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音乐产业观察
我们关心和观察的是技术、媒介和通讯如何推动新的音乐产业构建,同时包括传统唱片业的转型,以及本土音乐产品、模式和团队的创新和创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娃哈哈”商标转让了?宗馥莉任新职 ·  9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大风、雨雪马上来了!湖南天气接下来大反转 ·  12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福建金融“成绩单”,出炉 ·  12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巨头突然涨停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吴清发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音乐产业观察

乐队里的女性乐手为什么那么少?

新音乐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19-07-12 09:00

正文



新仔

Music Digger,不爱吃火锅,爱吃底料


|声明: 本文为自发写作,无任何利益相关


《乐队的夏天》渐入佳境,相关讨论也越来越丰富,其中,音乐博主呆若木一在微博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乐队里的女性成员好像很少。

我粗略算了一下,按照节目的百科资料,一共31支乐队参加了这次节目的录制,乐队总成员119人,其中女性成员13人,约占总人数的10.9%。


石璐(刺猬乐队鼓手)和赵梦(新裤子乐队贝斯手,闪星乐队主唱),图片来自网络

木一在微博里提到一个数据:“台湾金曲奖五年来入围最佳乐团、最佳演唱组合的数据,共57组人,16组为女主唱,占到接近30%,还是一个相对健康的比例。”

出于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我也做了一下统计,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奖”(2000年更名为最佳演唱团体奖,2001年另设“最佳乐团奖”),先后入围最佳演唱组合/团体/乐团“的艺人一共有127组,涉及人数481人,其中女性成员98人,占总人数的20.4%。

平均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位女性,虽然不多,但好像还好。至少比《乐队的夏天》的女性比例高一倍。

不然,这个数据,我们可能需要区别对待。

在金曲奖的数据中,入围最佳乐团奖的乐队有63组,成员人数共281人, 女性成员29人,占10.3%,其中女性乐手22人,仅占7.8%。

而在演唱组合中,64组艺人,涉及人数200人,女性成员有69人,占34.5%。其中,全女子组合有12组,占组合数的18.8%,相比之下, 全女子乐队,只有2组,仅占乐队总数的3.2%。

从这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女性在乐队里处于很明显的少数,而在演唱组合中,情况就稍微比较好。看起来,女性似乎更多的从事演唱工作,而非乐器演奏。

为什么女性在中国音乐圈的乐队体系里表现得格外弱势?翻阅各种资料和相关报道,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0 1
乐队文化本身偏向男性


乐队是一种舶来文化,这种形态,在欧美本身就带有比较显著的男性特征,其中存在的女性问题,近年外媒没少讨论。

《赫芬顿邮报》网站2017年为此做过一篇长篇报道,回顾女性乐队发展的同时,探讨了摇滚乐存在的女性问题。从副标题就可以看出文章的态度:女性不排斥摇滚乐,摇滚乐排斥女性。

回顾乐队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尽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Le Tigre、Dixie Chicks、The 5,6,7,8's、Hole、4 Non Blondes等知名女性乐队或女性主导的乐队,但总的说来,无论是乐队史还是摇滚乐史,男性无论地位还是知名度都要远远高于女性。

尤其是金属和朋克等乐种。



乐队文化传入中国之后,也自然带入了这样的特征,对于国内歌迷来说,男性作为乐队的主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中国内地乐队史上,比较有名的女子乐队可能只有眼镜蛇和挂在盒子上,女性主导的乐队还有幸福大街(吴虹飞)、后海大鲨鱼(付菡)、Subs(抗猫)和Nova Heart(冯海宁)等。


而女乐手方面,因为综艺节目关系,大家现在可能都知道石璐和赵梦了,我比较熟识的还有李青(原Carsick Cars鼓手和Snapline吉他兼键盘)、胡娟(原AV大久保鼓手)、林那儿(布衣乐队贝斯手)、胡畔( Elenore 鼓手)等。


李青(左)和林那儿,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回来,这些女性乐队或女乐手,在中国的乐队里,仍然属于极少数,而且,相对男性而言,对于圈外的大众,仍然比较陌生。



0 2
乐队生存环境的限制



中国乐队里的女性少,除了乐队文化本来就偏向男性,也应该跟乐队生存环境有关。

在中国,乐队的普及度并不算高。在华人流行音乐产业中,真正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乐队也就Beyond、黑豹、零点、五月天和苏打绿等屈指可数的几支。更多的乐队,需要十年如一日的苦熬,对于女性来说,加入乐队或许会有比较大的生存压力。


眼镜蛇(左)和挂在盒子上,图片来自网络

男性没有生理期,没有生儿育女的后顾之忧,可以随便瞎燥,女性可能就不行。当然,女性乐手们已经证明,这些或许都不是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乐队的生存环境,会让很多女性望而却步。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不少女性乐手跟乐队成员之间都有过或保持着情侣关系,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加入乐队且长期坚持,可能更多是兴趣和情感使然,而非理性选择。

姑娘们更愿意去参加选秀,去唱歌跳舞,选择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乐队远离名利场的现实,会影响很多人的选择,男女性都一样,但女性选择玩乐队,现实压力会更大。

0 3
吉他门槛



从金曲奖的数据,包括对其他乐队的观察,我们会看到,在乐队体系中,女性乐手以键盘和贝斯居多。在金曲奖入围乐队的22位女乐手中,有7人是键盘手,6人是贝斯手,有3位是鼓手。


苏打绿的贝斯手 谢馨仪可能是华语乐坛历史上曝光度最高的女乐手

内地的实际情况也大致如此。

键盘手多,可能跟钢琴的普及度有关。让女孩学钢琴,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是很多家长的选择,所以女性键盘手比例相对较高。

女性贝斯手为什么比较多?1999年,一位叫Mary AnnClawson的学者发表过一篇论文,论文中,她通过跟大量乐手的访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女性贝斯手多,是因为男性更喜欢弹吉他,对于女性来说,弹贝斯有更多机会进入乐队。


尽管机会较大,但在男性主导的乐队世界里,女性想要参与,还是比较难。对于乐队来说,吉他是器乐的核心,吉他手通常也是乐队的主导者之一,男性通过吉他掌握权力,女性就只能居于从属地位。


吉他的世界,长久以来就是男性天地,男性从小开始玩吉他,在国内外都很常见。并且,行业多年来在吉他领域造出不少男性吉他大神,成为一代代男性吉他爱好者的楷模。这也是乐队文化偏向男性的原因。


Bonnie Raitt和Joni Mitchell是唯二入选《滚石》百大吉他手的女性,图片来自网络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女性弹吉他并没有学习障碍,女性吉他手少是因为女性长期不被鼓励学习流行吉他(民谣吉他或电吉他),更多的学习钢琴、小提琴等古典乐器。古典乐器被认为比较符合女性的社会定位。


1990年代初,女性摇滚歌手崛起,涌现出PJ.Harvey、Sheryl Crow和Alanis Morissette等一批女性摇滚明星,带动了女性学习吉他的热潮。


近年来,这股热潮被Taylor Swift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参看: Gibson破产固然是自己作死,但电吉他也确实卖不动了


在国内,陈绮贞也带动过一阵女孩的学习吉他热。


左起: PJ.Harvey、Sheryl Crow、Alanis Morissette、Taylor Swift、陈绮贞,图片来自网络


但在吉他世界,女性仍然难以跟男性竞争。不掌握吉他,就没有乐队的话语权。对于女孩们来说,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唱作歌手,显然比加入男性主导的乐队更有吸引力。

0 4
行业现实问题



女性在音乐产业中的“弱势”是全方位的,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2016年,赫芬顿邮报曾经对全球十大音乐节(包括ULTRA、COACHELLA、LOLLAPALOOZA、BONNAROO等)做过一个数据统计: 男性表演者和全男性团体占78%,男女混合编队的团体占10%,女性表演者和全女性团体占12%。



2017年,英国《卫报》的一篇报道称,英国演出服务平台Ents2提供的数据,2017年, 该平台上的售票演出74%为全男性编制 。另外,英国音乐行业音响工程师的 女性比例只有5%,音乐制作人组织MPG的女性成员只有6%。

《福布斯》总结的2019年收入最高百大名人的身份、性别构成,音乐人是入选人数最高的群体,有38人入围,其次是运动员,有34人入围。但是,女性占比很低,38位音乐人中只有9位女性。

女性本身在产业中已经处于弱势,更何况是乐队体系?在国外的一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女性乐手称,尽管女子乐队在行业中已经越来越活跃,但仍然很难像男性主导的乐队那样获得足够的重视。


这或许跟流行音乐从一开始就是以女性消费者为主有关。


“我们的流行歌曲,在工业化阶段,主要是在女性的影响下开始的,”叮砰巷最精明的批评家之一艾萨克·戈德堡说,“是女人在家里唱歌,是女人在家里弹钢琴。”约翰是《音乐贸易和美国音乐》的编辑,他估计,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有70%-75%的钱都花在音乐上。(摘自《贩卖音乐:美国音乐的商业进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湖南日报  ·  “娃哈哈”商标转让了?宗馥莉任新职
9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福建金融“成绩单”,出炉
12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巨头突然涨停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吴清发声!
3 天前
OFashion迷橙  ·  CHANEL又给口红界玩儿出了一个新宠!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