非常残酷的。 例如,新浪、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物种替代了报纸、杂志、电视台等老物种。开心网、微博、微信、陌陌等新物种 替代了固定电话这样的老物种。


现在大家的共识是 中国的经济进入到存量时代 。发展的四大外部红利: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基本见顶,宏观增长进入低速时代。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不再构成变量驱动力,下一代引擎级技术尚未规模性见效: AI、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正处在青黄不接的代际转换期。


存量的时代,怎么实现集中度的提升?


这里就需要寻找“ 种内替代 ”。


以前大家是做新蛋糕、把蛋糕做大。现在我们要把蛋糕做得好一点。


存量时代提升的规模,大部分情况是零和博弈。你的增长可能就来自邻居的倒闭。这句话说的有点残酷,事实情况就是这样。


存量优化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叫做 翻新物种 替代老物种。


举个例子,小米就是一个电子产品翻新物种。小米手机替代了原来的山寨机。 喜茶部分替代了传统奶茶、星巴克。 江小白在某些市场上替代了传统白酒。


翻新物种做出了新的品牌,把新的产品、新的形态和新的人群链接到一起,构建了一个新的价值网络。


另一种存量优化的“种内替代”叫 次新物种 ,也就是帮助部 分老物种替代另一部分老物种。 次新物种很多项目属于B2B业务。


这里重点讲一讲次新物种。

人、货、场模型


用最基础的服务三个主要环节: 人、货、场模型来分析次新物种的特质。


针对“人”,次新物种解决获客问题:为老物种带用户、做营销服务,代表项目例如流量代运营。


针对“货”,次新物种解决降本、增效问题:做供应链集成,代表项目例如批发市场、MRO。


针对“场”,次新物种解决增效问题:做企业软件、硬件,代表项目例如SaaS、ERP、CRM等。


在人、货、场三个维度中,如果创业项目能切入其中某 一个 方面,就可以做成一个普通的企业供应商。


如果能切入 两个 方面, 护城河加深,资本价值就可长期沉淀,就 可以成为效率优化者。


如果能同时切入 三个 方面(用户+供应链+信息化), 护城河就更深,资本价值更大、更可持续。它 就有机会成为次新物种,成为小平台。


  • 案例:OYO中国


OYO中国的做法是帮助经济型酒店翻新。 他们帮助常见的小酒店——可能只是夫妻小店——和周边的其他小酒店竞争。

“人”的维度上,统一给小酒店翻牌,OTA代运营、新增获客。

“货”的维度上,帮助酒店装修店面、统一供应铺草,对运营团队培训,提升体验,增加留存。

“场”的维度上,引入智能硬件、业务系统,掌握数据,提升运营效率。


他们的成果是两年开店14万家,创下线下开店速度的世界纪录。


当然,OYO中国也有它的问题,它的供应链赋能没跟上,导致留存增效不明显。花钱给别人装修容易、但是提升服务是一个慢功夫。


  • 案例:菜不释手


菜不释手是我个人曾经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尝试给菜市场的菜贩赋能。

“人”的维度上, 菜不释手项目下沉到菜场,帮助菜贩统一翻牌,推广获客。 给菜贩配统一支付渠道。

“货”的维度上,他们 找到主力菜品、保证质优、价低,做到 统一配送,统一包装。

“场”的维度上, 虽然这个行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他们也试图给摊主配备ERP小程序、智能秤,提升效率。


菜不释手 高峰期间发展了 100家菜场,被赋能的摊主收入基本翻倍。

但很可惜,菜市场整体 是一个逐渐被边缘化的市场, 是“下沉中的船” 目前大城市 菜市场消费的生鲜 数量整体正 在缩减。


  • 美ONE(早期)


我们投资了早期的美ONE。当时他们的生意和现在不一样。 美ONE早期的故事是 负责给腰部的KOL服务。

在“人”的方面,对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淘宝等电商平台,帮助KOL获得粉丝和C端用户。

在“货”的方面,给KOL技能培训,对接内容服务商、广告、通告,提升KOL技能和服务能力。

在“场”的方面,用SaaS实现服务在线化,提升服务KOL效率。


这个故事明显的是符合VC的胃口的。因为它的扩展性非常强。它有机会做大,还有复制性。后来由于行业发展阶段未到,美ONE转型了,现在他们在另一个方向上做的很成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