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敢和豪门叫板的底气,是逃税... ·  2 小时前  
莓辣MAYLOVE  ·  2.10 丁丁勃起硬度指数分为四级 ·  2 天前  
于小戈  ·  看看人家老公,气S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人体后背有一穴,可活血化瘀防大病,让全身气血动起来!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4-08-26 20:23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黄帝内经》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液灌注全身五脏六腑、形体关窍、四肢百骸,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液运行迟缓涩滞,停止不行则形成了病理产物瘀血。还可以因为血瘀溢出脉管,出现离经之血,如果这种血液不及时消散那么也会形成瘀血。

今天,推荐一个穴位(膈俞穴),无论是按摩还是艾灸都可达到活血养血的作用。首先我们先看看体内瘀血了,身体上会出现哪些症状?

瘀血都有哪些的表现

1、疼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有瘀血停留在体内,必然会引起脉络不通而致疼痛。

血瘀引起的疼痛特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一般在晚上疼痛加重。

瘀血疼痛证的表现很多,主要看瘀血所阻滞的部位,例如:

瘀血阻滞在心胸部位,就会出现典型的心胸刺痛;

瘀血阻滞在中焦脾胃,就会出现脘腹部的疼痛;

瘀血阻滞在下焦,会出现少腹部的拘急疼痛;

瘀血阻滞在女子的胞宫,影响冲任气血的运行,那么会出现月经不调或产后恶露不行;

2、 肿块

肿块是血瘀常见的表现形式,瘀血在局部凝聚,日久不散,即变成肿块。外伤后的血肿即是瘀血形成的,这大家最容易理解,其实现在我们常说的各种囊肿、肿瘤也是瘀血所致。

3、 面色晦暗,皮肤瘀斑

瘀血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比较暗,尤其是两个眼圈,鼻和嘴唇紫暗,舌上有红色或青紫色的瘀点。

瘀血长时间不能消除,则精血不能濡养肌肤、经络而致肌肤甲错,或见皮肤肥厚隆起,或见皮肤僵如皮革。脉象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这些全都是瘀血阻滞引起的,俗话说,“血瘀”生百病瘀,堵也!瘀血会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进而导致疾病缠身。

因此调理起来应该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使瘀血散去疼痛自然也就好了。

活血养血:膈俞穴

膈俞穴,相当于将当归、阿胶的作用合二为一,起到活血养血、补血养血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针灸学中,膈俞被誉为"血之会穴"。膈俞穴位于心俞、肝俞之间,近脾脏,为八会穴之一,是血液聚会之处,同血液的生理、病理,以及心血管病症、血液病症等关系密切。

也是调治血证的常用穴,心主血,脾生血统血,肝藏血,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养血的作用。各种血虚证、出血证和血瘀证都能调理。

膈俞穴在哪里呢?

它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因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


膈俞穴,按及点拨会非常痛!这是在筋上,推开大筋在下面点按就不会很痛!

经常刺激膈俞穴,不但能调理贫血,缓解血虚导致的皮肤瘙痒、阴血亏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而且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人体保健不可多得的一个好穴位。

膈俞穴:按摩、艾灸均可!

1、按摩

按摩时要产生气感,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脸色改变非常快,很快就变红了!


按揉方法

取穴俯卧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约与肩胛下角相平。

他人代为按揉:按揉者将双手放在被按揉者的上背部,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膈俞穴,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1次,每次按揉2~3分钟,两侧膈俞穴同时按揉。

2、艾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