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对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机制认识更加深入:
第一,既往大部分移植医生认为肝是免疫特惠器官,肝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较肾移植低,甚至肝肾联合器官移植可减低肾脏AR发生风险。但近年来,临床发现
排斥反应亦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减少激素或CNI类药物使用的患者中,表明肝移植排斥反应不容忽视;
其次,肝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复杂,既往临床认为肝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与细胞免疫介导相关,但随着探索的深入,
越来越多体液介导AR案例相继出现,且部分案例严重程度较高,可导致移植物丢失甚至影响受者生存,此外,体液免疫还可介导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肝功能异常、移植物丢失等。
另外,一些与免疫相关的移植术后新发疾病,如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也是导致移植肝功能异常的因素,需要得到临床的重视。
ATG可有效治疗激素抵抗型AR: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是肝移植受者AR治疗重要方案,但部分受者治疗效果欠佳,可进展为
激素抵抗型AR。对于此类患者建议使用ATG治疗排斥反应,同时,可结合血浆置换或联合免疫球蛋白,在不增加并发症风险的同时对排斥反应发生全程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个体化预防方案为降低AR发生风险带来更多希望:
针对排斥反应高危受者,可采用多种方案降低排斥反应发生风险,如IL-2RA、ATG、CD20单克隆抗体、激素、CNI、血浆置换、抗体吸附等。
对于此类患者,应在平衡免疫抑制剂强度和并发症风险基础上充分降低AR发生风险,
这需要临床综合评估治疗药物的选择,制定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