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是单指令、多数据处理,采用数量众多的计算单元和超长的流水线,主要处理图像领域的运算加速。
但GPU无法单独工作,必须由CPU进行控制调用才能工作。CPU可单独作用,处理复杂的逻辑运算和不同的数据类型,但当需要大量的处理类型统一的数据时,则可调用GPU进行并行计算。
FPGA适用于多指令,单数据流的分析,与GPU相反,因此常用于预测阶段,如云端。FPGA是用硬件实现软件算法,因此在实现复杂算法方面有一定的难度,缺点是价格比较高。
对比FPGA和GPU可以发现,一是缺少内存和控制所带来的存储和读取部分,速度更快。二是因为缺少读取的作用,所以功耗低,劣势是运算量并不是很大。结合CPU和GPU各自的优势,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异构。
ASIC是为实现特定要求而定制的专用AI芯片。除了不能扩展以外,在功耗、可靠性、体积方面都有优势,尤其在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端。
类脑芯片架构是一款模拟人脑的新型芯片编程架构,这一系统可以模拟人脑功能进行感知、行为和思考,简单来讲,就是复制人类大脑。
很多人认为ASIC是人工智能芯片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芯片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类脑计算。
要做类脑芯片非常难,IBM、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的芯片策略都是用硬件来模仿人脑的神经突触。
总的来说:GPU未来的主攻方向是高级复杂算法和通用性人工智能平台,其发展路线分两条走:一是主攻高端算法的实现,对于指令的逻辑性控制要更复杂一些,在面向需求通用的AI计算方面具有优势;二是主攻通用性人工智能平台,GPU的通用性强,所以应用于大型人工智能平台可高效完成不同的需求。
FPGA更适用于各种细分的行业,人工智能会应用到各个细分领域。
ASIC芯片是全定制芯片,长远看适用于人工智能。因为算法复杂度越强,越需要一套专用的芯片架构与其进行对应,而ASIC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定制,其发展前景看好。
类脑芯片是人工智能最终的发展模式,但是离产业化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