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了“光荣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
通报中称,经国务院同意,对2016年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6个省(区、市)、90个市(地、州、盟)、127个县(市、区)通报表扬。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查阅这份通报发现,这份光荣榜共涵盖了24个“大奖”,即“重大政策措施”。其中,有很多奖项直接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如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
还有一些措施,则涉及简政放权、招商引资、改革创新、行业转型,如: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超额完成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目标任务量,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水利建设投资,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
收到“喜报”后,最近几天,各级党报,也纷纷以《我省/我市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为题,报道自己受到表扬的工作。
那么,上国务院的光荣榜,难度大吗?
“政事儿”梳理发现,这24项“大奖”,看起来数目不少,可真要算起来,获奖可不容易。
按受到表扬的地方而言,其行政级别分为省、市、县3级,共有26个省份、90个地市、127个县级行政区获奖。
据公开数据,目前全国共有31省份、334地级行政区、2884县级行政区,也就是说,省份获奖率为84%,地级市为26.9%,县级行政区为4.4%。
在省级层面,没有获奖的省份为辽宁、吉林、青海、内蒙古、宁夏。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通报中还有一句:“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激励支持”。也就是说,除了受到表扬,获奖的地方还有“物质奖励”。
例如对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将由获奖省、市推荐先进典型市、县,对他们予以奖励,每个市(州)奖励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县(市、区)不低于1000万元。
还有一些奖项,注明将对获奖的地方,其相关工作“给予倾斜和支持”。
“政事儿”了解到,此前国务院也曾因其他工作,公布过“光荣榜”。
2014年6月以来,国务院启动了全国大督查。2015年6月,国务院再次派出11个督查组赴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开展督查,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2015年大督查结束后,2016年1月,国务院对20个市(州)、20个县(市、区)给予表扬,并对这些地区实行“免督查”,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激励,措施为资金、用地等方面支持,债券直通车等。
2016年大督查结束后,今年1月,有32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和17项国务院部门典型经验做法被给予了通报表扬。
有“小红花”,就有“小黑叉”。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还有一些地方,因发生安全事故、违法违规问题,而受到国务院的批评。
2016年上半年,陕西省发生煤矿事故11起、死亡37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重大事故起数都位列全国第一。
去年7月,陕西省渭南市发生较大瓦斯爆炸事故后,国务院安委会就发出通报,对陕西煤矿事故反弹情况提出批评。
通报中称,这些事故凸显出陕西省煤矿事故严重反弹,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再次暴露出一些地区煤矿开采秩序混乱、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对煤矿致灾因素普查不清、重大灾害治理不力,还存在事故瞒报行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两个月后,当地18名干部被追责。
去年底媒体报道,河北安丰公司此前在未取得相关手续的情况下,顶风违规新建高炉等设备。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批评了该公司未批先建、边批边建钢铁项目的问题。
之后,公司多名高管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公司法人被立案侦查,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等多名官员受到行政警告等处分。
李克强2016年1月曾表示,“要建立奖惩并举机制,结合‘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要让多干事、能干事、愿干事的干部‘上’来,激发各地竞相推动科学发展。”
“对于那些不作为、干得不好的地方,要通过‘罚懒’让他们有压力;对于那些愿意干、干得好的地方,要通过‘奖勤’,为他们进一步增强动力。”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 许腾飞 校对: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