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UEDC
网易UEDC,全称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User Experience Design Center),是网易设计的核心部门。负责网易旗下众多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如网易云、网易云音乐、网易云课堂、严选、易信、邮箱大师、LOFTER、考拉海购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准备好上班了吗?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插画诗真是画的一手好湿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节后开工别慌!DeepSeek R1 ... ·  2 天前  
ZaomeDesign  ·  新作 | 梁溪医疗器械产业园 / UDG有关工作室 ·  2 天前  
国际家居  ·  留白是简约艺术的极致体现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留白是简约艺术的极致体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UEDC

UI设计师如何自我提升设计力 | 设计沙漏分享会06

网易UEDC  · 公众号  · 设计  · 2017-12-20 08:41

正文


文章内容比较浅,适合刚入行的设计师,如在校学生和工作 1—2 年却没什么明显提升的设计师。输出的观点(废话)也比较多,所以贴心的(不得已)给你画好了重点。




发现问题


下面进入这次分享的主题,如何自我提升设计力。既然是要提高,那相对于之前的设计力比较而言,那你需要有发现作品存在哪些问题的能力。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这个作品,希望你们可以试着回答两个问题:


  1. 你觉得这个作品怎么样?

  2. 你觉得好或不好的原因?


这里我不会直接给出答案,我想给你提供一个解决思路:去比较一些大厂出品的成熟的同类型产品。



这是一个音乐播放界面的作品,我们找了网易云音乐和Spotify的界面来做一个对比。这样你明显能感受到后两者和前面的差异。如果你还是区别不出“好和坏”,继续问为什么?


  1. 为什么网易云音乐和 Spotify 都做了类似“毛玻璃”的背景处理效果?

  2. 为什么网易云音乐和 Spotify 的播放等按钮都都使用统一的色调?

第一个问题对应的答案可能是:需求层面上是由产品的气质决定的,设计目的上是为了营造音乐的氛围感和沉浸感。而不是像前面那样的“五光十色”。


第二个问题对应到的需求和设计的目可能是:相似功能需要的平衡性,弱化视觉元素来突出重要内容。


发现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而不是简单的说好和不好。我希望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能给你启发。初期遇到的问题,建议先多问自己为什么并分析,还可以多和一些好的产品去做对比。实在不行那你还可以去 Google 。最后还是无解再去请教前辈。毕竟能自己解决的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别人,而且从别人那直接得到答案远不及不是自己分析得来的收获大。


总结:和优秀的作品去对比,多问为什么?从设计技法反推出产品需求和设计目的。



提升的三个阶段


如何才能做出优秀设计?


答案很简单:没有捷径,就是多练。练习当然也要分阶段和方法。且在练习前的审美也很重要。下面先谈练习的几个阶段。然后再谈审美。


一、纯临摹


你所看到的“大神”都会经历过临摹阶段。临摹并不可耻,把临摹作品据为己有才可耻。


这个阶段主要适合刚入行时学习软件技法,你有的那些奇思妙想最好先藏好,不要在这个阶段去实践它,你技法不过关的时候,改造出来的只会是怪物。找到一个优秀的作品,通过一步一步的临摹100%的去还原它,你除了能学到原作者实现效果的技法,更重要的学会了一个成熟设计的的审美和经验(比如上图里的配色方法和元素布局的比例)。


二、半创造


这个阶段指的是:你有了一定的软件技法,然后在别人优秀的设计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想去尝试微创新。


这两个作品都非常漂亮,如果没人告诉你,基本不会知道到底先是有哪一个。相同点是材料的质感和前后关系的阴影处理,不同点是新的配色和元素布局。左边是 Javi Pérez 的作品,右边是音乐的奉献 Rebound 的作品。当然音乐的奉献已经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了,还举这样的案例是想让你知道好的创造应该是什么样的。


三、纯原创


你的技法能实现你的想法阶段,除了需要你有一个好想法,也可能需要你拥有一些综合技能。



这个动效作品在 Dribbble 的总排行榜上排名第四,6600次点赞量。已经是 Zee Young(国内设计师) 2015的作品了。一个好的想法配合上UI、插画和动效这些综合技能在这个超受欢迎的作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就属于原创作品阶段,我们每一位设计师都希望到达这个阶段,并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但要明白:没有前两个阶段,是永远没有这一步的。


做出一个优秀的作品具体需要的条件 总结


  1. 首先要有好的想法

  2. 拥有过硬的软件技能

  3. 执行力



执行力


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阶段,相信第二点的软件技能是一定可以过关。那执行力和和想法从哪里来?


先聊一聊执行了,好的想法和审美联系密切,篇幅也比较多放后面。在工作之余的执行力即自我驱动力。别人可以愉快地去吃鸡的时候,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你你偏偏去做设计练习?我以前在微博写过一句话应该可以回答:想要的东西不一样,所以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也就是选择决定方式。


自我驱动力大概分为三种:热爱型驱动、利益型驱动和目标追逐型驱动。


热爱驱动型: 这种动力来自于内在,你可能从心底就喜欢设计。每完成一个作品都会有一种幸福感或者成就感。人经常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比如当你彻夜在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天突然就亮了,而你却不觉得疲劳反而是兴奋。(这里不是建议大家熬夜,只是举例,但实际情况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你拥有这种动力自然而然会让你进步。


利益驱动型: 你知道专业技能的提升能够带来明显的回报,为了追求职场加薪或是更好的物质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你的动力。现在有不少的平面设计师(甚至完全不相干的行业)转行去做UI。少部分是由于喜欢,大部分还是觉得UI的薪酬高。不管是哪种原因,想做那就去做。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你做的好,就会有相应的回报。但也要有没做好的准备,可能得到不到你所想要的。(其实平面做的好的薪酬高的也多了去了)


目标追逐型: 设计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份工作,谈不上有多热爱。你又想获得一份不错的薪酬,但薪酬又促成不了你执行的动力。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偶像的力量,你的偶像可以是设计行业的,也可以是任何其他行业的,只要你能在他身上发现闪光点,看着他做的越来越好步,这种类似近朱者赤的陪伴也会让你在自己的行业付出经历去做的更好。


那如何加强驱动力? 有一个词叫刻意练习。具体的就是把上面三个阶段列一个时间计划并强制执行。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些网站上看到:UI一百天、海报365、每日一练等等,最知名的要数使用 Cinema 4D 每天制作一张图的 Everyday 艺术家 Beeple。有计划的去持续做一件事,一个月后就会有量变,一年后将会产生质变。




好的想法来自哪里


好的想法往往来自你的记忆重组,你把符合项目定位的那些以前的见闻重新剪辑出来,组合并创造。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一些好的想法


多体验



多体验一些有趣的产品 ,可以经常逛一下 App Store 和留意一些公众号的推荐,去体验那些被推荐的新鲜的优秀的产品,保持对产品市场的敏感度。 也可以多关注你负责产品的竞品,分析和学习别人在交互和视觉上好的的地方。还有就是多去体验生活,好的设计大多来自生活。


多记录




你看过的那些好设计、好文章、好产品,你喜欢的原因,使用心得都可以记录下来。针对不同的对象,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收藏,也可以是临摹+创造,也可以是写文字。很多好的想法只存在瞬间,过了就不再想起。个人喜欢使用「锤子便签」来记录一些感想,「有道云笔记」来分类整理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


多看




什么都看,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可以看。总之就是不要局限在某一领域。你做UI,那你也要去看平面的东西,还有摄影、3D、建筑、美女等等,看这么多是为了训练你的审美,帮你开阔视野和格局。


看的转化



当我们看摄影,可以学习他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转化为一些漂亮的小插画。除了转化原有的色彩搭配,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色彩,锻炼你的色彩搭配能力。


比如你看平面的时候,除了学习版式和一些元素应用,我们还可以结合3D试试。



这是我15年做的数字海报,然后用C4D包装一下可以是这样的。




通过C4D噪波把摄影作品转化出来的新壁纸。




也可以把平面+3D结合做成动态的,像天猫这样。



打开你的脑洞,多组合,多尝试。 设计的共通性和跨界性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创造性。



欣赏一下 ManvsMachine 出品的 Air Max 2017 的广告,看到这样的设计心情都会愉悦起来。国内也有一批优秀的 Motion Designer,像 Somei Sun,Zaoeyo,Ligo Zhang 等大家都可以去关注一下。


看的过程就是训练我们审美的过程,尽可能的找到一些优秀的学习榜样。如果你的参照对象只有60分,那你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60分不到的,甚至可能只有30分。但如果你学习的对象有95分,那你以他为参照学习,那你至少有也会有80分。


看平台首推

可以多看一些Behance、Dribbble、站酷的首页推荐。注意正确的观看方式,不是打开一个作品,走马观花的刷到底,只记住了“版式炫酷”,然后惊叹:哇,首推作品呢,很牛X。回复个666,评论个膜拜大神。这种评论是最没有营养的。不管你是吹捧也好,还是真心赞美也好,你还可以换个形容词啊,学学 behance 和 dribbble 回复个 amazing、awesome 等等(开个玩笑)。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去看他的设计思路,如有需要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读,看他讲解设计背景,设计思路和流程,还可以看他的包装结构。如有不用观点,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只要你是用心思考的评论,我相信作者也会用心给你回复的。


关注牛人动态


当你看到好的作品时可以顺藤摸瓜,关注一下设计师,你可以发现更多你喜欢的东西。



比如在 Dribbble 上看到了这样一个3D图标作品,我 了解到这个作品属翔哥的( Celegorm),通过翔哥关注的人,我又发现罗子雄,通过罗子雄我又发现了CG领域的徐天华,平面领域的 Nodyoung,这种过程感觉就像发现宝藏一样。

除了关注他们的作品动态,你也可以关注一下他们公开平台的生活动态,比如 Instagram 和微博。看他们生活中的状态和对待世界的态度。有人会分享外出的旅行,有人会分享新装修好的家,新人会分享新换的跑车...他们所经历的都可能是你即将体验的。往积极(鸡汤)方向想,看到别人的法拉利,你是否会也想拥有一辆,从而会变成你进步的动力也是好的一面。


建立一套灵感库




把你看过的那些美好的东西收藏起来,分类越详细越好,线上的工具你可以使用 Pinterest 和花瓣。线下你可以使用 Inboard 或者 Eagle。如果你自己的审美不够,那还可以关注一些大咖,看他们的收集,再筛选出你喜欢的。比如花瓣上的 skys,Miedum 上的 Muzli。


综合技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