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NE时代新能源
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及整车的技术、市场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烂板套利  ·  阿里云成长能力前十企业: ·  11 小时前  
有车以后  ·  首台带华为智驾的油车,已预定爆款? ·  昨天  
湛江日报  ·  湛江12345接入DeepSeek!不只是速 ... ·  昨天  
中金研究院  ·  播客上新 |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与展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NE时代新能源

延锋XiM25智能座舱 | 从"一车一配到一人一舱"

NE时代新能源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汽车  · 2024-12-09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延锋发布的面向新消费群体的智能座舱XiM25,该座舱解决方案能满足Z世代对灵活性、个性化和高度互联性等多元化的需求。文章还提到了延锋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应用,包括显示屏和CMS组合、天幕长滑轨机构、仿贝母的纹理设计等。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安全保障在智能座舱中的重要性,并提到了延锋在安全方面的优势和未来趋势。最后,文章总结了延锋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和效率,包括加快开发流程和强调平台化产品开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智能座舱不再仅仅是出行工具,已演变为集出行、娱乐、社交及办公等多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移动空间。

传统汽车座舱功能正在发生改变,智能座舱技术推动下,汽车角色也在变化。

关键观点2: 延锋发布的XiM25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针对Z世代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实现了“一人一舱”的使用体验。

XiM25智能座舱展示了延锋在座舱领域的强大技术积累,通过数十项创新技术满足Z世代多样化、个性化、自我空间的追求。

关键观点3: 延锋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应用包括显示屏和CMS组合、天幕长滑轨机构、仿贝母的纹理设计等。

这些技术面向下一代可量产应用,提升了使用体验。

关键观点4: 安全保障在智能座舱中至关重要,延锋一直把安全放在首位,也是唯一一家有安全技术的座舱集成供应商。

延锋通过SafeUnit技术解决零重力座椅的安全问题,实现智能座舱的高安全。

关键观点5: 延锋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和效率,通过加快开发流程和强调平台化产品开发来应对市场竞争。

延锋能够从概念到量产快速实现,建立供应生态圈和采用平台化产品开发策略来确保技术和效率的优势。


正文

传统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其座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座舱的功能和角色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智能座舱技术的推动下,使得汽车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出行、娱乐、社交及办公等多重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移动空间。对于座舱而言,其功能也从最初的单纯满足出行需求,逐渐向一个多元化的生活空间转变。

此前,延锋在上海正式发布了面向新消费群体的智能座舱XiM25,该方案便是面向“次世代”的消费者,满足Z世代对灵活性、个性化和高度互联性等多元化的需求。

近期NE时代有幸与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和延锋国际技术中心造型设计总监,XiM25智能座舱造型/体验设计负责人,杨帆进行深入交流,对XiM25的特点与对智能座舱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展开探讨。

01.

从出行方式到生活方式,场景驱动,技术实现

根据全球通行的定义,Z世代指的是1996~2009 年出生的一代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国内Z世代人口总数约为2.6亿,未来将成为消费的主力。
杨帆提到,多元化是Z世代群体最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很难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这部分群体。同时,Z世代又非常具有公平意识,追求自我空间,这点在座舱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XiM25智能座舱造型/体验设计负责人,杨帆

为了满足Z世代对于多样化、个性化、自我空间的追求,延锋本次推出了面向Z世代消费群体的XiM25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实现“一人一舱”的使用体验。

XiM25智能座舱展示了延锋在座舱领域强大的技术积累,搭载了数十项创新技术,例如超宽全景立体平视仪表板、低延迟电子后视镜、超窄自然风电动出风口、模块化方向盘、随动天幕长滑动机构、可平躺的创新后排座椅、整舱石墨烯热管理等,并且这些技术都是面向下一代可量产应用的。 倪嘉文列举了几个创新的技术应用。

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

一是显示屏和CMS的组合。这是因为如果要在较长的一体式大屏实现曲面的效果,当前还尚未能实现。本次XiM25智能座舱中所用的是通过背投方式 (HUD) 将图像呈现于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视线位置以实现两者的结合。整个方案相当于三块12.3英寸的屏幕,并且完全没有黑边。为了满足车载的要求,延锋本次还重点解决了散热、显示亮度的问题,结合延锋多维度的操控系统,以提升使用体验。

另外是顶棚的 天幕长滑轨机构 。针对当前后排顶棚屏幕无法调整位置和角度的痛点,延锋的随动天幕长滑动机构可根据不同车型的车顶造型完美适配,滑轨距离长度最大可达1520 mm,可以覆盖整个车顶。不仅位置和角度可调,并且还能和天幕结合,实现高效收纳或者遮阳的效果。

还有便是仿贝母的纹理设计。本次延锋采用两层光叠加的方案,不仅可以通过流水的方式组成丰富多彩的空间设计,还可以在关闭光源的情况下实现完整的贝壳纹。
对于新功能不可避免的担忧便是同质化竞争,导致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对此倪嘉文认为, 趋同是有量的积累再促进质的变化。 早在2017年延锋便已经推出XiM展车,也是第一个把座舱的范畴编入智能座舱,包括控制、执行,包括舒适性、智行、安全、便捷性、多场景、可变场景等,这些理念和产品的推广,完全改变了车内的使用场景。延锋也一直致力于将这些先进的理念推向量产,比 如上一代XiM23展车上的技术,几乎有70%-80%已经实现量产。 在这种情况下,延锋的多项产品快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尤其以座椅长滑轨为例,现在几乎95%以上的长滑轨方案均来自延锋。
为了持续引领智能座舱的未来,延锋不仅实现了智能座舱内所有产品的覆盖,整个内饰、座椅领域,延锋差不多在国内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更关键的是对车内场景的理解。倪嘉文强调, 整个车内场景的大数据是延锋对整个座舱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为此延锋专门成立了一个市场调研团队,同时还设有“产品体验官”,从多种渠道收集终端消费者对场景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基于这些需求数据,经过深度分析,再进行技术的实现和新需求的创造。在产品开发方面,也一改此前造型在先的原则,而是强调场景在先,产品战略在后,其次才是造型设计。
在具体合作时,延锋可以基于客户车型产品的定位,快速支持客户智能座舱场景需求的规划以及场景需求的实现。
倪嘉文透露,继XiM25智能座舱发布后,延锋已经着手下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预计会在2027年正式发布。

02.

安全必不可少

在实现“一人一舱”的同时,安全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在全新智能座舱场景下,座椅的设计与功能相较于传统座舱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座椅靠背的大角度仰倒调节 (如零重力、躺倒坐姿) 以及座椅的移动轨迹 (如旋转、长距离滑动) 等方面,为乘员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乘坐体验。然而,这种灵活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乘员安全保护方面。

倪嘉文表示,延锋一直把安全放在首位,也是唯一一家有安全技术的座舱集成供应商。凭借这些方面的积累,延锋SafeUnit把安全气囊、安全带这些技术都集成到系统中。解决了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安全隐患无法使用零重力座椅的难题。详情可翻阅NE时代早期文章 《延锋Safe Unit技术为解决零重力座椅的安全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 倪嘉文认为未来舱驾一体会成为一种趋势。 这是因为要实现智能座舱的高安全,需要自动驾驶数据的输入,以支持零重力座椅的预动作以及碰撞之后的随动,包括安全带什么时候拉,什么时候松以及多少受力等等。延锋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训练,以确保能够有效的利用感知数据。
03.

延锋的优势,技术和效率

当前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一是来自周期,二是成本。
倪嘉文提到延锋产品从概念到量产上车可以控制在两年内,成熟的方案则可以控制在一年内。

为此延锋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开发流程。为此延锋建立了一个供应生态圈,这其中有战略供应商,协同供应商。业务确认后,大家同步启动,快速按照流程来进行开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