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文《职称破格为社科青年成长按下“加速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职称工作纪实》介绍:
2024年,全院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正高8人、副高5人),超过了2021-2023年破格晋升职称人数的总和。
文章介绍,此前,破格晋升职称人员集中于经济学部、散见于历史学部和文哲学部。今年,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学科范围更广了,覆盖了文哲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和国际研究学部。从职称系列看,除科研人员外,也有编辑人员破格晋升职称。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力推行职称破格制度,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空前高涨。正如工业经济研究所阳镇所言,职称破格制度树立了高质量导向,打破了论资排辈,使青年学者可以不受研究所指标限制,让“想做且能做高质量学术研究”的青年才俊不再“望职称兴叹”,而是“纷纷脱颖而出”。
与阳镇经历相似,今年6月一同破格晋升副研究员的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范佳睿、美国研究所宫小飞、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杨园章及工业经济研究所吴海军,均入职社科院时间不长,中级任职不到两年即晋升副高。
文章援引社科院人事教育局统计:2024年,全院破格晋升副高人员与常规晋升副高人员相比,在中级的平均任职年限大大缩短。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12月23日当天,“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也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一: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刘子凡破格晋升的案例。
刘子凡,男,1986年3月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
刘子凡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个人专著3部;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顶级、权威和核心期刊及报纸发表文章7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2021),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人才“培远计划”(2023),被评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4)。
刘子凡自述:“我2021年聘至副研究员岗位,如果按照常规晋升的要求,2026年才能申请参评研究员。在破格晋升的政策下,我至少提前2年评上了正高职称。此外,破格晋升人员在5年内还不占用本所的职称和岗位指标,为青年人才提供了特殊的晋升通道和政策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其实早在今年3、4月间,“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就曾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系列访谈》,介绍了一批青年英才破格晋升职称的典型案例。
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兼任经济研究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主任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博;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杨洪源等人。
上述这些案例基本都在2021年至2023年获得破格晋升,年龄结构方面则以“80后”为主,也有“95后”的年轻学者。
例如,1995年6月生的年轻女学者曹婧,经济学博士,2023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她主要从事地方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等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曾获第十一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2023)、第七届“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2021)、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20)等奖项。
曹婧自述:“我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税学系,主要从事地方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2021年9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工作,2023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我院一直是广大青年学者心向往之的学术殿堂。怀揣着对社科殿堂和国家智库的憧憬,期盼将所学所思更好地服务于政策实践,我有幸加入我院金融所,继续学术探索之旅。”
本文来源:新浪微博;本文转载自:书圈。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年来推行的破格晋升制度,
无疑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从最新的2024年度职称晋升数据来看,
破格晋升的人数和覆盖学科的广度显著提升。
这一政策不仅在数量上突破了传统常规,
更从制度层面优化了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破格晋升制度在一方面体现了学术评价体系向高质量导向的转变。
无论是隋唐史专家刘子凡,
还是地方债务风险研究的青年学者曹婧,
他们的晋升并非单纯依赖年资积累,
而是以丰硕的学术成果、
创新的研究视角以及对国家智库建设的贡献为衡量标准。
破格晋升政策摒弃了“论资排辈”的惯性,
真正让那些“能做事、做成事”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这无疑是一种对学术公平性的回归。
另一方面,
破格晋升政策为青年学者提供了独特的成长通道和时间红利。
以刘子凡为例,
他的破格晋升不仅提前了至少两年的正高评审时间,
还避免了因机构指标限制而被“卡位”的困境。
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青年学者的创造力和科研潜力,
为整个学术界带来了“鲶鱼效应”。
更重要的是,
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对青年学术群体的战略性扶持。
从2021年至2024年间,
一大批“80后”甚至“95后”学者通过破格晋升跻身学术核心,
推动了代际更替的同时,
也提升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破格晋升政策为青年学者成长按下了“加速键”,
这种破局性的创新值得其他科研机构和高校借鉴。
当然,这一制度的长期成效仍需通过持续优化和公平实施来检验,
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其正面意义不容忽视。
这个世界非常广阔,除了国内的学术生涯,
也可以选择国外高薪读博、博后。
很多人不了解这些,
无非是信息闭塞不知道还有更多选择。
我曾经举办过许多直播连线活动,
为大家免费连麦答疑解惑(在我的同名知乎有以下直播的文案素材)。
大专生直升海外名校硕士?免学费的欧陆也了解一下【直播连麦咨询44】
全奖读博之北美篇:本科直博还是先读研提升?【直播连麦咨询43】
全奖读博之亚洲篇:香港新加坡日韩中东【直播连麦咨询42】
也邀请我全球的朋友朋友来我的直播间做客,
用视频访谈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经历。
自从1年多前开启直播以来,
我每周六早晨7点、每周日晚上7点几乎雷打不动坚持至今。
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人生是旷野,每个人都值得更多选择!
(接下来2周开启西班牙瓦伦西亚度假模式,故仅在周六早晨7点与大家连线答疑)
关注公众号
往期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