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安系”再度出手囤银行,近一月扫货已逾30亿港元
1月14日,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月8日,邮储银行获平安人寿在场内以每股均价4.5639港元增持716.8万股;1月7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293万股,每股作价38.1698港元;同日,中国平安以每股平均价4.2216港元购入农业银行3167.8万股。
据悉,增持完成后,“平安系”对上述两家国有大行及一家股份行的持股比例均超过5%,触及举牌线。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中国平安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银行H股已超30亿港元。
险资人士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偏好具有稳定性、防御性的国有大行,目前国有大行H股股息收益率为6%-7%,对保险资金具备吸引力。此外,国有大行的中期派息安排也有利于稳定股价。(财联社)
2、刘晖获批中国人寿寿险董秘任职资格
1月14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10 月 11 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提名刘晖女士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议案》,同意聘任刘晖女士担任本公司董事会秘书。本公司近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刘晖任职资格的批复。根据该批复,金融监管总局已核准刘晖女士担任本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资格,其任职自 2025 年 1 月 10 日起生效。(今日保)
3、国富人寿拟增注册资本7000余万元 新增股东为第一大股东广西投资集团子公司
1月13日,国富人寿发布变更注册资本信息披露公告,公司于2024年12月27日召开24年第六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富人寿新增股东及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
本次新增股东广西投资集团金控有限公司,增资后将持有股份约为7034万股(占股比例3.52%),以货币形式按每股单价1.18元,投入资金约为8300万元。增资后国富人寿注册资本将由目前的约19.26亿元增加至19.96亿元。上述变更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西监管局批准后生效。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投资集团金控有限公司为国富人寿第一大股东广西投资集团的子公司。(今日保)
1、央行:截至2024年末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过1000亿元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过1000亿元,金融机构已经和超过700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签订了股票回购增持的贷款合同,金额超过300亿元。(财联社)
2、预定利率“随行就市”,险企资产负债平衡术重塑中
受低利率环境、权益类资产收益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几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为应对利差损风险,缓解保险公司负债成本压力,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8月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该文件中除了将人身险预定利率再次下调外,还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专家分析,利差损风险的化解难以靠单家保险公司完成,需要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来解决。由监管部门指导调整为保险公司进行市场化调整,是一种高效且明智的做法。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后,可以加快保险公司资产端收益率向负债资金成本率的传导,而且调整会更加充分。(21世纪经济报道)
3、五年间570多万人悄然离场 保险销售精英化进程加速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五年间保险业从业人员减少了 578.2万人,占金融行业减少人数的99.26%。但与此同时,我国保险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五年间,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从2018年末的18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末的30万亿元,增长了67%。(华夏时报)
4、30年内部收益率可达2.5%,“平替”超长期国债?增额寿险预定利率仍有调整空间
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走低,令投资者产生焦虑和疑惑,社交媒体上纷纷发问关心,市场有哪些“平替”品?业内人士表示,在2025年的保险“开门红”产品中,“增额终身寿+分红”为主要形式。作为预定利率产品,目前增额寿险产品30年IRR(内部收益率)约2.5%,而今日,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1.9%,似乎可作为30年超长期国债的平替。不过,业内同时表示,这两者的收益率计算、安全性、流动性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已落地,增额寿险预定利率未来仍有调整空间。(财联社)
5、预定利率“随行就市”,险企资产负债平衡术重塑中
受低利率环境、权益类资产收益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几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为应对利差损风险,缓解保险公司负债成本压力,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8月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该文件中除了将人身险预定利率再次下调外,还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在2025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细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分析,利差损风险的化解难以靠单家保险公司完成,需要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来解决。由监管部门指导调整为保险公司进行市场化调整,是一种高效且明智的做法。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后,可以加快保险公司资产端收益率向负债资金成本率的传导,而且调整会更加充分。(21世纪经济报道)
6、探索形成丙类药品目录 对商业健康险市场有何影响?
12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了2025年医保工作将以强化医保战略购买、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中提到,“在坚持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前提下,将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目录”“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引导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及时将创新药品纳入报销范围,研究探索形成丙类药品目录,并逐步扩大至其他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
镁信健康首席商务官郎立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针对丙类药目录表示,当前商业保险需要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扩大支付范围。丙类目录或者创新药,大概率在医保范围之外,拥有的空间非常大。这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无非是产品、风控和销售需要匹配。他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医疗目前的支付结构中,医保占比在50%左右,而商保占比大概只有个位数,仅7%左右,另外的部分则由个人负担。现阶段商保应当更快速地扩大支付能力。(21世纪经济报道)
7、获赔率超99%!险企2024理赔年报陆续披露 医疗险赔付案件明显增多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农银人寿、中宏保险、海港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瑞众保险等多家险企已陆续披露2024年度理赔报告。总体来看,随着科技手段在理赔端发挥的作用逐渐扩大,2024年人身险行业理赔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获赔率普遍超过99%;理赔时效也不断刷新,最快可达秒级理赔;医疗险和重疾险仍是赔付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医疗险理赔案件数出现明显上涨。(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