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这个也搞笑 -20250224140021 ·  18 小时前  
e公司官微  ·  小米,大后天,大动作! ·  20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依然的神仙 ... ·  昨天  
第一财经  ·  上海,狂揽160亿! ·  3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OpenAI 首席运营官 Brad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微信转账借钱给别人,就因为多打了两个字,对方理直气壮赖账了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2-04 12:30

正文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所熟悉的借钱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只要一个语音或一个电话,别人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立马把借款转到你的账上,而且大多数都不会开具借款证明了。

据北京晨报报道, 庚女士通过微信借给朋友杨某1500元,但在备注上写了 “爱你” 二字。日后,当她起诉到法院要求对方还钱时,被告却称这笔款是赠与。近日,该案正在通州法院审理中。


庚女士说,今年6月,杨某因急用钱,口头向她借款1500元。她出于好心,通过微信向杨某转账1500元。事后,她要求杨某还款,但对方百般推脱,不予理睬。无奈,庚女士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杨某偿还借款1500元。


庭审中,杨某辩称,他与庚女士系朋友关系,双方感情深厚。 庚女士发微信红包和转账时并没注明借款,并且每个微信红包和转账后面都备注文字“爱你”,所以双方微信资金往来并不是借贷,而是赠予。 杨某认为,庚女士主张双方系借贷关系没有事实依据,请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小常识


哪些情况下,“微信”能作证?


微信记录,能不能当证据?对此,法官分析,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显然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范畴,由于使用的普及性,目前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微信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这些条件:


一是要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


如何确认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对此,法官说,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有四个途径:对方当事人自认;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电子数据发出人认证材料或机主的身份认证;第三方机构即软件供应商腾讯公司的协助调查。


二是微信证据的完整性。 这涉及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例如本案中,应有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链,综合证明借款性质。


三是能达到证明目的。 例如本案中在微信借钱时,应备注“借款”“借钱”等字样。


当然最好的还是:


网友评论
郑常点儿:还有这么不要脸的?


全民飙车:1500,看破一个人挺值得

冷学长:只要不借钱,我们还是朋友。

大童小星:谁有我惨,借给过亲戚,朋友,战友和同学,都没有还~至此之后我再也不敢借钱,谈钱是真伤!

三思逍遥:没毛病,这就是爱的代价嘛。

武梦梦i:然而我纳闷的是,为什么给朋友转钱还备注爱你。

奶爸教数学:如果是男的朋友,备注嫁妆是可以退的


更多

特朗普迎来最大胜利,美国将为此付出1.4万亿美元,中产要哭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