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欧商业评论
“思维力成就决策力”,《中欧商业评论》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以最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提升中国商业精英的思维力、决策力、领导力,被誉为 “商业决策必读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欧商业评论

你还在为财务自由努力,硅谷大佬们却在为世界末日做准备……

中欧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3-04 11: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比尔·盖茨在世界级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提出,新形态的恐怖主义即将到来,但人类却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与最近硅谷科技圈的流行话题不谋而合: 这个世界将会如何结束?

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总裁Sam Altman就会偶尔和同事们讨论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大部分人倒并不是真的认为末日会到来,“只是科技增加了这个世界的波动性,那么这些小的风险也值得人们好好准备。”

文 / Evan Osnos

身为Reddit的联合创始人和CEO,33岁就已身价6亿美元的Steve Huffman在2015年11月接受了近视眼矫正手术,而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方便或者美观,而是一个通常不会谈及的原因——增加自己在天灾或人祸中生还的几率。“一旦世界末日,或者是我们遇到什么麻烦,去找隐形眼镜或者戴眼镜的话实在太痛苦了。”他告诉我,“没有眼镜我就完了。”


这个生活在旧金山的年轻富豪并不只关注某种特定的灾难——地震、流行病或者暴力袭击,“我有几辆摩托车,也准备了一堆枪和弹药,还有食品。有了这些,我觉得躲在房子里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去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以来,社会分裂加剧。住在旧金山的前脸书产品经理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在太平洋西北边的一座小岛上买下了5英亩的林地,并且将发电机、太阳能板和数千发弹药带了过去。


García Martínez还是《丛林魔猴》(Chaos Monkeys)一书的作者,这本书以锋利的笔触描述了硅谷的波诡云谲。“这些人认为一个人可以独自抵御成群的暴徒”,他说,“并不是这样。你需要建立攻防,要做很多准备。”一次,当他跟湾区的同行们聊到自己的“小岛项目”,人们纷纷跳出来分享自己所做的准备。“那些特别了解社会运作方式的人明白,我们此时此刻是真的如履文化之薄冰。”

在脸书上的私密小组里,富裕的“生存主义者”们交流着有关防毒面具、燃料库、避难选址等窍门。一位投资公司的CEO也在其中:“我的直升飞机时刻满油待命,我还有个地堡,里面装了通风系统。”他说自己的做法也许略显极端,但马上补充道:“我朋友中的许多人都准备了枪支、摩托车,还存了一些金币。这已经不罕见了。”

Mayfield Fund投资公司40岁的总经理Tim Chang说:“硅谷像我们这样的人很多。我们经常见面,在吃晚饭的时候交流这些有备无患的计划。而讨论的话题非常全面,从比特币、加密货币,到如何获得第二国籍,还有选择其他国家作为避风港等等。这么说吧,我虽然在这儿的房地产上赚钱,但也有其他地方可去。”他早就为妻子和女儿准备好了应急包。“我会想象发生战争,或者地震将加州的一部分裂开了。我得有所准备。”


Marvin Liao曾经是雅虎的总经理,现在是创投孵化公司500 Startups的合伙人,他认为自己储存的水和食物还不够多。“如果有人来拿走了呢?”虽然没有枪,但为了保护妻子和女儿,他去参加了射箭班。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只是“程序员”的娱乐方式,一种存在于真实世界、荷枪实弹的科幻。但对于其他人,比如Huffman,这是一种已然持续数年的忧虑。“就是从我看完电影《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开始的”,他说。这部1998年的电影讲述了一颗彗星撞击地球,人们躲避由此产生的巨大海啸的故事。“每个人都想逃难,但却被堵在路上。那个场景恰好是在我高中附近拍摄的。每次我开车路过那条马路,我就会想,自己需要一辆摩托车。”

在他创办的社区Reddit,Huffman见证了社交媒体如何放大了人们的恐惧。“人们聚在一起时更容易感到害怕。”他说。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在提醒人们正在发生的危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Reddit上已经产生了种种迹象。“人们开始偷偷讨论抵押贷款,担心学生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贷款。大家留言说‘怎么会有这种好事?’ ‘这感觉不太对’。” Huffman解释。

硅谷,一个自称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地方,为何慢慢被这种“末世情绪”影响着?


事实上,这两种情绪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矛盾。投资公司Bloomberg Beta的总经理Roy Bahat认为, 技术赋予人们对未来无限想象的能力。 “如果完全放飞想象,那总会指向乌托邦,或它的反面——地狱。”他说。


这会激发极端的乐观主义——比如人体冷保存运动,将人体在极低温情况下保存,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先进科技使其复活;同时,也会引发噩梦。 一直准备着应急包的投资人Tim Chang就说,“我现在的状态是在乐观主义和纯粹恐惧之间摇摆着。”

近几年,生存主义渐渐在主流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2012年,国家地理频道推出了《末日准备者》(Doomsday Preppers),这部纪录片拍摄了美国人如何准备应对那场“大劫”。节目的第一集就吸引了400万观众,而第一季结束时,它已经成为该频道史上最受欢迎的节目。国家地理频道的一项调查发现,40%的美国人认为储存物资、建立防空洞是比401(k)养老保险更明智的投资。在互联网上,这些“准备者”也在讨论有关“民间暴乱期间妈妈指南”以及“如何靠吃松树活下来”等话题。

然而硅谷的恐惧有所不同。游戏网络Twitch的联合创始人Justin Kan说:“我的一些朋友说,浩劫马上就会到来,我们应该囤积食物。他们都攒了好多钱、好多资源。我也买了几袋大米、几罐番茄。但是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们早就死了。”

Reddit的前CEO王一山也因为相同的理由去做了近视眼矫正手术,他认为眼镜不够可靠。“ 大部分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不会发生,但是技术人员更倾向于用数学的方法看待风险 这些技术准备者们并不认为崩塌是可能的,他们认为这十分遥远,但又非常严重。 那么,考虑到他们这么富有,花一部分钱来对冲一下……这是一件合乎逻辑的行为。”

到底有多少美国人正在为一场末日浩劫做着准备?很难说。而且很多人也不想谈论它。不过有时候,话题就是在不经意间谈起的。著名投资人、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跟朋友说起自己想去新西兰旅行时候,朋友问到:“噢,你是要去弄一份末世保险吗?”Hoffman吃了一惊。他后来发现,新西兰在灾难发生时是一个友好的避难所。“告诉别人你在新西兰买了房子,人家就会眨眨眼心领神会了。”


当我请Hoffman估计一下硅谷到底有多少亿万富翁准备了各种程度的“末世保险”时,他猜测有一半以上,“但这也应该算上度假用的房产。人们的动机是复杂的。”人们恐惧的事情也不尽相同,比如许多人正在担忧人工智能正在剥夺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未来的人们可能会对硅谷这个全美第二富有的地区强烈抵制。“我从许多人那里听说过这个态度。美国将会反对有钱人吗?会反对科技进步吗?而这个会不会演变成内乱?”

对于Paypal和Affirm创始人Max Levchin而言,为幸存做准备在道德上就是错误的。“我会问这些人,‘好,你对这事儿很担心。那你对当地的收容所捐了多少钱?’对我来说,这更反应收入差距的问题。”


在他看来,与其准备逃命,更应该把时间花在解决方案上。“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还算可以,但是当经济大幅下行,有些人的状况会变得非常糟糕。那时怎么办?”

而在金融圈里,类似的尴尬对话也在发生。Robert H. Dugger曾经是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的合伙人,退休之后,他主要从事慈善和投资。他说自己看到其他人有两种管理恐惧的方式。“人们知道唯一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解决问题,于是出于善意去做慈善。”但同时,这些人也在投资逃命机制。


他回忆起9/11事件和互联网泡沫爆发后在纽约的一次活动:“一些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在讨论怎么应对那一天。大部分人说他们会坐私人飞机去西部或者到国外去。而其中的一个宾客一脸怀疑,身体前倾偷偷问道‘那你们也会带着飞行员一家吧?还有机械师?如果这天来了,你需要随身带着多少人?’话题依然在继续。聊到最后,大部分认为,自己逃不了。”Dugger说。


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总经理Robert A. Johnson称自己就像是偶然闯入焦虑团体的傻小子。“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你应该去买一架私人飞机。你必须照顾好飞行员的家人;而且他们也必须在飞机上。”Johnson疑惑了:“我们的系统现在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些拥有最多资源的人却准备打开安全带跳下飞机了。”

一位新西兰的房产中介告诉我,许多美国的高净值人群都是他的客户,包括赫赫有名的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而当他听说这些人正是因为新西兰离美国距离遥远才来买房时,大吃一惊。“新西兰当地人总说‘距离是杀手’,但现在距离竟然成为我们最大的资产……”

新西兰建筑公司Triple Star Management总经理Peter Campbell说,一旦有美国客户来,大部分情况他们都决定不要建什么地下庇护所。“你并不需要在前院的草坪下面建个地窖,这里距离白宫够远了。”他说。但美国客户也有其他要求。“停机坪一定要大,要能够开着私人飞机去皇后镇或者瓦纳卡,然后可以坐直升飞机直接在你的房子前面降落。”他们也会向Campbell寻求一些其他建议,比如“新西兰有哪些地方不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长期影响”。

本文选编自The New Yorker的DOOMSDAY PREP FOR THE SUPER-RICH,点击“ 阅读原文 ”查阅英文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