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韦森认为,经过了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经济这一轮科技革命发展阶段上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故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一个自然现象,不能再期望生产更多的钢铁、煤炭、石油、汽车,建更多的大楼、高速公路,和埋更多的钢铁水泥来拉动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了。
同时,靠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来维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也将是不现实的了。因为,经过过去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完成这一轮科技革命发展阶段上的工业化过程。城镇化从历史上来看是工业化的结果。如果工业化减速,城镇化也会减速。为什么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很大了,几百种产品都是世界第一了,中国的钢铁、水泥、煤炭、电解铝、造船吨位很多都超过世界总产量份额的40%甚至一半以上,从而出现大量产能过剩,几乎各行各业产能过剩。这几年的去产能,也没有改变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了,就要进一步进行逆周期的加大投资,采取进一步的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是不是现在还要靠更大规模的投资来确保中国经济的增长?去年11月我在东京的讲演中曾讲过,没有现在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还会今天我们6.7%以上的经济增长吗?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这几年,连续三四年,我们全社会的固定资产完成额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0%。这么大的规模的投资,还能继续加码吗?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到2016年这5年间,我们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就接近250万亿了,250万亿的投资才保持了6.7%的增速,我们才有五、六万亿的GDP的增量,这种模式能继续下去吗?
但是大家请注意,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投资在加大,每年都有超过60万亿的规模,但固定资产投资在GDP的贡献却在下降,消费在GDP的贡献在上升。大家不要忘了背后的故事是我们的投资规模是那么大。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投资越来越没效率,也说明我们经济的靠这种模式增长所付的代价是越来越大。
由于我们中国投资资金来源或者说的融资不是靠一级市场,不是靠债券市场来融资,而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这种不计后果靠基建投资保增速的经济政策和发展策略,会不断地从根本上积累和加大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且把金融风险越来越积压到中国银行业上。
在这种整体格局中,全社会还在猛增投资,银行贷款还在猛增,还在加杠杆。这种情况能延续下去?如果我们目前这种增长方式继续下去,在未来我们面临着什么?近两年,大家都在谈论金融风险,谈论“明斯基时刻”,谈论“灰犀牛”。在我们面前,有多少头“灰犀牛”正在向我们冲来?
一国的经济增长,从技术上来说,主要靠什么,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TFP。前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都是TFP高速增长的时期。那反过来,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TFP也在下降。如前所述,全球TFP都在下降,中国也在下降,这说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速还会往下行,不会像现在一些媒体经济学家所判断的会回到超高速增长。最近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回升,但这应该是一个短期的补库存现象。
尽管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已经很大,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已经很高,在目前差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了,
但是韦森也认为,中国经济在短期内还没有大的整体金融风险。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有三个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